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子君152吧 关注:92,911贴子:2,018,944
  • 1回复贴,共1

锐评一下《呼唤少女》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以下文章可能会存在部分片段脱离讨论的作品,但总而言之还是说出来先。
出前:wc,里程碑来的
出后:nm,纯意淫来的
作为目前正在读高三的人,并且饱读各类校园题材作品,国内的校园环境在大体上压根就不适合写这类节奏轻快的作品。
并且这部作品的整体设计将极大影响它的受众群体,yy成分偏多,就是照顾低龄市场,真实成分偏多,就是照顾过龄市场,两者之间也必然存在不可调和的分歧。人物越是成熟,必然现实压力越大,现实压力越大,校园内的欢乐就越是破碎且短暂的。至少对于我来说,校园里最快乐的事情就是大家一起当共犯,全然无事后一起心照不宣地笑,笑得好似看破了天穹,跨越了时间,仅仅如此。其余的只是重复的循环和教务处越发激进的压迫。
如果她们不住宿,我另说,我都没必要去看这部作品,为什么?我完全无法共情,我甚至可能看了之后会难受,然后嗤之以鼻。这不是我或者说我身边人的校园生活,我也没有看到大体上能代表“中国校园”的整体标识。
所有的评价其不现实的言论,归结到底就是在说它仅仅只是披着中国的成市面貌在买日本那边流水的故事,终究是昙花一现,搏个新鲜劲。
至于“不要在虚构的作品里寻求现实”这点,日本人早就摸透了规律了,所以才不断衍生出了主人公年龄大相径庭的各种题材作品。这里也是回应上面所说的“不可调和的分歧”,只有没有经历或是还在经历的东西才更加值得期待与书写,这就是上面说的“照顾低龄市场”,而活在过去的印象中无法“毕业”的,也有。可那些真的从广大现实,起码是“大多数”中走出来,不再拘泥于过去印象的人会对里面描绘的东西感兴趣吗?难说,但至少不依赖,不是这部作品的基本盘。
于是我们可以试着反推这部作品的定位,它所要抓住的是谁的眼睛,现在大致明了。
然后看我ip,是的,原型城市从小到大长大的学生,我甚至初中和高中都有国际部,我也从没见过这样的光景,在我眼里,这叫抽象。
我从不反对中国的轻文学将这个扭曲的校园体系以另类的眼光记载下来,但它至少,起码不能是日式的(尽管日式作品依然存在众多区分),这是底线。如果我的校园生活真的只有苦痛,我大抵不会做出评价,但正是因为我的校园生活真的存有欢愉,我才举起反旗。这里面最为核心的问题不是没有积蓄中国校园的苦痛,而是没有展现中国学生在那里面苦中作乐的姿态,如果《肖申克的救赎》展现的仅仅是安迪在监狱里如鱼得水的一面,这算什么?!我所批评的不是有意无意地忽视校园中的负面信息,而是它为了展现一个日式的内核,把我们真正的笑容剥去,换上虚假的外衣代替我们更加优雅地微笑。
以上言论大概已经脱离了作品能触及到的范畴,但也的确是在前前后后观摩了各种牛鬼蛇神所发出的肺腑之言。当然其实作品也挺无聊的。
至于国漫整体,早在好几年前就有过一段时间的2D盛朝,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狐妖小红娘》和《王牌御史》,其次是《妖怪名单》那些。且不说那些作品的剧情除了有何过优的地方,起码不是挂羊头卖狗肉。而且之于模仿,更是有《肆式青春》这样的前辈值得学习,虽然挪用了日本对ACG印象的处理方式,但其中的中式元素内核却是实打实的。
与其不断挪用日本校园的印象作为剧本的舞台,不如去好好探索一下如何引出中式校园生活的那种如泡影般短暂、虚幻、不切实际而又打破常规,在波澜不惊的水面上炸出朵朵波纹的快乐。
于是我一直认为,国漫缺少的不是有才干的作者以及值得一写的题材和背景,而是真正愿意去开发他们价值的一个足够庞大且目的明确的辅助组织。
以上。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10-01 03:39回复
    噱头先拉满再说 有米恰才最重要 校园?谁管你还不还原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10-05 01:5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