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吧 关注:149,422贴子:2,209,670

回复:辩证还是折衷—我的一些意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破案了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24-07-11 22:48
收起回复
    害,有王吧几年前的感觉了,这种帖子真是越来越少见了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24-07-12 02:22
    回复
      2025-07-17 13:09:13
      广告
      总而言之,在左、右的矛盾尚且归属于非对抗性的“汴京”范畴时,这位就已然将其视作亵渎辩证唯物主义的恶行,那么当这一矛盾发展到它对抗性的阶段时(当然,在历史中对抗性、非对抗性的矛盾是并存的,并且有一部分辩论,本身就是对抗性的敌我斗争的一部分,这里的“发展至这一阶段”,是指左派、右派将自己的理论付诸实践,使阶级矛盾真正地由隐到显被揭露出来,并不断趋于尖锐化,但就目前的网络而言,许多右派是自在而非自为的,他们并不清楚自己的理论究竟会导向何种历史结果,因而与他们的辩论也应当视作非对抗性的人民内部矛盾,并尽力使这类盲目的右派转到左派上来,领袖在《机关枪迫击炮的来历及其他》中,为我们做了模范的、历史的分析),我们还能指望这位做出符合马列主义的斗争吗?连非对抗性的辩论都不愿意接受,还能指望这位接受对抗性的阶级斗争吗?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24-07-12 06:35
      回复
        3.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这位的话术到这里就开始逐渐成形了——空谈马克思列宁主义中的原理,东拉西扯,来为自己拙劣的折衷主义辩护,我们需要质问这位: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用在这里是指什么呢?唯一的可能性,也就是这位认为:左、右的矛盾,不是主要矛盾。这就是对辩证法最大的玩笑话,主要矛盾究竟是什么,不取决于任何人的言论,而是在于现实,前面已经提过,左、右问题说得细致一些,就是两条路线、两个阶级的斗争问题(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的路线以及无产阶级、资产阶级,至于小资产阶级,马恩早就做出过分析,他们并非大工业的产物,相反,大工业却不断摧毁着他们生存的基础,因而他们的最终选择就是投入无产阶级或是资产阶级),在人类当下的阶级社会中,抛开阶级问题谈主要矛盾,无非就是打起马列主义的旗号,却攻击马列主义的真正原则,阶级尚未消灭,斗争仍在继续,左、右两条路线的对立依然是深刻的,就其本质而言依然注定是对抗性的(此处指的是根本立场的问题,左派之间依然有左、右路线斗争的反映,但这毕竟是在左派的根基上,右派之中也有这种反映,但归根结底也是在右派的前提下),放弃斗争,空谈主要矛盾,就是对主要矛盾的最大蔑视,调和左、右,取其折衷,就是对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大声嘲笑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4楼2024-07-12 11:38
        收起回复
          题外话:
          为什么我这篇贴子中“念经”数量如此之多?原因有二,第一是马列著作的科学性,足以批判这位的谬论,第二是马列主义的权威性(老实说,这个词不是很合适,请各位姑且作此理解吧),既然这位是打着辩证唯物主义的旗号来批判左派,那么作为辩证唯物主义的代表,马列著作的论述也足以揭开这位的画皮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6楼2024-07-14 10:04
          回复
            4.脱离一定历史时期的念经
            当这句话放在这位的语境之中,它无非是再次将辩证法的相对主义的成分夸大为辩证法的全体,攻击阶级斗争,反对以革命达到无产阶级专政(这位并没有露骨地表明这一反动的论点,却在自己的调和式的说法中埋下萌芽,详细的论述请见我19楼的评论),反对教条不等于反对马列主义最根本的原则,而这位却将左、右的斗争一概否认为“念经”,我们不否认,由于个人水平的限制,每一个人都有犯“念经”的教条式的错误的可能性(我也犯过,这类行为也应当批判),但这并不是这位借以从根本立场上反对左派的理由,一点“经”也不念是不行的,“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领袖的一份指示)即使在针对历史具体问题作出分析的时候,也应当贯彻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原理是从哪里来的?“商品这个东西,千百万人,天天看它,用它,但是熟视无睹。只有马克思科学地研究了它。”(领袖《整顿党的作风》)那么同理,没有生而知之的人,也不是所有人都能从现实中得出真理,就绝大多数的马列主义者来讲,他们的马列主义观点,最开始的来源,大部分还是从“经”里念来的,从前人的实践里转来的“二手”理论,而不是自己直接从实践中直接归纳、抽象出来的(当然,在实践中的落实,却是必需的事情,而且还有一些朴素的观点,本身也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萌芽),就连马克思、恩格斯本人,也念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论的“经”,更何况还有一类左、右辩论,主要地是在理论问题上作出斗争,例如哲学层面上的论战(马克思《哲学的贫困》、恩格斯《反杜林论》、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以上两类理论层面的思考/辩论,虽然在侧重点上有所差别,本质上都是和现实相联系的,这位的错误,也就是将理论和现实割裂开来,从而背弃了辩证法的原则,成为了一个到顶的经验主义者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7楼2024-07-14 10:07
