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学历、文化、社会实践与文学创作的关系
有了高学历就一定是有文化的人么?其实有学历与有文化是两回事。是不同的概念。人可以没学历,但是不能没文化;反过来,人有了高学历,并不能说就等于有了很高的文化素养。一个人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都与他的学历、文化水平都有直接关系。但一个没有文化的人想写小说给有文化的人阅读,完全就是南辕北辙的荒唐事情。反过来,一个人如果没有学历,是不是就不能从事文学创作?
不少知名作家虽然没有进过正规的大学,但他们长期坚持自学,掌握了过人的学识、练就了不一般的写作本领。不要说前苏联的著名作家高尔基、奥斯托络夫斯基了,我们国内的著名的军旅作家高玉宝、创作《林海雪原》的曲波等等也都没有高深的学历。著名作家叶辛更是两次放弃了上大学回城市的机会,创作了《蹉跎岁月》、《孽债》和《客过亭》;著名作家陈忠实出身寒门,高考落榜,但50岁却写出巨著《白鹿原》;创作《金光大道》和《艳阳天》的著名作家浩然是煤矿子弟,浩然1932年3月他出生在煤矿。他父亲早年到唐山赵各庄煤矿当矿工,全家都在煤矿生活。他也只读过三年小学的他,边工作边苦读苦写,走自学成才之路。他以“深入一辈子农村,写一辈子农民,给农民当一辈子忠实代言人”为誓言,在冀东和北京郊区农村做了50年艰辛的生活积蓄和艺术耕耘,浩然成就是被世人公认的。
社会实践是他们成功的根本。这些著名作家虽然学历都不高,但他们在军队、在战争以及社会的各类活动中锻炼成长,他们读的是社会大学、拥有深厚的实践经验。而这正是许多高学历的同时代人所没有经历的,也是写小说所需要的原始的宝贵的文学素材。这种学历不高、但文化能力很强的人,曾经在国有煤矿企业中也有不少,许多就是到煤矿工作的知青和兵团战士。他们之中最优秀的人,能写、懂说、会弹、知画,可以说都达到了较高水平。恢复高考后,许多人也因此走入高校,成为专家教授。留下的部分优秀分子,也成为企业和社会的文化骨干。
我自己在七十年代中期恢复高考时,也没能考上心仪的美术学院和什么中文专业,但我几十年来就始终坚持自学,如写生、摄影、散文、论文、书法以及现在退休后刚开始自学的手风琴等。虽然始终没有高学历,但我曾经在各类杂志和报纸上发过二十多篇大块文章、通讯、消息和图片,累计大几百篇之多。其中省部级的年度新闻奖得过近十次。我的一篇艺术概论的文章曾在师大的成教专业杂志上发表;一篇党管经济的党校毕业论文,曾被省委党校教务处的负责同志评价为不逊全日制研究生的论文。我还获得过所在城市的青年散文的一等奖。我没有正规的学历,更不是什么作家,只算是草根作者,但也算是与文字打了多年交道的人。退休十年中,我用了四年时间创作煤矿长篇小说《血色枫林》和《杜鹃岭逸事》;目前这两部煤矿小说的累计阅读点击量已经已经超过三十万人次。
反过来,我也接触过不少有高学历的同龄人,虽有高学历,但不会熟练使用电脑、不会五笔打字、也不会开车、不懂绘画、书法、吹拉弹唱也不会,文学创作就更是免谈了。我说了这么多,不是想自吹自擂,更不是说学历不重要。也而是强调:一个人的文化素养是人的所有素质的根本。换句话说,一个没有文化素养的人,写点小文章有可能,但想创作出优秀的文学作品,那基本就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
有了高学历就一定是有文化的人么?其实有学历与有文化是两回事。是不同的概念。人可以没学历,但是不能没文化;反过来,人有了高学历,并不能说就等于有了很高的文化素养。一个人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都与他的学历、文化水平都有直接关系。但一个没有文化的人想写小说给有文化的人阅读,完全就是南辕北辙的荒唐事情。反过来,一个人如果没有学历,是不是就不能从事文学创作?
不少知名作家虽然没有进过正规的大学,但他们长期坚持自学,掌握了过人的学识、练就了不一般的写作本领。不要说前苏联的著名作家高尔基、奥斯托络夫斯基了,我们国内的著名的军旅作家高玉宝、创作《林海雪原》的曲波等等也都没有高深的学历。著名作家叶辛更是两次放弃了上大学回城市的机会,创作了《蹉跎岁月》、《孽债》和《客过亭》;著名作家陈忠实出身寒门,高考落榜,但50岁却写出巨著《白鹿原》;创作《金光大道》和《艳阳天》的著名作家浩然是煤矿子弟,浩然1932年3月他出生在煤矿。他父亲早年到唐山赵各庄煤矿当矿工,全家都在煤矿生活。他也只读过三年小学的他,边工作边苦读苦写,走自学成才之路。他以“深入一辈子农村,写一辈子农民,给农民当一辈子忠实代言人”为誓言,在冀东和北京郊区农村做了50年艰辛的生活积蓄和艺术耕耘,浩然成就是被世人公认的。
社会实践是他们成功的根本。这些著名作家虽然学历都不高,但他们在军队、在战争以及社会的各类活动中锻炼成长,他们读的是社会大学、拥有深厚的实践经验。而这正是许多高学历的同时代人所没有经历的,也是写小说所需要的原始的宝贵的文学素材。这种学历不高、但文化能力很强的人,曾经在国有煤矿企业中也有不少,许多就是到煤矿工作的知青和兵团战士。他们之中最优秀的人,能写、懂说、会弹、知画,可以说都达到了较高水平。恢复高考后,许多人也因此走入高校,成为专家教授。留下的部分优秀分子,也成为企业和社会的文化骨干。
我自己在七十年代中期恢复高考时,也没能考上心仪的美术学院和什么中文专业,但我几十年来就始终坚持自学,如写生、摄影、散文、论文、书法以及现在退休后刚开始自学的手风琴等。虽然始终没有高学历,但我曾经在各类杂志和报纸上发过二十多篇大块文章、通讯、消息和图片,累计大几百篇之多。其中省部级的年度新闻奖得过近十次。我的一篇艺术概论的文章曾在师大的成教专业杂志上发表;一篇党管经济的党校毕业论文,曾被省委党校教务处的负责同志评价为不逊全日制研究生的论文。我还获得过所在城市的青年散文的一等奖。我没有正规的学历,更不是什么作家,只算是草根作者,但也算是与文字打了多年交道的人。退休十年中,我用了四年时间创作煤矿长篇小说《血色枫林》和《杜鹃岭逸事》;目前这两部煤矿小说的累计阅读点击量已经已经超过三十万人次。
反过来,我也接触过不少有高学历的同龄人,虽有高学历,但不会熟练使用电脑、不会五笔打字、也不会开车、不懂绘画、书法、吹拉弹唱也不会,文学创作就更是免谈了。我说了这么多,不是想自吹自擂,更不是说学历不重要。也而是强调:一个人的文化素养是人的所有素质的根本。换句话说,一个没有文化素养的人,写点小文章有可能,但想创作出优秀的文学作品,那基本就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