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焉,字君郎,江夏竟陵刘氏族人,是汉景帝之子鲁恭王四子刘遂的后裔,在汉章帝时期获封竟陵侯,由此开启了竟陵刘氏。刘焉家世代为州郡官吏,到了刘焉父亲这一代当上了两千石的长沙太守。刘焉的母亲是江夏安陆名门黄家女,其父乃是司空黄琼,同时还是东汉名臣黄琬的姑母。刘焉的妻子则是江夏鄳县费氏女,是后来蜀汉振威将军费观的族姑。刘焉后来因为宗室身份被拜为中郎,在京师拜了司徒祝悦为师,在为祝悦守孝之后被司徒府征辟,这一套养望,征辟的名士操作之后先后被拜为雒阳令、益州刺史、南阳太守、宗正、太常等...
汉灵帝中平五年,自从在中平元年黄巾起义之后,朝廷为了阻止黄巾军蔓延,决定向地方下放兵权,虽然有效的遏制住叛乱但也加快了地方军阀割据的势头,比如董卓和孙坚。刘焉眼见朝廷衰落天下大乱,便向灵帝建议以宗室、重臣为州牧,在地方上独揽大权以安定地方,史称“废史立牧”。而当时由于凉州刺史耿鄙和并州刺史张壹均为叛军所害,因此改设州牧的建议被很快通过了。

汉灵帝中平五年,自从在中平元年黄巾起义之后,朝廷为了阻止黄巾军蔓延,决定向地方下放兵权,虽然有效的遏制住叛乱但也加快了地方军阀割据的势头,比如董卓和孙坚。刘焉眼见朝廷衰落天下大乱,便向灵帝建议以宗室、重臣为州牧,在地方上独揽大权以安定地方,史称“废史立牧”。而当时由于凉州刺史耿鄙和并州刺史张壹均为叛军所害,因此改设州牧的建议被很快通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