            回复
              突然感觉这位跟图里这种比起来,至少还能给左派以人的地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8楼2024-07-14 12:34
              收起回复
                5.左和右的道路只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
                这位对历史的曲解达到了一种可悲的程度,以至于把政治和经济完全地分成了两个孤立的范畴,从纯粹的人的政治观念入手考察现实,遗忘了马列主义史观中最重要的观点之一:政治秩序无非反映着一定的经济要求;上层建筑必然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如果说在上层建筑中存在着左、右两条道路的殊死斗争,那么难道它们是基于同一阶级而诞生的吗?“以一定的方式进行生产活动的一定的个人,发生一定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在当前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左派反映着无产阶级的要求,右派高呼着资产阶级的口号,我不认为这是什么需要掩盖的事实,我头一条评论中谈到,左、右两条路线贯穿着阶级社会中的经济、政治等各个领域,现在我还有把这个观点再反复一遍:左、右在政治上的真正的理论辩论,服务于现实中政权的掌握状况,本质上也就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让我们回顾《共产党宣言》中的真理: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1楼2024-07-14 16:29
                回复
                  2025-07-17 13:03:13
                  广告
                  楼主,我看你理论知识挺强,能来解决一下吧内的这个帖子吗,我看到现在都没个结果,帖子名:一个村子有几个海盗


                  IP属地:河南32楼2024-07-14 20:52
                  收起回复
                    6.对经济基础能起到反作用
                    这是混淆视听的说法,将“经济基础”“反作用”中的一切可能性都均匀地分给了左派、右派,其结果就是使思想和现实割裂,精神与物质分离,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脱节,左派和右派完全失去了其历史的意义与阶级属性,变成了纯粹意识形态性质的范畴归属,像这样以片面化的理念代替无限丰富的现实,就不可能看到经济领域内真正的运动、发展,从社会历史的视角看来,在阶级的复杂对立与斗争中,总有一个新的阶级取得胜利,并使新的社会形态诞生,以资产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为例,二者的政治上层建筑同样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那为何最终的结果是资产阶级赢得了世界范围的胜利?其根本原因即在于:生产力不断的发展,其在社会中实现的形式——生产关系不断变化,到达由量变到质变的门槛时,就要迈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因而新的阶级上场,推翻旧的阶级,地主阶级的封建式的经济基础的腐朽,伴随着资产阶级的雇佣奴隶制的兴起,这里我们需要注意,阶级的产生是在一定的社会联系中发生的,是处于一定经济政治的地位中而延续的,不存在纯粹孤立的阶级,某一阶级的存在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代表,那么,阶级的斗争与消亡,归根结底是生产关系的改变乃至于革命,资产阶级所代表的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在大工业的生产力日益前进的情况下,业已失去其最初的生命力,而转化为了阻碍生产力前进的枷锁,无产阶级代表的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则将是生产力发展的新的坦途,综上,归根结底是两个问题,第一:经济基础是先进的,还是落后的?第二:反作用通过经济基础落实到生产力时,是推动还是阻碍?如何解决这两个问题,我引用恩格斯评述黑格尔的哲学的一段话:“凡在人类历史领域中是现实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成为不合理的,因而按其本性来说已经是不合理的,一开始就包含着不合理性;凡在人们头脑中是合理的,都注定要成为现实的,不管它和现存的、表面的现实多么矛盾。”(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当然,根据恩格斯乃至于马列主义的根本立场,真正的(而不是臆造的,由右派强行扭曲的)在“头脑中是合理”的理性存在,本质上是现实的规律性的反映,“共产主义对我们来说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这个运动的条件是由现有的前提产生的。”(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7楼2024-07-16 08:16
