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映椒房吧 关注:10,421贴子:572,469

回复:【杂记】杂记堆放贴,把看到有趣的历史内容堆放在这里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贞熹王后评价,感觉是李朝大妃里评价最高的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208楼2023-11-27 22:47
收起回复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209楼2023-11-27 22:48
    收起回复
      2025-07-20 16:06:04
      广告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210楼2023-11-27 22:48
      回复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211楼2023-11-27 22:49
        收起回复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212楼2023-11-27 22:49
          收起回复
            贞熹帮助丈夫造反(仁孝徐皇后画风)
            《朝鲜王朝实录·鲁山君日记》
            及中门,慈圣王妃提甲被之。遂衷甲,率家僮林於乙云,单骑往宗瑞家。
            贞熹与文粹关系应该不错,不过说不解文字应该是自谦
            《朝鲜王朝实录·睿宗襄悼大王实录》
            传曰:“予既薄祐,事已如此,欲怡神自养。且予不解文字,粹嫔解文达理,可治事。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213楼2023-11-27 23:16
            回复
              虽然从《日本书纪》中可以看到“某皇子”与“某皇女”的记载,但《古事记》中却没有“某皇子”与“某皇女”的记载。笔者以为,景行天皇四年二月甲子条中的“皇子”与“皇女”等词同“天皇”一词一样,都是用后世的名称来代指前代的事物。日本真正开始使用,并且大量将“皇子”与“皇女”作为天皇子女的称谓应该在天武天皇即位以后。
              大宝元年(701)颁布《大宝令》以后,对天皇的一世子女与一世以下的孙子女作了名称上的区分,将一世子女称为“亲王”(有时亲王也包括女子)或“内亲王”,一世以下孙子女称为“诸王”(有时诸王也包括女子)或“女王”。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214楼2023-11-28 10:56
              收起回复
                古代中国没有“内亲王”这一称号,皇帝的女儿一般称为“公主”。根据《唐六典》“封郎中员外郎条”记载:“外命妇之制:皇姑封大长公主,皇姊妹封长公主,皇女封公主,皆视正一品;皇太子之女封郡王,视从一品;王之女封县主,视正二品。”[插图]也就是说,皇帝父母的姐妹称为“大长公主”,皇帝的姐妹称为“长公主”,皇帝的女儿称为“公主”。根据该条注释记载:“公羊传曰:‘天子将嫁女于诸侯,必使同姓诸侯主之,’故曰‘公主’。”“汉家公主所食曰邑;诸王女曰翁主,亦曰王主。后汉皇女皆封县公主,仪服同列侯;尊崇者加号为长公主。”[插图]即春秋战国时代,由于天子的女儿出嫁时天子自己不主持婚礼,而是由同姓诸侯来主持(当时各诸侯国的诸侯称为“公”),因而将天子的女儿称为“公主”。正因为如此,日本江户时代后期的学者藤原明远在所著《学山录》中写道:“唐从汉魏制,天子姊为长公主,女为公主,然则称皇女为内亲王,皇朝所创也。”[插图]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215楼2023-11-28 10:57
                回复
                  2025-07-20 16:00:04
                  广告
                  不过,实际上在古代日本的许多史料中仍然使用了“公主”一词。如《上宫圣德法王帝说》中将钦明天皇的女儿称为“孔部间人公主”;《续日本后纪》与《倭名类聚抄》等史料将有智子皇女、勤子皇女等称为“公主”;平安时代的公卿日记《贞信公记抄》将均子皇女、普子皇女、康子皇女等称为“公主”;汉诗文《本朝文萃》中还将尊子皇女称为“长公主”。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216楼2023-11-28 10:58
                  回复
