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戏曲吧 关注:3,600贴子:104,717

李玉声《京剧表演艺术论语》(短信大观71条)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喂百度,顺便申请个精品~~


IP属地:天津1楼2010-07-15 16:58回复
    1.刻画人物论是传承与发扬京剧艺术的绊脚石,再刻画人物京剧就没了。大师在舞台上表现的是自己的艺术,不是刻画人物,您欣赏的是大师的表演,不是欣赏赵云。您花钱买票看的是杨小楼,不会是花钱看赵云。京剧只有杨小楼,没有赵云。
    2.大师的艺术臻于化境,不是杨贵妃臻于化境,您没见过杨贵妃,演员也没见过,《贵妃醉酒》只有梅兰芳的表演艺术,没有杨贵妃。您看戏的初衷是看梅兰芳,不会是去看杨贵妃。真正的价值是梅兰芳精湛的表演艺术,没有刻画人物的事儿,也没有杨贵妃。
    3.唱念做打舞、手眼身心步不是手段,它是演员永远攀登的十座山峰。演员乃至大师攀登十座山峰,口传心授,代代相传精湛的表演,争服以千万观众,这一切都与刻画人物无关。
    4.京剧艺术最高境界是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都在不经意中而又非常精确。表演艺术能从大自然的变幻中找到源流,达到表演与大自然的神韵相融的地步。
    5.演员表演在不经意中,是变有法为无法。不是技巧的堆叠,而是艺术的最高境界,它同书法绘画,只有表现作者个人,不存在刻画旁人。至于剧情内容则自然流露于演员表演过程中。
    6.京剧只有演情绪,没有演人物,演员根据作者写的词意,反应出情绪的反差,处理自己的唱念做打舞的劲头、节奏、起伏,表现自己的演技和艺术风格,展现自己的才华和艺术魅力,使观众得到艺术美的享受。
    7.京剧是表演艺术,应以演员为中心,影视是导演艺术,当以导演为中心。京剧一切都要为演员的表演服务,京剧一切的存在都要服从演员的表演 ,乐队、舞美、服饰、灯光、道具都应为演员的表演服务。当前舞台上的灯光、布景、服饰、乐队或多或少都存在着影响和防碍演员表演的现象。凡是有碍京剧艺术正常发展的都不应提倡或支持。
    


    IP属地:天津2楼2010-07-15 16:58
    回复
      2025-07-22 04:25:0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8.剧本不是本,剧本被京剧用,它就是京剧本,被评剧用,就是评剧本。剧本是“毛”,它付在京剧“皮”上,就是京剧,付在评剧“皮”上,就是评剧。
      剧中人服从情节,情节服从剧本,剧本服从演员表演。
      9.京剧若先把剧本写好,再找演员套剧本,是排不出好戏的,作者应根据剧团演员条件.阵容写剧本,才有可能排出好戏。剧本为演员服务,剧本要服从
      演员的表演。
          1O.京剧艺术应以“我”为核心,演员在舞台上表演是自我意识的反应,演
      戏是演自己,表演的是我的艺术,我的唱法、我的念法、我的身段、我的路子,我的赵云体现了我的艺术风格、我的派别,不是赵云的。让观众理解我的表演,认同我的艺术。情节、内容、剧中人都付在演员表演——唱、念、做、打、舞;手、眼、身、心、步五功五法中。
      11.十个演员演同一个赵云,会演出十个不同的赵云。若是演戏是演人物,那么十个演员演一个赵云,应该是十个赵云一样。因为赵云是一个人,不会是一个人有十个样。正因为演戏是表现自己,所以才会十个演员演一个赵云,能演出十个不同的赵云。这赵云不是赵云,是演员自己,演员自我意识的反映,是演员的表演艺术,是演员对唱念做打舞.手眼身心步五功五法的运用。
      12.唱念做打舞、手眼身心步称为五功五法,它是京剧的基础、京剧的核心,京剧的一切都为“它”服务。京剧没有五功五法就没有京剧的存在,削弱了五功五法,就是削弱了京剧艺术。京剧的魅力就在于唱念做打舞、手眼身心步五功五法的运用上,京剧若失去了五功五法的魅力,京剧也就消失了。
      l3.刻画人物的演戏方法不是艺术家之法,提倡演戏要演人物出不了大师,刻画人物不能形成流派。
      14.演戏要知戏情懂戏理,但不要研究剧中人是怎么想的,应该是你怎么想的,演员本人是怎么想的。
      


