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蛇缘起吧 关注:13,472贴子:456,143

浮生缘兮:(四)浮生绝缘(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本帖为系列文第四部分的下篇,是我对《白蛇:浮生》和所谓的“白蛇”系列的一些纯主观推测,为本文核心内容之一。
篇幅较长,五千余字。
余姑妄言之,诸君姑妄听之。


IP属地:江苏1楼2024-08-28 18:13回复
    3、主观推测


    IP属地:江苏2楼2024-08-28 18:14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但还没完。正如前文所言,我坚持认为《白蛇:缘起》的真正后续必须满足相当苛刻的条件,否则一切肆意妄为皆是驴唇不对马嘴。不过客观来讲,我不能强求所有人都具有如此完备的逻辑思维,尤其不能对追光内部这群尸位素餐的肉食者抱有主流水平的期望。依据现状来看,无论是它们空洞的脑子里全无逻辑概念、共情能力和创作尊重,还是一群自命不凡的睁眼瞎兀自在那自以为是,总之,它们侮辱了创作二字,亲手毁灭了“白蛇”的所有正向意义,而这些已经让我相当无法接受了,此中的深恶痛绝根本难以用语言形容。然而,我在看完电影后的第三天忽地灵光一现,意识到还有一种可能,即,追光似乎并没有看上去这么简单,而所谓的“白蛇”系列表面上矛盾颇多,实际上却有一脉相承的内核逻辑,但,这是我更不能接受、更强烈反对的解释——


      IP属地:江苏3楼2024-08-28 18:14
      回复
        佛教寓言。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4楼2024-08-28 18:14
        回复
          以下内容皆为我的主观推测,并无真凭实据,姑妄言之,姑妄听之。


          IP属地:江苏5楼2024-08-28 18:15
          回复
            我第一次看《白蛇2:青蛇劫起》时就察觉到似乎有人在肆意卖弄自己对佛理的认知。以我的粗浅理解,“劫起”的“劫”和剧情里的四劫交替、开头法海的台词和转场黑幕的佛经原文、“修罗城”的“修罗”、“无池”的“无”、首尾相连的蛇、贯穿全程的执念等,无不是相当粗暴地将“佛”字拍进观众的脑子里。但追光想要表达什么?真实意图又是什么?我对佛理不置可否也未有深入研究,故无法断定追光领悟的深浅及正确与否,也不能穷举电影想要阐释的所有内容,只能说看上去应当是历劫顿悟、放下执念的主旨,追光希望借小青的言行硬塞给观众。而我极度不以为然,无论是对方法本身还是对剧情内核。更重要的是,传闻王微一早就定下废土朋克风框架,若真如此,那佛理就是这个框架里的钢筋混凝土,甚至可以认为,废土朋克风只是表象,佛理才是电影的核心之一。所以,《白蛇2:青蛇劫起》整体上有一种致敬《青蛇》(李碧华原著,徐克改编电影)的既视感,只是模仿得很粗糙。


            IP属地:江苏6楼2024-08-28 18:15
            回复
              相比之下,乍一看空洞可笑的《白蛇:浮生》却似乎高级了不少,面子里子一手抓。


              IP属地:江苏7楼2024-08-28 18:15
              回复
                虽说不是“劫起”这种一看就很奇怪的表达,但如出一辙,“浮生”也自带佛理光环,毕竟也是源于佛教的词汇。不同之处在于,《白蛇:浮生》的佛理不局限于剧情里的表面意象,主题曲是其主战场之一。《浮生一白》,严格来讲也有点奇怪,“白”会是双关吗?小问题,先不管。整首歌非常直白,歌名、歌词、曲调就像直接印在试卷上的答案,这一点倒和《白蛇2:青蛇劫起》师出同门。


                IP属地:江苏8楼2024-08-28 18:15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我第一次听《浮生一白》是在追光自媒体号发布的歌曲MV里,但因为音量过低且专注于画面,我并没有听完整,所以感觉挺一般,甚至因为判定电影不如人意而先入为主地对主题曲也一视同仁。之后心血来潮又仔细听了一遍纯歌曲,顿时意识到《浮生一白》绝不应该被忽视也不能被低估。


                  IP属地:江苏9楼2024-08-28 18:15
                  回复
                    作词是大毛,不出意外的话应该就是大名鼎鼎的编剧大毛,故填词水准同样不敢恭维——全篇充斥着生拼硬凑的逻辑和类似于“劫起”、“一白”之类的奇怪词语,尽管通读一遍后似乎能明白这位仁兄想说些啥,但仔细一分析就感觉很多细节捉摸不透,尤其是第二段副歌,我至今不确定到底什么意思。以我个人理解,大毛至少想表达两个观点:第一,时光流转,或许万事万物模样依旧,但曾经的人和经历都已随风而逝;第二,天地长久,生命短暂,故不必固执于短暂的美好。先只考虑这两点,我认为已经无法和《白蛇:缘起》的内核产生正向联系,因为我只感受到放下执念之类的潜在教化。和《何须问》一样,作曲和编曲都是郭好为,我认为这位是个人才,能准确把握追光的意图和歌曲本应传达的情感,所以我感觉曲调比歌词容易理解得多。整首歌听下来,情绪基调是相当低沉的,笛子和古筝配上大小提琴的演绎颇有“如泣如诉”之感,或许戏腔还有些锦上添花的妙用。(接下楼)


