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藏经洞的秘密5:谁隐藏“第二藏经洞”?
原创经达华,欢迎转帖,2024年11月1日
《敦煌藏经洞之谜发覆》一文,详实地论证认为:
“藏经洞”是三界寺僧人道真修复佛经的“故经处”。

《敦煌藏经洞之谜发覆》
张涌泉 罗慕军 朱若溪
摘要:
敦煌莫高窟藏经洞文献是中国近代学术史上最重要的发现之一。但藏经洞封闭的原因和藏经洞文献的性质,一直是一个未解之谜。藏经洞文献以佛经残卷为主体,其入藏与莫高窟所在三界寺僧人道真修复佛经的活动密切相关。后唐长兴五年(934)前后,后来担任敦煌都僧录的道真开始大规模的佛经修复活动,藏经洞就是道真汇聚修复材料的“故经处”,它和三界寺的藏经处其实是两回事。道真搜集敦煌各地寺庙的废旧经本,目的在于“修补头尾”。那些经过修复配补成套的经本,配入藏经处;剩下的残卷或复本,则仍作为修复材料放在“故经处”备用,并最终成为藏经洞文献的真正来源。至于藏经洞的封闭,则可能与道真主持的修复工作结束有关。
一、敦煌文献的主体是残卷
二、三界寺“经藏”与“故经处”
三、藏经洞文献“修补头尾”实证
四、藏经洞封闭原因猜想
如前所述,大约986年至987年间,道真升任敦煌都僧录一职,关于他有明确时间点的最晚的一条记载是“丙申年(996)”,这时他已届80高龄。道真去世在哪一年?道真之后的敦煌都僧录是谁?这些敦煌文献都未再见记载。也许996年之后的若干年间,道真继续担任都僧录一职。即便道真死于996年或稍后,距离敦煌文献纪年最晚一件写本的时间——大宋咸平五年(1002)五月十五日,也已经非常接近了。也许道真就是死于1002年前后,道真去世之后(也不排除道真生前,因其年事已高),他主持的三界寺佛经修复工作也最终画上了句点。那些剩余的复本及残卷断片不能随便处理,于是三界寺的僧人们稍事整理,就把道真一生倾注了最大心血的“故经处”——即今天的藏经洞,临时封存了。上文介绍的藏经洞封闭原因,其中之一是“佛教供养物说”。此说较早由文正义提出;后来张先堂进一步加以深化,他认为藏经洞的封闭与古代佛教三宝供养有关,佛教信徒“将这些残破、陈旧而退出流通使用的经像视作宝物,予以集中埋藏供养,使之永久保存”。这与我们所说的因道真去世和他主持的修复工作结束而封闭的判断,颇有殊途同归之感。
施萍亭说:“公元1002年,道真可能82岁,如果他当时健在,那么在这一时期,如果发生什么威胁佛经存在的危急情况,道真以其身份、地位主持将佛经封存,是完全可能而合乎情理之举。”施萍亭把藏经洞的封闭与道真关联起来,可谓先得我心;但她又把具体原因归结于某种外来“威胁”,当是受了“避难说”的影响,则未必符合实情。
最后,还要说明的是,藏经洞作为“故经处”,虽然保存的大多是“古坏经文”,但因其来源于“诸家函藏”,搜采对象不但包括敦煌各个寺庙,也包括道观、学校甚至官府衙门,从而使其具有了图书馆或百科全书的性质,其价值也就超越了三界寺和佛教本身,而有了更广泛、更普遍的意义,并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近代学术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
------------------
《敦煌藏经洞之谜发覆》认为:
“藏经洞”是三界寺僧人道真修复佛经的“故经处”。
但是,俺认为:
1、“藏经洞”收藏的,固然有三界寺僧人道真修复佛经的“故经”,但也有莫高窟的“造窟资料”。
2、“藏经洞”的前身是前辈高僧洪辩僧统的禅堂。洪辩死后,禅堂应该成了隐蔽的埋葬真身的瘗窟。把前辈的禅堂瘗窟改为“故经处”,这是一种冒犯,除非是处于危急的势态而不得不为之。所以,“藏经洞”的封闭原因是要紧急避难。
3、由于紧急避难,三界寺僧人道真修复佛经的“故经”隐藏为“藏经洞”。同理,三界寺的“藏经”就必然隐藏为“第二藏经洞”!!!
