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吧 关注:5,628,684贴子:41,957,189
  • 0回复贴,共1

【行业百态】投资银行:百万年薪的金融金领还是金融民工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你在学业、就业时有迷茫吗?
不知道大学选择什么专业?
不知道要不要考取研究生?要换专业吗?要跨考吗?
不知道向往的那个职业具体是什么样子?是否适合自己?
不知道为了未来要做哪些规划?
金融真的有年薪百万?
化学数学毕业只能去做辅导老师?
其实自己在本科发现自己不喜欢所选择的专业时候就有过这个想法,有没有什么渠道,能让年轻人在作出学业或者就业抉择的时候,更清晰的了解下感兴趣的各行各业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怎么样才能进入、未来发展规划是什么、那个方向到底适不适合自己。
现在已经人到中年,也正好碰到工作的七年之痒,写一个关于行业介绍的想法也越来越强,所以算是整合一下周围的资源,陆续对不同行业的、有一定工作年头的人进行访谈,希望能够为大家揭示一些行业的基本情况。
【行业百态】投资银行:百万年薪的金融金领还是金融民工
93年投行员工工资证明显示月收入8.25w,22年头部券商中金公司一则新闻,将投资银行这个行业又推到了封口浪尖。那么投资银行这个岗位真如市场传言应届生轻松年入百万,妥妥的金融金领吗?今天我们邀请到了入行8年的投行人士,一起了解下这个行业。
一、请介绍下你的基本情况?
答:大家好,我是考拉,91年生,本科是应用化学专业,金融研究生,16年毕业后一直在投资银行领域工作。
二、请介绍下投资银行工作的主要内容?里面是否会有具体划分?
答:投行是证券公司旗下的一个业务部分,主要是企业IPO(发行股票上市)、并购重组、发债等资本运作的法定中介。投行这块业务对券商而言未必利润会很高,但因为和经纪业务、研究业务等有比较好的协同性,所以还是比较比较重要的板块。
从具体工作流程来讲,投行主要工作1是承揽到项目,2是对项目/企业进行具体尽职调查,3是后台质控、内核人员审查,4是材料申报及答复监管机构问询,5是发行。这些流程涉及到的工作内容就多了,1和5有一定销售性质,而2-4的话是要收集企业包括业务、财务、规范性等各方面信息、将这些信息通过书面传递给审核人员。
从职能划分来看,可以理解为前台和后台两种,前台就是具体的业务人员,也就是具体做上面那些工作的,一般会直接对接客户、审核机构(交易所、证监局、证监会、其他中介等);后台的一般是质控、内核岗位,相当于是券商内部设置的对前台项目进行内部审核的,一般直接对接的会是项目组,当然碰到交易所或者证监局对券商检查的时候也会有对接。
从分工的话,投行内可以分为承揽和承做,承揽就是揽到这个项目的人,一般都是相对比较资深,有比较好的社会关系及比较多成功案例的;承做的则是项目接到后,具体执行的人,后者数量会远多于前者。
从业务类型划分的话,投行可以分为股权类和债权类(有的也会划分到固收部门)。股权类主要做的是IPO、并购重组这些业务,债权类主要做的是企业发债业务。两者其实工作的具体内容还是不太一样的:1)股权类项目,目前的市场环境的话,其实纯凭关系拿项目已经非常难了,基本是券商自身平台、项目团队的成功案例或者说执业质量缺一不可;同时,最主要的是股权类项目有面临非常非常严格的监管,所以要求项目团队从企业业务、财务、规范性、成长性等各方面都要非常深入的了解。可以说对企业的理解,除了企业的人外,投行是了解的最深入的了,甚至也超过行业研究院。2)债权类项目的话,由于审核要求没那么严格,所以项目材料的具体制作会简单很多。比较有意思的是,做股的会鄙视做债的,觉得做债的更加注重资源、关系、发行,也就是承揽到这个发债项目,项目接到后涉及到的申报文件、沟通等比较简单,或者说技术含量比较低,从长远来看,一个团队里面赚的多的、发展的好的还是那些有资源、关系的人;而做债的呢也会鄙视做股的,主要是做股的更累、风险更高、赚的钱也未必多。
三、这份工作薪酬体系如何?
答:证券类工作的薪酬都是受一些规定限制的,不好说的太具体。总体而言,是基本薪酬+奖金组成。但有的公司是基本工资低,激励机制好些;有些则是基本工资高些+大锅饭。另外,头部券商(中金、中信、中信建投、华泰联合)的整体薪酬待遇感觉还是比较高的,因为项目多的话,不管那种方式,薪酬整体而言都比较高。一些中型券商会采用低工资+较好激励机制这种方式,我自己体验下来,是非常一般的,毕竟项目周期和不确定性太大,所谓三年不开张倒是真的,开张吃三年则真的未必。
另外,对于低基础薪资,高激励的这种,各年度的波动会非常大,就我个人而言,可能会差5倍、6倍这样。这可能会导致,到了某个年龄段,整体薪酬收入缺少一定安全感和稳定性。
像是最前面说的,应届生起薪3.8w、93年月收入8万,其实都是在行业内存在的。但随着监管的加强,我个人感觉薪酬是在下降的。
四、上面不同岗位的未来职业规划如何?
