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吧 关注:901,669贴子:12,217,235
  • 7回复贴,共1

浅谈两汉三国兵制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两汉兵制承袭了秦朝兵制,富有浓厚的先秦军国主义色彩,汉初实施的是徭役征兵制,从23岁到56岁都要服兵役,又称戌役,分为更卒,每年抽出三天服兵役,但是可以出钱请人代替,或者正卒,义务服役两年,正卒的第一年往往是在所在郡国服役,第二年则前往京师或者边郡成为卫士或者戍卒。
全国军事长官为太尉,汉武帝时改称大司马,改由大将军执掌全国军事。汉朝军队分为中央军和地方军:
中央军
南军:有卫兵、郎卫之分,统领卫兵的是卫尉,统领郎卫的是郎中令,是汉初的主力骑兵部队,后改称光禄勋,后逐渐发展成了仪仗队和候补官员的训练机构。卫兵的来源主要是内郡,一年一轮换,来回旅费吃穿用度由朝廷来负责。
北军:是由中尉统领的屯兵,主要来源是三辅地区。分五部,为中垒、屯骑、越骑、步兵、长水五校尉。主要兵源来自于三辅地区,也是一年一轮换。
另有一些非正规军:期门(虎贲)和羽林是皇家卫队。执金吾统帅的缇骑,一般是两百人,负责治安。
地方军
汉朝是郡国制,地方上主要由材官和骑士组成的郡兵,骑士大多为身手敏捷且有一定经济实力,材官则没有经济限制。地方的郡兵由太守掌兵权,郡尉负责领兵国兵由相掌兵权,中尉负责统兵,每年秋季都会举行都试。汉文帝时朝廷募兵徒边,设立军屯兵,这些都是边军,边军一般由边郡郡守统领,下辖都尉和部都尉。除了这些还有一些事边郡良家子,为了封侯拜相主动参军。
军队编制
将军-校尉,军司马(部)-军侯(曲)-屯长-队长-什长
太守-都尉-县令-县尉-蔷夫-亭长
二十等爵:一级公士,二上造,三簪袅,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




IP属地:意大利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3-07-01 00:02回复
    汉武帝时期,为了应对长年对外族的征讨,进行了一系列的兵制改革:
    -出现了期门羽林这类收纳了三辅、六郡良家子和战争孤儿的天子亲兵。
    -分了中尉的权
    -北军扩编为三辅汉人的五校尉和胡人的二校尉,均为两千石。
    -由于长年战乱导致以良家子为主力的兵源严重不足,转而进行了募兵制。
    -军功爵的严重破坏导致
    -淘汰战车和骑兵的崛起
    -设立骠骑将军


    IP属地:意大利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3-07-01 00:36
    收起回复
      2025-07-19 22:08:17
      广告
      汉光武帝改革
      -罢郡国都尉,集权于太守-相
      -废都试,罢郡国兵
      -废除戍卒制度
      -废除运漕关隘都尉驻兵
      -在一些重要的地方设立屯兵
      -以夷制夷
      -刑徒充边
      -募兵制


      IP属地:意大利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3-07-01 00:49
      回复
        而从两汉至三国的这个现象也表示着将军制度的走向成熟,东汉时由于要面对来自西北和北面的少数民族冲突,所以是有两个将军官职是特例存在的,分别是征西将军和度辽将军。但随着汉末诸侯开启的大混战进一步加快了这些将军名号的诞生,随之还衍生出以将军开府名义合法掌军


        IP属地:意大利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23-07-02 20:38
        回复
          曹魏在军职结构上可以是完全继承了东汉的大、车、骠、卫等等...但是同时为了应对来自西方、南方、东方的军事压力也出现了征镇安平这些将军职,而同时还予以一些将军职大的称号,以显示尊贵,比如上军大将军。除了这些,中央军的将领也一改中郎将统统称将军,比如武卫将军。而再之下的就是一些普通将军。


          IP属地:意大利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23-07-02 20:45
          回复
            三国时期还有个特点就是可能是由于边将董卓乱政的原因,或者说是由对外战争转为内战,导致军队出现了变革,在曹魏方面军队分为中军,外军和郡国兵。


            IP属地:意大利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23-07-02 20:49
            收起回复
              算是延续了东汉强干弱枝的政策,在中央军编制上虽然保留了东汉北军,但是名存实亡,主要依靠的还是中坚,中垒,中护,中领,骁骑五营,主要充当守卫首都和机动支援的作用。但是随着战事需要,无法做到快速支援的情况下,外军诞生了,他是中央军的延伸派出部分,负责更快支援沿边辖区,比如魏明帝时期的两万步骑入关中。而有名的淮南三叛也就是中军和外军之争,主要是以司马家意图改制强中军而弱外军导致双方矛盾爆发。


              IP属地:意大利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23-07-02 21:01
              收起回复
                三国时期也可以称之为相权的巅峰,以曹操,诸葛亮,司马昭,孙峻四人所代表的相权架空皇权把持军队和如都督中外诸军事等新制成为了以后权臣的的范本


                IP属地:意大利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23-07-02 21:1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