                    宣德三年宣宗诏郑和等提督工程。[11]同年,又敕重建北京阳台山灵泉寺,更赐寺额为“大觉寺”。据宣宗《御制大觉寺碑》,大觉寺是宣宗秉母后诚孝皇后(即张太后)之意而建,“惟圣母茂斯功德,盖上以集隆福于宗庙,中以延鸿祚于国家,下以普慈济于幽显,至仁之施愈远且大”[12]。寺成后,延著名密教僧人灌顶大国师智光住寺。[13]而此前一年,孝诚张太后已经施财对北京著名的古刹潭柘寺进行了修葺,“赐帑建造殿宇”[14]。宣德四年(1429),由皇后孙氏发愿施资在北京西北玉泉山麓建佛寺一处,宣宗赐额“大功德寺”。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219楼2023-11-29 20:19
                    收起回复
                      宣宗御撰《大功德寺记》志建寺缘起云:
                      皇后孙氏笃志于善,心之所存惟孝为切,旦夕宗社生民之念,未尝暂忘,尝谓于朕欲辍已之服用,创建梵寺一区奉佛菩萨,上以资宗庙圣灵在天之福,以益□□皇太后齐天之寿,又以隆佑祚于朕躬,保康和于家□;下以被及子孙臣民咸承庆泽。朕嘉其善志,既俞允之,命有司相土所宜,于北京西北隅距城一舍许玉泉山之麓得胜地焉……遂命创佛寺……寺成,命礼部简僧之诚实有戒行者主之熏修。而别建僧居于寺之右。
                      看来,大功德寺的建造系皇后孙氏修持功德之举,所以建寺“一切之费悉出于中宫,盖其一念之诚以谓由乎己,不烦于人,庶几神明鉴,福祥来臻,而宗社国家子孙臣民均蒙利益”[15]。寺院落成后,宣宗赐田四百顷赡僧养寺。[16]又赐金书《华严经》百卷“作镇山门”[17]。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220楼2023-11-29 20:19
                      回复
                        嘉定皇后受录之记
                          皇帝妙毓至神 、钻承大统,薄海内外,晏然无事。皇后道合坤宁,光齐日耀,弥纶帝德,辅赞化原,而内助余闲,贵道清静,宅心虚白。乃嘉定庚午午节,命左街监义臣上官德钦,缄封宝黑,肃将中旨,用章献明肃皇后故事,至华阳洞天上清宗坛,传受大洞毕法宝录、金龙玉璧、质信礼仪,罔不毕备。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221楼2023-11-29 21:13
                        收起回复
                          足见皇天之所以眷顾我圣后者,亿万斯年,与帝并尊,为天下母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222楼2023-11-29 21:14
                          收起回复
                            甫上台,明成祖就以仁孝皇后的名义造作了一部所谓的“佛经”,即《梦感佛说第一希有大功德经》,杜撰出观音菩萨为仁孝皇后“托梦授经”的神迹,表明自己起兵靖难和弑君称帝都是应和了“神意”和“天命”的举动。《梦感佛说第一希有大功德经》卷二《仁孝皇后自序》描述了此经“不凡”的来历:
                            洪武三十一年春正月朔日,吾焚香坐阁中,阅古经典,心神凝定。忽有紫金光弥满四周,恍惚若睡梦,见观世音于光中现大悲像,在吾前行。吾不觉乘翠云□,少焉,行至一门曰耆阇崛境,入门更行数里许,复见一门,其上题金字曰耆阇崛第一道场。徘徊上至山顶,观世音导吾升七宝莲台,台上宫殿巍峨。吾自念德本菲薄,何因而得至此?观世音言:此佛说法菩提道场,惟契如来道者方得登此。后妃德禀至善,然今将遇大难,特为接引。如来常说第一希有大功德经,为诸经之冠,可以消弭众灾,诵持六年,得成佛果。后妃将为天下母,堪付嘱以拔济生灵。遂出经一卷,令吾随口诵之,即第一希有大功德经也。吾诵三遍,记忆无遗。忽闻宫中人声,遽然警寤,亟取笔札书所授经咒,不遗一字,由是日夜持诵是经不辍。[54]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223楼2023-11-29 22:39
                            回复
                              2025-07-20 15:54:04
                              广告
                              仁孝徐皇后是以虔奉佛教的面目出现在臣民面前的。据明末僧人德清记载,仁孝皇后制定了一套以净土信仰为旨趣的念佛修行功课,“垂法宫闱”,即“每日早起礼佛即诵《弥陀经》一卷或《金刚经》一卷,即持数珠念阿弥陀佛名号或三五千声,或一万声,完即对佛回向,发愿往生彼国。语中功课经中。此是早功课,晚亦如之。如此日日以为定课,定不可缺”[55]。所以以仁孝皇后名义造出这种菩萨托梦授经的“神迹”或能达到蒙蔽民众的目的,但把已成为现实的东西指称为神明事先的预示,这样的编造手法的确过于幼稚,它说明为夺位称帝“正名”,是明成祖很迫切的一种需求。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224楼2023-11-29 22:4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