                    IP属地:江苏10楼2024-08-28 18:15
                    回复
                      (接上楼)曲调和歌词相辅相成,沉浸其中便有一股较为极致的无奈、哀怨之情油然而生,即仿佛置身苍茫天地间,亲眼见证沧海桑田、缘起缘灭,而自己所珍视的一切皆如手中沙一般终究散落于历史长河中,故不免心生戚戚,乃至些许呼天抢地的绝望,继而似乎引出一丝渴望解脱的复杂心绪。《浮生一白》若作为独立的单曲我比较认可,可作为主题曲就大大不妙了,因为同样和《白蛇:缘起》的希望内核背道而驰,而且和《白蛇:浮生》的幼稚剧情不怎么匹配。


                      IP属地:江苏11楼2024-08-28 18:16
                      回复
                        此外,《浮生一白》和纯音乐片段的《何须问》相比有处劣势,即后者可以通过变调表达不同的情绪,前者已然完整故难以变化。当然,我认为比现有的两首《何须问》(银临独唱,郭好为、张喆合唱)要更好些,因为我感觉后者的编曲表现不了复杂的情感,显得有些寡淡。如果按我当初的设想,参照《致爱丽丝》、《Sailing》、《Scarborough Fair》和《倩女幽魂》之类的结构将片段扩充完整或许会事半功倍,那《浮生一白》便只能甘拜下风。总之,纯个人观点,虽然作词过于一般,但《浮生一白》还是相当有水准的,仅在主观情感倾向的角度略逊于《缘起》(包括前世今生版),而《白蛇:浮生》就是严重高攀。还有个无关紧要的小点,每次听到“空屋留香”和“桂木兰桨”,我总能串到《俯仰河山》里去。


                        IP属地:江苏12楼2024-08-28 18:16
                        回复
                          接下来姑且以果证因。如果假定佛教寓言为剧情内核之一,那前文提及的种种不合理之处就几乎都顺理成章了。综合各类蛛丝马迹来看,《白蛇:浮生》的制作时间很不宽裕,那么,既然已有丰富的资产素材,为何还要自找麻烦去更改主角模型?只有一个解释,就是和人设崩坏一样是追光的主观故意,为了突出表明许仙虽的确是许宣的魂魄转世但绝不可能再是许宣,从根本上将“一定要找到他”定性为痴心妄想。相较于许仙的对照属性,小白其实是《白蛇:浮生》的真正主角,追光的所有意图都是借小白的言行表露出来的。重拍的开头意味着小白生出一丝追光认为的佛性和智慧,内心深处已然意识到许宣和五百年前的欢情皆是过眼云烟,不再像《白蛇:缘起》片尾一般完全执迷于找到许宣再续前缘。所以,许仙经历的这一遭可以认为是小白的红尘历劫,在了结同许某之因果的过程中,不断认清世事本相如许仙不可能是想象中的许宣,直到彻底放下虚无的执念,最终佛性通达找回迷失的本心,是故片尾小白的言行也基本合情合理了。(接下楼)


                          IP属地:江苏13楼2024-08-28 18:16
                          回复
                            (接上楼)如此一来,小白的双重人格就是必然,追光既想象征性地安抚《白蛇:缘起》受众的情绪,又想固执己见抹杀许宣,水火不容的两个目的怎么可能和谐共处,再天才的编剧也没这逆天本事。而且,我记得曾凡预在上映前的一次线下活动里提及剧情里有个轮回的设计,即以断桥相会开头再以断桥结尾,我认为追光此举就是暗示小白经历一次追光自定义的轮回后破除了虚妄而获得了解脱,堪堪契合佛教寓言的逻辑。于是,《白蛇:浮生》没有水漫金山等情节恰恰是合理的,只是《白蛇2:青蛇劫起》里本来就有点不合常理的开篇就更莫名其妙了。


                            IP属地:江苏14楼2024-08-28 18:16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还有一处我认为很有必要提及的小细节。小白埋珠钗时许愿能和许仙平安度此一生,一方面和开头小白的态度遥相呼应,另一方面印证追光完全弃道从佛的出发点。按照前文所言,小白许愿的潜台词就是用和许仙的一世夫妻缘分彻底了结因果,这是纯粹的基于佛教体系的观念,如果遵循道教体系,很简单,我只需提两个关键词——道侣、双修。对于许某和小白的真情而言,道教体系才有可能演变出雅俗共赏的后续,佛教体系必定意味着以令人作呕的悲剧作结,除非观众完全认可佛教,但如此一来许某和小白又何必存在?经典民间爱情故事凭什么要被改造成佛教寓言?


                              IP属地:江苏15楼2024-08-28 18:1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