      IP属地:天津3楼2010-07-15 16:59
      回复
        22.字与腔:字字有天地,腔腔系乾坤。字为君,腔为臣,君明则臣贤,字正则腔圆。一字一天地,一腔一江山,字为苍天大地,腔乃万物生灵,字定天地,腔韵乾坤。字为天地而育腔,腔为万物而润字;字是父母,腔是儿女,字应施教于腔,腔当尽孝于字。字是死的,腔是活的,字是固定的,该念什么就念什么,该怎么念就怎么念,都有一定之规,只有多音字,没有两可之间的字。腔则依字,大可千回百啭,不失音律.乐律.人耳则是。
        23.唱念做打舞.手眼身心步五功五法,都要起于心。法从心上来,还归心上去(遥遥无边处),才会产生韵,才能有意境深远,绕梁三日,余韵未绝。切记师法从心。
        24.五功五法要经过数十年的千锤百炼才能产生韵律和神韵。表演有韵律者
        少数,具神韵者绝少。表演有韵律.具神韵,是来自演员的精湛的表演功法,绝不是对剧中人物的理解。
        25.看程砚秋《荒山泪》的水袖是用心领,主“范儿”在手臂,今人水袖未用心领,主“范儿”在手腕,故今人用水袖少了沉实厚重.大气磅礴之势。手腕手臂相结合。
        26.欣赏关羽戏,不是看演员的技术,而是领略其提炼大自然和中华大地文化的成就结晶,领略京剧表演艺术的绝美玄奥。观赏京剧也应以此为原则。
        27.年青人参加大赛也应根据本人的行当,全面展示五功五法,重技巧是当年十五分钟比赛的后遗症,有害于京剧表演艺术,容易造成人到中年拿掉技巧什么都不是啦。
        28.角色在京剧只是概念、符号,盖叫天在舞台上展示的是京剧表演艺术,绝美无伦的五功五法,不是演绎角色。斯氏称“角色”,京剧传统称“活儿”,两者含意不同。“活儿”就是要干的事,在某出戏里来个活儿,扮上戏,或孔明或张飞,都是为了完成某个目的而干的活儿,其目的便是展示精湛的表演艺术。
        


        IP属地:天津5楼2010-07-15 16:59
        回复
          36.武生表演十八字诀:简而美、疾而稳、脆而帅、柔而威、松而劲、静而重。
          37.武生二十一戒:
          转身横着、翻身直着、腰里活着、靠旗晃着、脚脖软着、脚底飘着、步子乱着、身上懈着、手里拙着、嘴里侉着、脸上木着、眼睛楞着、心里空着、神气散着、肩膀端着、下巴领着、脖子艮着、四肢撂着、上下拧着、周身僵着、用力拽着。
          38.剧情是剧作者的情理,剧中人是剧作者的工具,它没有情理可言;剧中人一为剧作者服务,它是抽象的人物,二为演员表演服务,它是演员表演的元素。
          39.京剧表演,笑是美,哭是美,打仗也是美,举刀杀人身上要美,被杀者死的要美,京剧无处不美。京剧是创造美,表现美的艺术。
          40.京剧表演可谓:无尽之形,无终之韵,韵依形存,形从韵转,形断意致,形隐意延。
          4l.听之无声,看之有声,乃是气韵生辉;视之无形,心之有形,乃是余韵不绝。
          42.气韵贯通五功五法的运用,乃是演员的表演达到最高境界时,谓之空灵无迹。如:梅兰芳的《贵妃醉酒》、余叔岩的《十八张半唱片》。
          


