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打固然舒服,这点我支持,所以我现在用音形。
但现在很多输入法和用户都把盲打推高至高无上的神坛地位,这限制了输入法的开发思路,也带偏了很多用户。五笔如此,音形如此,其他输入法也是如此。
————
甚至有的五笔用户为了追求盲打的那种不用选重的舒适,而放弃了速度,选择走单字流的。速度甚至低于全拼。即使这样了,也手捧着盲打这个香饽饽,打死也不松口。但他们不知道,也不愿意了解和相信,拼音大部分情况下也能盲打,而且比五笔更轻松。
这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强迫症。过于追求完美,却忽视了效率和成本;为了一种轻松写意,却失去了另一种轻松写意。
————
拼音输入法除了在单字上选重上体验不够完美以外,输入词语和音形一样能做到盲打(即便是自动调频的智能输入法,也能做到绝大部分情况下的盲打)对大脑和眼睛的负担很小。无非是比音形多了更多候选而已,而更多候选不是累赘,不是干扰,而是提供更多选择,更多可能,让你的输入变得更方便,更高效,更收放自如。很多在音形小词库里难以确定有没有的词语,重码的词语,难以用音形打出来的词语,生僻的词语,拆单后码长很长、效率很低、节奏很乱的词语、长词语、还有句子,还有能节省很多功夫降低很多码长的长词语简拼……等等,在智能词库里也就是候选栏轻轻松松瞄一眼的事情,能省很多的力气。绝不比你用音形盲打的体验差、速度慢。
————
很多人为了刻意追求百分百盲打,在小词库和自加词之间纠结:词库小了,很多词打不出来,词库大了,又记不住,也添加不过来,就是不想尝试第三种可能:看一眼候选框(选择大词库输入法)。对候选框谈之色变。难道候选框是美杜莎?一些生僻的词语,可能一年半载都碰不到一回,不论是为了盲打而费力记住它,或是为了盲打而费力拆分它,或是在这两者间纠结,都没有必要。看一眼就解决的事。该记忆,还是该拆分,还是直接看一眼候选了事,应该看情况灵活选择。打字讲究的就是一个轻松写意,高效自如。
————
有了大词库,能少记很多东西。看一眼候选框,能省很多麻烦。盲打,并不是轻松自在的唯一标准。
但现在很多输入法和用户都把盲打推高至高无上的神坛地位,这限制了输入法的开发思路,也带偏了很多用户。五笔如此,音形如此,其他输入法也是如此。
————
甚至有的五笔用户为了追求盲打的那种不用选重的舒适,而放弃了速度,选择走单字流的。速度甚至低于全拼。即使这样了,也手捧着盲打这个香饽饽,打死也不松口。但他们不知道,也不愿意了解和相信,拼音大部分情况下也能盲打,而且比五笔更轻松。
这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强迫症。过于追求完美,却忽视了效率和成本;为了一种轻松写意,却失去了另一种轻松写意。
————
拼音输入法除了在单字上选重上体验不够完美以外,输入词语和音形一样能做到盲打(即便是自动调频的智能输入法,也能做到绝大部分情况下的盲打)对大脑和眼睛的负担很小。无非是比音形多了更多候选而已,而更多候选不是累赘,不是干扰,而是提供更多选择,更多可能,让你的输入变得更方便,更高效,更收放自如。很多在音形小词库里难以确定有没有的词语,重码的词语,难以用音形打出来的词语,生僻的词语,拆单后码长很长、效率很低、节奏很乱的词语、长词语、还有句子,还有能节省很多功夫降低很多码长的长词语简拼……等等,在智能词库里也就是候选栏轻轻松松瞄一眼的事情,能省很多的力气。绝不比你用音形盲打的体验差、速度慢。
————
很多人为了刻意追求百分百盲打,在小词库和自加词之间纠结:词库小了,很多词打不出来,词库大了,又记不住,也添加不过来,就是不想尝试第三种可能:看一眼候选框(选择大词库输入法)。对候选框谈之色变。难道候选框是美杜莎?一些生僻的词语,可能一年半载都碰不到一回,不论是为了盲打而费力记住它,或是为了盲打而费力拆分它,或是在这两者间纠结,都没有必要。看一眼就解决的事。该记忆,还是该拆分,还是直接看一眼候选了事,应该看情况灵活选择。打字讲究的就是一个轻松写意,高效自如。
————
有了大词库,能少记很多东西。看一眼候选框,能省很多麻烦。盲打,并不是轻松自在的唯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