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Phosphorus),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第15族非金属元素,元素符号P,原子序数15,相对原子质量30.973762。磷有多种同素异形体,如白磷(或黄磷)、红磷等。白磷有两种形态,在通常状态下,白磷是一种蜡状白色固体,纯化后的白磷是无色透明的。白磷不溶于水,但可溶于二硫化碳。白磷在空气中会发生自燃,生成P4O10;当暴露在阳光照射下或在隔绝空气加热到250℃的情况下时,白磷会转化为红磷。红磷不会发生自燃,危险性也比白磷要低一些。红磷相当稳定,并可在1个标准大气压、417℃时升华。磷是一种生命必需的元素,存在于神经组织、骨骼和细胞质中。磷用于制造磷肥、磷酸、烟火、火柴、杀虫剂、磷青铜等。关于磷元素的发现,还得从欧洲中世纪的炼金术说起。那时候,盛行着炼金术,据说只要找到一种聪明人的石头──哲人石,便可以点石成金,让普通的铅、铁变成贵重的黄金。炼金术家仿佛疯子一般,采用稀奇古怪的器皿和物质,在幽暗的小屋里,口中念着咒语,在炉火里炼,在大缸中搅,朝思暮想寻觅点石成金的哲人石。白磷1669年,德国汉堡一位叫布兰德(Brand H)的商人在尿液中发现了磷,其每个实验室用了至少50—60桶尿液,并且花费了至少两个星期才完成。2022年6月26日,中国林学会发布了“十三五”期间林草科技十大进展。其中包括,创制典型森林、湿地生态系统功能提升理论与技术。揭示湿地关键脱氮微生物类群及其作用机制、低温反应及“基质—水”界面磷的吸附解析过程。2023年6月,在土卫二的海洋中检测到生命的关键组成元素磷,这些磷以磷酸盐的形式存在。理化性质物理性质单质磷有几种同素异形体:黑磷,黑色晶体,不能燃烧,相对密度为2.7g/cm3,不溶于二硫化碳和浓硫酸;红磷,红褐色立方晶体或无定形粉末,无毒,相对密度为2.34g/cm3,熔点590℃(4.356MPa),200—280℃自燃,极微溶于冷水,不溶于热水、二硫化碳、乙醚和液氨,溶于无水乙醇;紫磷,紫色晶体,相对密度为2.36g/cm3,熔点590℃,不溶于有机溶剂;黄磷,又称白磷,黄色或白色晶体或蜡状固体,有毒,相对密度为1.82g/cm3(20℃),熔点44.1℃,沸点280℃,不溶于冷水,微溶于热水和乙醇,溶于二硫化碳、苯、液氨、碱、乙醚、氯仿和甲苯。红磷化学性质磷与空气的反应暴露在潮湿空气中的白磷会在暗处发光,是一种化学发光(燃烧)过程。操作白磷时必须要非常小心。白磷在室温下就可以自燃,形成五氧化二磷——实际上是十氧化四磷(P4O10)。在精心控制的条件(75%O2,25%N2,50℃,90mmHg)下,会生成混合物,其中的部分产物是三氧化二磷——实际上则是六氧化四磷(P4O6)。磷与卤素单质的反应白磷(P4)在室温下同所有的卤素单质的反应都很迅速,其反应产物是三卤化磷。磷与氟气(F2)、氯气(Cl2)、溴单质(Br2)、碘单质(I2)分别反应生成氟化磷(Ⅲ)(PF3)、氯化磷(Ⅲ)(PCl3)、溴化磷(Ⅲ)(PBr3)和碘化磷(Ⅲ)(PI3)与过量的氟气和氯气与磷反应可以生成五卤化物五氟化磷(PF5)和五氯化磷(PCl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