          IP属地:天津7楼2010-07-15 17:00
          回复
            43.京剧表演是道,悟道要静,心沉则静。以静求真,以静求实,以静求道,以静得道,以静守道。五功五法道也。
            44.演员表演具神韵,需要演员本人从心源深处与大自然和中华古文化相接
            触的过程中,突然领悟而产生,是经过数十年甚至一生一世对五功五法的打磨而
            得到。
                45.在领悟大自然的过程中,要学会从静中、无声中,听到大自然的声音,就是说:从大自然的声音中,如,风声、雨声、松声、水声、潮声——悟出它们无声的东西,从大自然的无声中悟出它的声调、音节和质象,融于表演。
                 水声有形,溪水潺潺,就是形容水慢慢流动的样子,水流之象融于五功五法,作为表演意识,表演就会升华、质变,产生神韵意境。潮声、海声其势可观,从其声中悟出它的形象,融于表演。雨声:骤雨击石,有声有形。从静中、无声中悟出其质象、音调、节奏:柳枝飘动,无声而有象、有节奏,如闻声调一般。静静的大树,其质象明矣,可以悟得铮铮铁骨、挺然屹立的质象,融于功法,作为表演意识。乌云滚山没有声音,但它具有惊天动地的声响之势,它的气势,含盖着声音、节奏、音调、质象。
            46.只有表演与大自然的神秘相接触,才会感觉到艺术源于自然,产生于智慧。大自然与五功五法相融合,才能使表演产生质的变化,产生神韵意境。
            47.意境是演员对大自然的感悟而融于五功五法所表现出的神韵。
            48.京剧艺术,是用无灵魂的东西表现灵魂,用无精神的东西表演精神。这是京剧的宗旨。怎么讲?表演具有神韵,具有气韵生辉的表演意境,这是京剧的宗旨。
            49.我国古来就是个人根据个人的经验,总结出学问,墨子、孔子、孟子、荀子、韩非子等诸家各有学说,没有诸子体系。有李、杜诗风,没有李白、杜甫体系。京剧有杨小楼、余叔岩、梅兰芳表演艺术流派,没有杨、余、梅体系。话剧不同,话剧不分行、不分类,所有演员训练的东西是同一种类型的功,所以演员能遵循同一种表演体系。京剧分行、分类,虽然演员练的都是五功五法,但各各行当的功法规范不同,各行有各行的功法要求。每个演员的表演手段也不相同,就是同一行当的演员,表演方法也不相同。演员遵循的只能是某一流派的表演方法。京剧博大精深,有鼻祖、宗师、大师、流派代表。鼻祖也好大师也罢,它们只能代表某一派或某种风格。杨小楼被誉为国剧宗师,他是杨派武生表演艺术的创始人,可是并不囊括京剧整体艺术,同是武生行的盖(叫天)派表演艺术杨派也不好代表,因为杨、盖两派的武生表演是两码事。正如梅(兰芳)派表演艺术不能代表和囊括同是旦行的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各派表演艺术是同一个道理。更不用说隔行如隔山了。


