收音机爱好者吧 关注:62,542贴子:4,675,573

回复:德国老电位器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德律风根亚特兰大101的调频调谐居然没用空气连,用的是类似这种电位器,不是常见那种多圈电位器,(内有电阻丝罗旋管绕,通过滑块在槽内转动移动。)
FM刻有到108;实测仅到105左右。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3-02-28 06:27
回复
    只是现在国内不做或者少做了,因为国外几十年也不做了,没有什么稀罕的!就好像音频hifi国内做的近几年进步惊人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23-02-28 06:45
    回复
      2025-07-26 17:30:1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德国下水道的轴承才是最好的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23-02-28 07:11
      回复
        他们是做好一个零件就坚决做好一个零件,哪怕会被淘汰。中国讲究性价比,有大于无即可。做人的理念不同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23-02-28 08:12
        回复
          无论什么高品质,在中国,都会输给廉价破**。


          IP属地:辽宁21楼2023-02-28 08:30
          回复
            不是崇洋媚外,国内大多数厂产品质量都不如进口的,基本上只有好的东西才会出口,哎一言难进


            IP属地:广东22楼2023-02-28 09:34
            回复
              员工卷,工厂卷,生产材料降低成本卷
              劣币清除良币即视感.....世界工厂呵呵吧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23楼2023-02-28 10:42
              回复
                谁说这种产品国内生产不了,但价格上去了,市场就小了;价格便宜点,产量就小了。劣币驱逐良币,都是市场行为。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24楼2023-02-28 10:43
                回复
                  2025-07-26 17:24:1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不谈价格谈质量是吧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5楼2023-02-28 12:19
                  回复
                    手机吧就这种水平?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26楼2023-02-28 14:01
                    回复
                      德国的配件都是用幼稚包着放在机器的旁边,楼主再你桌子下面刨个坑看看,没有的话肯定是假货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7楼2023-02-28 14:13
                      收起回复
                        过去国内造价更高。
                        同样200元,国内只能买7管机,却能在国际上买高级的多得发烧产品。
                        https://tieba.baidu.com/p/8285056011
                        刚开放时,对外电器征收百分之300关税,还是被进口收录机打得满地找牙。国内无线电厂几年内纷纷倒闭。整个系统落后低效。后来电子产业开放崛起,产生竞争力,那是在深圳从零基础,全套引进的。是港台老板,港台技工手把手传授,全套工具零件和技术。和过去关门自嘿的工业体系没关系。


                        IP属地:辽宁30楼2023-02-28 14:40
                        回复
                          曾有一段中国制造便宜,但那是因为有有世界最低档的工资,加上随意“模仿”,没有知识产权成本。社会只谈经济,忽视其他各方面,只鼓励制造。 但那种粗放发展都走到头了。
                          现在投入一点研发,成本就飙升。 自己制造稍好点的东西,并不便宜,甚至更贵。
                          不要迷信认为自己干什么成本都低,只有涉及人力,涉及“模仿”方面,中国成本底。 涉及创新研发等方面,并没有明显效率。靠政策硬推上去的研发,本身是低效的。中国科研购入长期世界两三名,投入很多,吆喝出的成果很多。但知识产权的投入回报率只有美国百分之0.5到1左右,低一两百倍!而且近10年趋势还有所下降。 无视问题,可以短期赔本赚吆喝,难以长期持续。 强行上马大滩子,最后成烂滩子的比比皆是。


                          IP属地:辽宁32楼2023-02-28 14:53
                          收起回复
                            抛开成本谈工艺?有什么可谈?只要你肯出钱,我可以用黄金给你做,但是你会买吗。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33楼2023-02-28 16:27
                            回复
                              2025-07-26 17:18:1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前面人要的出处,我列举的事情都有出处。

                              很多很多人,进来就背诵营销号的套路。不会认真看别人帖子。
                              越是不动技术的人,越冲动,用无意义的只言片语否定别人。
                              前面都已经举真实例子了,同样价格,做的比外国机差多了。
                              https://tieba.baidu.com/p/8285056011
                              中国凡是深度开放引进的,大多不错,比如电子电器产业。零基础全套引进,现在可以凭借人力,和规模优势,强力冲出世界。
                              而凡是封闭保护的,比如地产,教育,媒体文娱,能源,中药……价格是做到很高,但是质量真的物有所值吗? 只能继续凭借保护,在国内自己收割自己。
                              全封闭的时期,就全都落后。很多人却反而鼓吹封闭排外。
                              价格高堆料就好?那还要什么技术,创新。给你料你能堆得好吗,你给电位器堆黄金试试有没有用。
                              这几十年大量开放,全面代工。 得到了别人现成图纸,工具,技术,原料采购渠道,拼装技术。 现在可以仿别人生产产品,但这不是你自己研发的,想在头部混下去,就要提高自己研发效率,避免无效研发。不是一股脑跃进,到处鼓吹上马。
                              就像一个打螺丝的工人,在生产线偷学两张图纸,就口出狂言,给我钱我也能独立制造最好的产品,能研发最先进产品。 周围人还跟着浮夸鼓噪,没有人敢批评。
                              世界上科技前沿是很竞争充分的,不是不计效率成本搞出来就保证有销路。
                              amd芯片只比英格尔落后一点,都半死不活。一共才有几家CPU厂能保持利润。 当年摩托罗拉,爱立信,诺基亚等巨头,科技水平高到不知哪去了,研发科技上出点偏差,就轰然倒塌。 好你说你亚洲人勤劳,那日系电子企业呢,每次都押错宝,搞MD,搞等离子,搞记忆棒……。技术很强,结果搞出来没人买单。
                              只抱怨底端制造竞争激烈,无数倒闭。也不看看高端制造,只是几个人还算风光。
                              而且最近几十年趋势,还是底端制造利润比高端高,大陆超台湾韩国,韩国一个公司超过日系企业利润总和。 日系企业好歹还都活着,更高端的欧美电子电器企业都消失不见了。
                              你能保证你研发能力比amd,诺基亚,日系企业都强吗。
                              高科技如果自身有优势,有效率,自然有人会上。自身不解决效率问题,只能上百度搜索资料,没有开放的国内外开放互利合作,谈什么效率。
                              最近这些年技术发展,来自于引进。比如巨人富士康100万人打螺丝, 形成聚集优势。09年富士康就是超级大工厂了。 而随后其他手机品牌都是依托富士康发展的。 和什么高深的头部研发没多少关系,一个外行的英语老师都找人入伙,搞出品质还不错的高级手机。 某为等品牌,也主要靠某些人政策,发手机,专向采购等产品。 但是这种照顾只能是针对少数几个人,不可能照顾全社会,而且还要全社会买单。


                              IP属地:辽宁34楼2023-02-28 17:3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