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下林村,宋时为:莆田县崇福乡合浦里下林村。今时为:莆田市秀屿区东峤镇梁厝村委会霞霖村。
宋时周边景象是:靠近海滨,左后侧是五候山,山脉蜿蜒起伏止于海滨,犹如一条巨龙俯伏在海滨。村前看五候山,五候山象一朵盛开的莲花,与大海构成一幅美丽的风景线,瑞气祥烟。
今时周边景象是:距离海滨甚远,村前不远处有个埭头宫,埭头宫前面,是一块望不到边的平整陆地。了解历史的人,就知道埭头宫就是宋朝时海岸线,五候山脉止于海滨处。“埭头”,蒲仙话是海的起点。后来因为淤泥不断沉积,加上历朝历代围海造田,整个海湾已经填平了二分之一。
宋时,埭头处有个鹅头港,从福州南行莆田,海路乘船方便,客人上岸后,经埭头、东峤、笏石,可以去府城,下林村是必经之地。
下林村开基始祖是梁遐。晋安帝在位初期(397-401年),梁遐为安固(今浙江瑞安)令,元兴二年(403年),楚王桓玄篡晋称帝,授梁遐为征东大将军不就,弃官入闽,居三山,几年后,迁下林村开基,至南宋末年,已繁衍有3000多人。由于下林村地处海滨,人们一边务农,一边出海,所以,擅长造船,深谙水性。陈文龙起兵时,下林村是抗元积极支持者和参与者,年轻男女积极加入兴化军,后来,有2000多人当上了海上王国的舵手和后勤人员,战后估计有10%左右幸存者,这些幸存者,就是现今雷州半岛95%梁氏村庄开基始祖。海上王国刚从莆田水路南下泉州不久,元军就赶到莆田,遭到陈文龙兴化军的猛烈阻击,恼羞成怒的元军对莆田城乡进行大肆屠杀,陈文龙家族几近灭绝,下林村梁氏亦没幸免,杀的杀,灭的灭,能活下来的,在下林村再也呆不下去了,下林村从始走向衰落,这是下林村第一波梁氏。
元末明初,梁氏晋江支系梁克家后裔从惠安回迁莆田建立郊尾和江口,另支回迁下林,重建下林村,下林村从始又走向繁荣,这是下林村第二波梁氏。
宋时周边景象是:靠近海滨,左后侧是五候山,山脉蜿蜒起伏止于海滨,犹如一条巨龙俯伏在海滨。村前看五候山,五候山象一朵盛开的莲花,与大海构成一幅美丽的风景线,瑞气祥烟。
今时周边景象是:距离海滨甚远,村前不远处有个埭头宫,埭头宫前面,是一块望不到边的平整陆地。了解历史的人,就知道埭头宫就是宋朝时海岸线,五候山脉止于海滨处。“埭头”,蒲仙话是海的起点。后来因为淤泥不断沉积,加上历朝历代围海造田,整个海湾已经填平了二分之一。
宋时,埭头处有个鹅头港,从福州南行莆田,海路乘船方便,客人上岸后,经埭头、东峤、笏石,可以去府城,下林村是必经之地。
下林村开基始祖是梁遐。晋安帝在位初期(397-401年),梁遐为安固(今浙江瑞安)令,元兴二年(403年),楚王桓玄篡晋称帝,授梁遐为征东大将军不就,弃官入闽,居三山,几年后,迁下林村开基,至南宋末年,已繁衍有3000多人。由于下林村地处海滨,人们一边务农,一边出海,所以,擅长造船,深谙水性。陈文龙起兵时,下林村是抗元积极支持者和参与者,年轻男女积极加入兴化军,后来,有2000多人当上了海上王国的舵手和后勤人员,战后估计有10%左右幸存者,这些幸存者,就是现今雷州半岛95%梁氏村庄开基始祖。海上王国刚从莆田水路南下泉州不久,元军就赶到莆田,遭到陈文龙兴化军的猛烈阻击,恼羞成怒的元军对莆田城乡进行大肆屠杀,陈文龙家族几近灭绝,下林村梁氏亦没幸免,杀的杀,灭的灭,能活下来的,在下林村再也呆不下去了,下林村从始走向衰落,这是下林村第一波梁氏。
元末明初,梁氏晋江支系梁克家后裔从惠安回迁莆田建立郊尾和江口,另支回迁下林,重建下林村,下林村从始又走向繁荣,这是下林村第二波梁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