            IP属地:天津8楼2010-07-15 17:01
            回复
              5O.京剧表演最忌追求真实,提倡融大自然、中华民族古文化于表演中,表演方显神韵、方具意境。无心韵的表演,是形式与技巧的堆叠,毫无智慧。表演追求真实不难,生活到处可鉴,唯表演有心韵而不易,非悟得融汇贯通之心法不可。
              5l.京剧表演艺术,不是创造人物、塑造人物的艺术,它是创造形式美的典范,是表现中华古典美学的典范,是向人们传达形式意境、展示程式神韵的艺术。
              52.如果把京剧的核心——五功五法作为人的本体来比喻,帽子,就是剧本,帽上的饰物即内容、情节、人物。服饰,为道具、把子、行头。围巾,是文场。腰带,是武场。靴子,是配演。人的本体无法改换,人就是人,其它部分,如:帽子、服饰、围巾、腰带、靴子都可以改换,可以变动,这就是说,把衣帽、靴子等物猩猩穿戴上,就成为另外一个样子了。
              53.尊传统而自主,守规范而自由,承师训而自取,施技艺而自然。
              54.前辈给我们留下“演戏要知戏情、懂戏理”。这说明,演戏,既有戏情,又有戏理。何为戏情?戏情即戏之情节、内容、脉路。何为戏理?戏理即表演之理,表演之理,表演可以顺戏情而展示,也可以舍戏情而表现。戏情易懂,评论文章多所论及。戏理则需几十年的表演经验,才能弄懂、弄通、驾驭、运用。诸如:《斩颜良》剧中颜良开打下场后,关老爷有句词“某观颜良犹如插标卖首耳”。若按戏情,关羽不把颜良放在眼里,这句词,只需轻轻带过,蔑视颜良而已。可是我父亲教我这戏,这句话白,“插标”二字叫锣鼓,提起调门儿念“卖首耳”三个字,同时配以关老爷独有的身段和神气,这么表演为的是把前边开打的气氛镇住,戏不能到老爷这儿塌下来,这是表演之理即戏理。《坐宫》的嘎调“叫小番”是这场戏的总结,也是这个道理,——(在2O07年第三期中国京剧杂志上“论京剧艺术的核心”说的清楚,这里不再论及)。
              55.戏理不只限于演员表演范畴,它囊括着乐队、服装、盔箱、导具各部门在为演员表演服务的前提下,都有各自的情况和道理,这些情况和道理是属于表演范畴,统称“戏理”。我们应该记住前辈的教诲,“演戏要知戏情、懂戏理”,不能只知戏情,而不懂戏理,甚至无视戏理。
              56.戏情反应剧本的情节内容,戏理表现演员的表演艺术,演员顺戏情而表演,戏情顺表演而流露,戏情若不适于表演时,舍戏情而顾戏理,展示表演。坚持三服从原则:剧中人服从情节,情节服从剧本,剧本服从演员表演。
              


              IP属地:天津9楼2010-07-15 17:02
              回复
                57.戏曲表演艺术的特点是——借题发挥。借故事为题,发挥我们的表演艺术,借《空城计》为题,显示我们唱的“我本是卧龙岗---”。借《挑华车》为题,施展我们高超的靠功。借情节为题、符号人物为元素,展示我们的表演艺术。不是用唱刻画孔明,不是用靠功刻画人物,不是以表演风范为剧本、剧中人服务。不是像王国维说的“以歌舞演绎故事”,而应该是“以故事演绎歌舞”。
                58.提倡学习大师的创造精神和方法,不如提倡学习大师用来创造出流派的那些知识。创造精神和方法都在那些知识里,没有那些知识,也就没有那个方法,更谈不上什么精神。
                马克思说:“当你飞翔的时候,传统就是你的翅膀”。
                59.学大师的东西,必须用“心”法,用心法,才能找到大师的那个“范儿”,范儿是用心法领出来的。悟不到大师表演的心法,得不到大师的表演真谛。
                6O.表演需有法,要变有法为无法,无处不是法,无法乃是更高境界的法,是心法,法外法。我说“法外法”,乃是融中华古文化、文学知识之内涵,国画、
                书法之意韵,大自然万千气象变幻之形神于表演艺术中的方法。悟得此法,可以变死法为活法,所谓法外法,前法是定法即死法,对表演而言,是有形之法,严格训练基础之法,必须遵循之法。后法,是心法,无形之法,无定之法,乃是活法。
                    61.表演贵在存我,我中戏,戏中我,我即法,法存我,我法乃心法,心法乃活法,用活法充实定法(死法),表现死法(定法),功法全活,妙不可言,法外法也。(五功五法是我们表演艺术的定法)。      
                62.心法在宝山峰巅,若取心法,先寻石阶,石阶何在?就在你坚实地基本功中,在你所积累的民族文化、文学、艺术知识、大自然万千气象变幻之中。只要得以正确地学、练、悟法,不断努力,你就正在攀上宝山,最终取得心法,使自己的表演艺术,极赋魅力,具神韵意境。
                63.技巧不是表演程式,技巧属于翻、朴、跌、锤花、出手,如体操、魔术表演于京剧中,技巧不论风格气派,只讲套路,程式有风格气派之分。多数技巧是京剧形成后才流入京剧的。所以,没有技巧仍然有京剧,然而,没有表演程式就没有京剧。风格、气派、流派都是凭借表演程式来展现的。
                