答:从承做到承揽到带团队,是业内比较常见的路径,说白了就是这一行干到退休。但这个行业其实工作强度是非常高的,感觉多数人能做到50岁就可能要转到管理岗或者另寻出路了,经常听闻的猝死都是真的。我前东家和我们部门挨着的一个人就做项目过程中猝死了。
另外,也有很多人选择中间跳槽到了企业做财务总监或者董事会秘书,或者到私募等投资机构,也有中间跳槽到了交易所等审核机构,或者从前台转到后台。当然也有做的比较好的,实现财富自由后做些其他的(围绕投融资),但这种情况一般是00年前后的老保代,现在这种情况非常的少了。
五、这份工作的利弊是什么?
答:
先说优点吧,就是在里面认命工作,一般情况下确实能获得一份还不错的回报。但对于那种基本工资低+高奖励机制的,可能要到5年后收入才会好起来,否则可能和其他行业也差不多。但是呢,我理解投行的薪酬上限其实要比一些其他金融岗位低一些的,现在已经很难有说通过一个项目“暴富”的情况了。
另外就是,前面也说了,投行做的工作是和具体企业打交道,这个过程,企业其实里里外外都会展示给你,你也会看到各种企业的骚操作,说是最了解企业的外人也不为过。而且无论是对企业价值的判断、与企业家的接触,在某些方面也能提高投行人员的综合能力。并且,每个投行人士都会接触到非常多细分行业的企业,这也算是一个优点吧。
当然,还有个就是投行很少直接裁人,真的不行的话,可能也是转岗。
缺点挺明显的,首先是工作非常的辛苦,一是体现在长期、频繁出差(等你成了家,有了小孩,父母需要照顾时候,这个就会非常的痛苦),二是工作强度非常的大,大概是每天工作10-14小时这种强度,项目紧急情况下,每天加班到2点,甚至通宵都是常态,而且没有加班费,周六日经常开会加班。三是本身项目周期就非常长,一个一般的企业从接触、培育、到申报、到发行,可能需要3-5年,但现在监管越来越严格,每个环节都可能会出现问题,导致项目推行不下去,但可能这个项目你会费了非常多的心思,全部都打了水漂。工作五六年,一个项目没出来的大有人在,抗压能力小的真的不建议选择。四是,投行做的工作,有85%都是应对监管,有的监管要求可能是你无法想象和理解的,有些项目黄的原因也比较可笑可悲,这个时候心态其实有时候会很崩溃的,如果说逆反心理比较重的人可能是会受不了的。五是,投行的工作是随监管要求不断变化的,而这个变化经常体现在法律法规上,所以投行不是那种一招吃遍鲜的岗位,需要持续学习,这个对很多人而言其实还蛮痛苦的,因为监管的要求变化和一些行业的技术变化还不一样,其他行业可以说我来引领技术、产品创新,而投行永远也无法主动说我引领某个法规革新。
六、都说投行是金融领域的顶尖岗位,对于想进入这个行业的人来说有什么样的渠道和要求?比如学历、证书等,会看中哪些方面的能力或技巧?
答:我觉得所谓投行是金融领域顶尖岗位其实都是老黄历了,现在的投行真的算是金融民工了,被监管和同行卷的挺痛苦的。赚的每一分钱,其实都和工作强度、压力成正比,没有一点点溢价。
进入投行的话,要分两种情况,应届生校招和社招。现在情况是校招非常少,而且非常难,研究生学历以上是必然的(现在实习生都要研究生),而且还得时名校的,专业方面限制反而没那么多,金融、经济、会计、财务相关的都算是对口,也会有一些完全没有金融专业背景的应届生进来,相对少一些。如有本科+研究生有理工科专业的更好,会比较受青睐。同时,最近几年行情不好,已经挺久没出现各券商大规模招应届生了,现在每年一个券商招10来个应届生就算多的了。
另外,就是通过社招进入,这个途径其实会容易很多。比如说投行都挺喜欢会计师的,在会所工作3年转行到投行的有挺多的,而会所的招人要求就会低非常多。换句话说,社招看中的更多是工作经历,这里会有比较多差异化需求了,而且名额也多,不像是应届生,一水名校,特别卷。
从证书来看的话,CPA是性价比最高、成本最低的(特别是相较于CFA),保代资格现在似乎上学时候也可以考取了,可以考虑。其他并没有什么特别值得强调的。
投行在选择人才的时候,考量的其实是这个人的综合能力,你善于沟通ok,为人老实但是做事细致也ok,但不能有特别明显的缺点。一般而言,更喜欢表达能力、逻辑思维、学习能力强的人。


IP属地:上海1楼2024-04-24 10:52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