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迷希望小学吧 关注:3,776贴子:101,698

回复:【幸福时光】黎光完小的快乐六一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个地方好漂亮啊~~~~~~~~~~~~~
野炊真好,羡慕!
俺也是第一次知道这个小学,(*^__^*) 嘻嘻……


IP属地:河南16楼2010-07-19 11:09
回复
    野炊一直是俺滴梦想啊,幸福的娃们,希望娃娃们快快长大,等俺老了的时候带俺去野炊


    IP属地:北京17楼2010-07-19 14:53
    回复
      2025-05-10 06:45:04
      广告
      你这一说我想起来,好象是有这么一马子事儿啊。谢啦!!!!!!


      18楼2010-07-20 08:09
      回复
        黎光完小的老师还记得我们。。。莫名的感动


        19楼2010-07-20 11:10
        回复
          六一游园


          


          20楼2010-07-21 19:08
          回复
            集体舞?



            


            21楼2010-07-21 19:09
            回复
              继续游戏~






              


              22楼2010-07-21 19:12
              回复
                节目太丰富了,真让人羡慕~~~


                23楼2010-07-21 19:13
                回复
                  2025-05-10 06:39:04
                  广告



                  24楼2010-07-21 19:20
                  回复

                    咱可是会玩乐器的~


                    25楼2010-07-21 19:22
                    回复
                      入队仪式


                      


                      26楼2010-07-21 19:24
                      回复
                        • 117.136.6.*
                        希望我们的幸福时光可以成为黎光完小和其它更多小学的助力平台,和更多山外的人一起为师生们送去关爱与温暖……CC


                        27楼2010-07-22 12:27
                        回复
                          好美的景,好可爱的孩子,幸福的时光 !!!
                          不由得想起了自己那很遥远很遥远的童年。。。。
                          愿这些孩子快乐健康地成长!!!


                          28楼2010-07-22 12:35
                          回复

                            黎明傈僳族乡黎光新闻希望小学简介

                            黎明傈僳族乡黎光新闻希望小学,坐落于“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腹地的老君山脚下的黎光村委会河下村民小组境内,是现在黎光村委会唯一的一所学校。学校始建于1957年,建校五十多年来,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进步,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黎光村委会是丽江市玉龙县黎明傈僳族乡最偏远的一个村委会,又是“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黎明丹霞地貌片区和建设中的老君山国家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离乡政府28公里,离县城120多公里。这里有发育较完整的丹霞地貌自然奇观、有莽莽原始林海、高山草甸、雪山湖泊、潺潺溪流和珍贵濒危的动植物,这里民风淳朴……是游人神往的净地。但这里,又是个贫瘠之地,是我县较贫困的村委会之一。黎光村委会总面积149平方公里,最低海拔2200米,最高海拔4445米,境内以黎明河谷为主沟,沟箐纵横,峭壁林立,乱石横生,坡陡地贫。在这环境极为恶劣,生活空间极为狭小的山沟中,居住着366户人家,总人口1406人,傈僳族1300人,占总人口的91%,年人均收入3000元,人均有粮350公斤(含折粮),是典型的民族贫困村委会。
                            在解放前,由于“山高皇帝远”,黎光没有一所学校。1935年以前,黎光人要学点文化知识简直是不可能的。1935年,黎明有了第一所在山沟中传播文化知识的“学校”——黎明学堂。但学习文化知识是富家子弟的专利,对于贫困的黎光人来说,可望而不可即。因此,解放前黎光的教育几乎为零,黎光的傈僳人民一直生活在原始社会的蒙昧状态中。
                            解放后,黎光人民紧跟党和人民政府,积极投身建设祖国和建设社会主义大潮中,时势要求有知识文化的人才。特别是农业合作化大潮的到来,山区农民迫切要求子女入学。当时的丽江县人民政府根据教育部1955年底制定的“加速发展,提高质量,全面规划,加强领导”的方针,扩大了师资培训,充实教师队伍,在高寒山区、民族贫困地区增办小学,于是黎光小学(黎光新闻希望小学的前身)就应运而生。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黎光完小在岁月的长河和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几易校名。
                            1997年下半年,云南省新闻报社与学校挂钩,成为新闻报社的扶贫对象。当年,新闻报社与省各单位联系,投资二十余万元,拆掉建校初期的土坯房,竖起一所新的三间楼房,翻修了老楼房、平房、围墙和大门,还修建了一个标准篮球场和从车路到校门口的将近三百米的台阶和水泥路面,于199861日通过验收,并把学校命名为“黎明傈僳族乡黎光新闻希望小学”。自此,黎光新闻希望小学的面貌焕然一新,也由此掀开了黎光新闻希望小学捐资助学的新的一面。
                            


                            29楼2013-01-08 22:18
                            回复
                              2025-05-10 06:33:04
                              广告
                              2002年,黎光村委会争取到“百村扶贫项目”的一定资金,竖了一所五间楼房(现教师宿舍楼),还改善了学校的饮水困难。竣工后,学校又开始办高小(五、六年级)班,于20047月送出去了黎光新闻希望小学的第一批新世纪的毕业生。黎光新闻希望小学,又成为完小。
                              20049月,根据“集中办学”精神,色冲落小学合并到黎光新闻希望小学。10月底,又合并了恨独小学。
                              20059月,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替代能源项目,给学校修建了两间太阳能热水洗澡间、两间猪圈、一个塑料大棚、一个沼气池。给全校师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2006年上半年,黎光村委会多方筹集资金,给学校修了排水沟、买了办公桌和椅子。
                              20063月,黎光村委会内所剩的最后一个校点——五星小学,合并到黎光新闻希望小学,从此黎光村委会只有一所学校了。由此引起学生数增多,校舍严重不足,教师两三个挤在一间睡,学生在教室里上课,也在教室里睡觉,出现了既是教师又是宿舍的情况。
                              200715,时任丽江市市长的张祖林同志到我校视察,看见我校的实际困难就当即答应给我校竖一所新的教学楼,决定从市长基金拿10万元,让市教育局拿5万元,玉龙县财政拿10万元,并交代要尽快动工,早日给学校解决拥挤问题。工程于2007111日动工,到2007511日竣工,新建了一所标准的七间教学楼、一座大门,还有围墙和院子。自此,黎光新闻希望小学又增加了一个崭新的教学区,一所黎光最高大、最漂亮、最稳固的房子,屹立在黎光新闻希望小学的校园中,切实解决了我校的校舍拥挤问题。
                              20073月,北京青年张威来我校支教。张威老师是我校有史以来的第一个支教老师,他性格随和,品德高尚,热爱学生,工作努力,深受全校师生的欢迎和喜爱。他这样一个从热闹繁华的大都市来的年轻人,在黎光这样一个贫瘠偏僻的大山沟里,工作生活了一年,实在令人意想不到,更难能可贵是张老师在我校支教的一年里,除了教育教学外,他还深入了解了学校和师生的情况,把我校的具体情况通过网络让外面更多的人知道,让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我校、关心我校、支持我校、帮助我校,他以校为家,热爱这块土地,热爱这块土地上生活的人们,积极帮助我校争取外援,解决了我校的很多实际困难,他却从来不求任何回报。20073月到20082月,在张老师的“牵线搭桥”下,我校得到的资助有:
                              


                              30楼2013-01-08 22:1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