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苏氏家族的世系与婚姻(一)苏氏家族的籍贯与世系新旧《五代史》中,关于苏逢吉籍贯的记载分别是“长安人”[4]或“京兆长安人”[5],而苏逢吉的墓志则称其为“京兆武功人”,又有“家世武功”,“以远祖松楸先在京兆”之语,可知苏逢吉实是关中武功人。其子苏昌嗣的墓志称苏昌嗣为:“长安武功郡人也”,并称苏氏祖先“武持节于汉庭,不辱君命;瓌保衡于唐室,大宣帝猷。”[6]明言苏逢吉家族系出自于中古大族武功苏氏。又,《旧五代史》言苏逢吉父苏悦“初仕蜀”,可知苏逢吉一支可能在唐末入蜀,后自蜀地返回中原为官 [7]。据苏氏父子墓志,苏逢吉与其妻武氏在后周显德二年(955)合葬于“洛阳北原金谷乡尹之里”,苏昌嗣与妻李氏于北宋天圣二年(1024)合葬于“河南府洛阳县金谷乡奉先里,祔于先茔”。因此,至葬于元丰三年(1080)的苏昌嗣曾孙苏淑墓志,即称“其先洛阳人”,丝毫不提及家族乃中古大族武功苏氏之后。并且苏淑墓志中,对于自曾祖父苏昌嗣伊始的祖先官职有简单叙述,没有刻意对门第或者族属血统着墨很多,体现出宋代以后宗族谱牒的编修原则的变化[8]。而有关苏逢吉的家族世系,新旧《五代史•苏逢吉传》记载有其父苏悦及庶兄某,苏逢吉墓志则将家族谱系追述至其曾祖父苏滌:“皇任荆南节度使、吏部尚书、累赠太保滌,大王父也。”此处“滌”字,因苏逢吉墓志的原石在此处略有斑驳漫漶,给辨识带来一定难度,所以收录该志的诸书大多未对此进行释读,仅做“累赠太保□”[9]。吴建华释为“特”,即认为苏逢吉之曾祖父为苏特[10]。但笔者经研读墓志拓片,仔细辨认残字字形,再根据志文提及其曾祖的官职,考诸相关史料,以为苏逢吉的曾祖父乃是苏滌。苏逢吉墓志的志文载曾祖父的官职为:“皇任荆南节度使、吏部尚书”,《新唐书•艺文志》中《穆宗实录》下注:“(苏)滌,字玄献,(苏)冕子也,荆南节度使、吏部尚书。”[11]苏滌的仕宦活动,在唐文宗大和年间至唐宣宗大中年间俱有记录[12]。再据《元和姓纂》,苏滌有子苏粹和苏沖[13],兄弟二人是郑颢的门生,“苏员外粹与母弟沖俱郑都尉颢门生。”[14]郑颢在大中二年(848)被授予驸马都尉,卒于唐懿宗咸通元年(860)[15]。据此推断,苏沖当生活在唐宣宗大中时期及之后,苏逢吉墓志又言苏沖曾任考功郎中,而唐尚书省题名石刻也保存有苏沖之名[16]。由此可知,苏逢吉墓志所述家族谱系基本可信。此外据墓志,苏逢吉卒于后汉乾佑三年(950),时年42岁,所以苏逢吉当生于后梁开平二年(908),上距其祖父苏沖的活动时间大概四十余年,按照家族中每代人间隔20年左右来估算,将苏逢吉之父苏悦加入其间,这一谱系就基本可以成立,也就是说苏逢吉实际出自于唐代武功苏氏,家族远祖可追溯至苏愉一支[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