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吧 关注:1,626,572贴子:87,746,772

敬财神~~财神教我们怎样发财致富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今天是财神节,从早上开始鞭炮声就此起彼伏,在这阵阵的鞭炮声中我读到了人们对财神的敬意和对财富的渴望。诚然,获得财富、改善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是人人向往的,但是有几个人知道应该怎样得到财富呢?
可能会有人说,这谁不知道呀,要付出辛苦、付出智慧、甚至不择手段去赚取呀。于是乎就有了图财害命、出卖亲戚、出卖肉体、出卖灵魂去赚钱的种种人。可悲的是这些人有的锒铛入狱、有的意外伤害、有的车祸伤残、有的神志不清、有的百病缠身。偶而有侥幸者也逃不出来世的果报。
其实财神爷早就以亲身经历告诉我们,财富要从布施中取得。财神之所以成为财神,是因为他舍身取义为君王。舍财取义为百姓,最后才成为人们敬仰的财神爷。
财神赵公明为人诚实守信,仗义勇为,目光远大,胸怀宽广讲信用、扶贫助困、学道修行、和美处事、善于隐讳。集众多美德于一身,后人才将赵公明敬为财神。
武财神关羽人人皆知,他是我国人民心中正直的典范、义气的楷模,他的事迹不必我赘述。
文财神范蠡“三聚三散”的故事成就了他为国为民一片忠心。
文财神比干为保国而进忠言不被采纳,最后为正义舍掉自己的一颗心的感人事迹至今为世人传颂。
佛家财神多闻天王、善财童子无不体现了一个“舍”字,“舍”是财富的源泉。
综上所述我们所敬重的财神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正直忠义,以国家利益为己任,以舍己利人为宗旨。
由此大家应该明白了吧,财神的秘诀在于“舍”“舍身取义”,“舍财为民”才会成为世人敬仰的财神爷。



1楼2010-08-31 19:54回复

    在《史记》中,记载了范蠡“三聚三散”的故事。
         春秋时期,范蠡戮力辅佐越王勾践,终于使得越国复兴。胜利后,越王封范蠡为上将军。可范蠡知道勾践为人可共患难不能共富贵,于是就辞书一封,放弃高官厚禄,只装少量珠宝,乘舟远行,一去不返,这可谓“一聚一散”。
         范蠡辞去上将军后,到了齐国,更名改姓,耕于海畔,没有几年就积产数十万。齐国人仰慕他的贤能,请他做宰相。范蠡感叹道:“居家则至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于是就归还宰相印,将家财分给乡邻,再次隐去,这可谓“二聚二散”。
         行至陶,范蠡看到此地为贸易的要道,可以据此致富。于是,他自称陶朱公,留在此地,根据时机进行物品贸易,时间不长,就累积万万。后来,范蠡次子因杀人而被囚禁在楚国。范蠡说:“杀人偿命,该是如此,但我的儿子不该死于大庭广众之下。”于是就派少子前去探视,并带上一牛车的黄金。可是长子坚持要替少子去,并以自杀相威胁。没办法,范蠡只好同意。过了一段时间,长子带着次子的死讯回到家。家人都感到悲哀,唯有范蠡独笑说:“我早就知道次子会被杀,不是长子不爱弟弟,是有所不能忍也!他从小与我在一起,知道为生的艰难,不忍舍弃钱财。而少子生在家道富裕之时,不知财富来之不易,很易弃财。我先前决定派少子去,就是因为他能舍弃钱财,而长子不能。次子被杀是情理中的事,无足悲哀。”这可谓“三聚三散”。
         或许正是因为范蠡有这“三聚三散”,后人才把他尊为财神。
    


    2楼2010-08-31 20:09
    回复
      2025-05-19 17:01:49
      广告


      3楼2010-08-31 20:11
      回复
        发NMDB财


        IP属地:四川4楼2010-08-31 20:26
        回复
          因果循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7楼2010-09-03 02:20
          回复
            谁叫我,我就姓“敬”…


            IP属地:广东11楼2010-09-05 22:11
            回复
              楼主说善财童子是谁来着?


              15楼2010-09-08 00: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