                    回复
                      7.左和右辩证统一
                      话说到这里,也就是全篇谬误的最高峰,就其言辞表面而论,似乎是主张辩证法的,但细究其实质,无非是将左和右机械地调和,路线问题上,不容许有调和的余地,左、右的根本在于是遵循历史的必然性的规律还是阻挠它的实现,是前、后问题,又进又退,不伦不类,所谓“辩证统一”,不是要求右服从左,而是要求左服从于右,让右派的剥削统治万古长青,“在形而上学家看来,资本主义的剥削,资本主义的竞争,资本主义社会的个人主义思想等……而且会要永远不变地存在下去”(领袖《矛盾论》)这位的看法也就是领袖所批判的意见的翻版,矛盾的规律作为辩证法的本质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切历程,反映于现代的阶级社会,也即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阶级矛盾,这位强调的纯粹的统一性也就极度缩小甚至是全盘否定了应有的斗争性,而失去其斗争性,矛盾即没有前进性的运动,社会也就陷入了僵死的状态,这位显然没有意识到,万物的发展都是在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并非是同样一个特殊的、具体的、历史的矛盾贯彻始终,左、右二派的普遍性矛盾决不会完全解决,但他们在阶级社会中不同的发展阶段的具体表现却要以革命式的改变而前进,就阶级之代表社会联系暨生产方式而言,无产阶级最终要消灭自身,消灭一切阶级,不存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永久的辩证统一,有的仅是无产阶级专政到无阶级社会的过渡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8楼2024-07-19 00:24
                      回复
                        你怎么还看小王吧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39楼2024-07-21 03:51
                        收起回复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40楼2024-07-21 08:51
                          回复
                            这里讲到了辩证统一的问题,那么不妨继续讲下去,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社会形态下,如果说左、右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那也就是否定与肯定的“辩证统一”,“无产阶级和富有是两个对立面。它们本身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它们二者都是由私有制世界产生的。问题在于这两个方面中的每一个方面在对立中究竟占有什么样的确定的地位。只宣布它们是统一整体的两个方面是不够的。”(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那么,很显然,资产阶级是“对立的肯定方面,是得到自我满足的私有制”,无产阶级则是“对立的否定方面,是对立内部的不安”(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二者之间的辩证统一不仅不能保证私有制的存在,反而要求以斗争的方式消灭这种对立,将人从自我异化中解放出来,实行由资产阶级专政到无产阶级专政,最终达致共产主义社会的转变,由正题、反题至于合题,由肯定、否定到否定之否定,这就是辩证运动的规律,“两个矛盾方面的共存、斗争以及融合成一个新范畴,就是辩证运动的实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矛盾的辩证统一并非两个方面的机械相加,在它之中孕育着新的矛盾,并促使它在历史中演进,并过渡到下一个新的阶段去,借助所谓左和右的辩证统一回避问题,也就仅有这位的天才般的思维才能做到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2楼2024-07-22 23:01
                            收起回复
                              2025-07-17 12:57:13
                              广告
                              8.进步力量、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生产力的前进要求与其适应的社会形式的转变,而上面已经谈论过:一定的阶级本身代表着一定的社会联系的形式,如果在经济范畴中尚存在有资产阶级,那也就说明尚存在着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由此,问题也就延及这一生产关系是否适应日益进步的大工业所带来的生产力的飞跃,由于马列著作已对这一问题作出严谨、缜密的分析(其科学之处在于政治经济学的原理而非纯粹道德化的批判),此处不再赘述,这里的错误依然是上文所说的,将左、右仅是视为普遍性的观念分化的产物,忽视了其所反映的迥异的经济基础,倘若说任何生产关系都有着永久的符合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潜能,而不存在腐朽和落后,那么历史也就没有前进的可能了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4楼2024-07-25 15:5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