                IP属地:天津10楼2010-07-15 17:03
                回复
                  2025-07-22 04:19:0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64.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风格和气派,是演员自身综合素质的表现,是演员凭借纯熟的功法而体现的,不是理解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才产生的风格气派。没有五功五法,有什么流派艺术?没有表演程式,有什么艺术风格?
                  65.学习、继承和发扬大师的表演艺术的道理都一样,都需要学习者,借助本人的综合素质,利用自己深厚的基本功(五功五法),学习、继承和发扬大师
                  的表演艺术(五功五法),日久天长,方可造就。不可轻信要学习大师理解戏中人的思想感情这类虚空的唬人话。
                  66.没有京剧五功五法,就没有京剧表演程式,没有京剧表演程式,也就没有了京剧。京剧的传承和发展,流派的形成与发扬,全凭着戏曲表演程式(五功五法)。
                  67.人称:把戏演的真实动人,催人泪下,才是表演艺术的最高境界。请问,那位大师演戏催人泪下?真正大家表演,每下子都具神韵,使人观后永世不忘,越品越有味儿。表演催人泪下者,算得好演员,会演戏,好唱戏的,达到演员表演的第三阶段,即演戏阶段。有的演员演戏,达到第三阶段,受到某种理念的影响,有意识的改变表演方法,艺术难以升华到表演具神韵的最高艺术境界了。
                  68.要以中国古典美学意识理解和认识京剧、观赏京剧、表现京剧;不以现代文学意识理解、认识和观赏京剧、表现京剧。
                  69. 京剧传统老戏是京剧的根,它承载着京剧的全部,关系着京剧的存亡,
                  传统戏没了京剧就没了。
                       要用传统戏的表演方法、表现形式、程式、格式发展京剧才是正理。你说
                  的那些戏已经不是京剧了,整体上全变味儿、变种了。
                       京剧要发展,继承要当先。有深厚地基础方能“才高八斗”,方可论及:
                  尊传统而自主,守规范而自由,承师训而自取,施技艺而自然。反之有害无益。
                       70.红生表演艺术八字诀:善、淡、清、静、文、雅、正、远。如上乃是老爷戏的表演概念,演戏的内涵。
                       老爷戏的表演形神举止:大气磅薄、肃穆凝重、泰若致远、儒雅至尊、威而不怒、勇而不猛。
                      71.基础之深厚,独立之思维,自由之精神,状态之自然,表演之松弛,气韵之超凡,表演之所宗,根于心境,吾之所求已。
                  2005---2007


                  IP属地:天津11楼2010-07-15 17:04
                  回复
                    关于刻画人物的论点,李老未免太矫枉过正了。
                    京剧不能一味刻画人物,又不能不刻画人物。
                    人物是神,技巧是形。形神兼备者为上。
                    说众人眼里没有赵云,只有杨小楼。但我想,杨小楼心里还是有赵云的。——不过你要愣说没有我也不抬杠,反正咱们都不是杨小楼。


                    12楼2010-07-15 21:43
                    回复
                      技巧学到一定火候,刻画人物体会感情就该管用了。
                      这和写旧体诗一样,平仄对仗都练到家了,没有情感,还是写不出上品来——写一些唬人的东西当然没问题,有模有样,貌似高深……


                      13楼2010-07-15 21:46
                      回复
                        奚大师的徒弟i 奚中路的老师(⊙o⊙)哦


                        IP属地:河北14楼2010-07-15 21:52
                        回复
                          回复:15楼
                          关于武生,筱玉知道的可真是不少。


                          IP属地:天津16楼2010-08-05 05:29
                          回复
                            回复:15楼
                            矫枉过正也是没办法的事儿啊~玉姐多给我们讲讲武生们的轶事吧 哈哈


                            IP属地:美国17楼2010-09-30 14:24
                            回复
                              2025-07-22 04:13:0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回复:15楼
                              许多谈艺术的言论,只对彼时彼事最正确。脱离开具体的实例,可能就不是绝对的真理。


                              IP属地:天津18楼2010-09-30 17:4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