4、“藏经”远比“故经”重要,所以,“第二藏经洞”的隐蔽性必然高于“藏经洞”!
下一帖接着写:
谁建了“第二藏经洞”?
--------
附:
《莫高窟藏经洞的秘密》目录
1、莫高窟藏经洞的秘密1:解读壁画
2、莫高窟藏经洞的秘密2:寻找藏经洞的“洞中洞”
3、莫高窟藏经洞的秘密3:核爆----未被发现的“第二藏经洞”
4、莫高窟藏经洞的秘密4:“第二藏经洞”最可能的地点
5、莫高窟藏经洞的秘密5:谁隐藏“第二藏经洞”?
原创经达华,欢迎转帖,2024年11月1日
《敦煌藏经洞之谜发覆》一文,详实地论证认为:
“藏经洞”是三界寺僧人道真修复佛经的“故经处”。

《敦煌藏经洞之谜发覆》
张涌泉 罗慕军 朱若溪
摘要:
敦煌莫高窟藏经洞文献是中国近代学术史上最重要的发现之一。但藏经洞封闭的原因和藏经洞文献的性质,一直是一个未解之谜。藏经洞文献以佛经残卷为主体,其入藏与莫高窟所在三界寺僧人道真修复佛经的活动密切相关。后唐长兴五年(934)前后,后来担任敦煌都僧录的道真开始大规模的佛经修复活动,藏经洞就是道真汇聚修复材料的“故经处”,它和三界寺的藏经处其实是两回事。道真搜集敦煌各地寺庙的废旧经本,目的在于“修补头尾”。那些经过修复配补成套的经本,配入藏经处;剩下的残卷或复本,则仍作为修复材料放在“故经处”备用,并最终成为藏经洞文献的真正来源。至于藏经洞的封闭,则可能与道真主持的修复工作结束有关。
一、敦煌文献的主体是残卷
二、三界寺“经藏”与“故经处”
三、藏经洞文献“修补头尾”实证
四、藏经洞封闭原因猜想
如前所述,大约986年至987年间,道真升任敦煌都僧录一职,关于他有明确时间点的最晚的一条记载是“丙申年(996)”,这时他已届80高龄。道真去世在哪一年?道真之后的敦煌都僧录是谁?这些敦煌文献都未再见记载。也许996年之后的若干年间,道真继续担任都僧录一职。即便道真死于996年或稍后,距离敦煌文献纪年最晚一件写本的时间——大宋咸平五年(1002)五月十五日,也已经非常接近了。也许道真就是死于1002年前后,道真去世之后(也不排除道真生前,因其年事已高),他主持的三界寺佛经修复工作也最终画上了句点。那些剩余的复本及残卷断片不能随便处理,于是三界寺的僧人们稍事整理,就把道真一生倾注了最大心血的“故经处”——即今天的藏经洞,临时封存了。上文介绍的藏经洞封闭原因,其中之一是“佛教供养物说”。此说较早由文正义提出;后来张先堂进一步加以深化,他认为藏经洞的封闭与古代佛教三宝供养有关,佛教信徒“将这些残破、陈旧而退出流通使用的经像视作宝物,予以集中埋藏供养,使之永久保存”。这与我们所说的因道真去世和他主持的修复工作结束而封闭的判断,颇有殊途同归之感。
施萍亭说:“公元1002年,道真可能82岁,如果他当时健在,那么在这一时期,如果发生什么威胁佛经存在的危急情况,道真以其身份、地位主持将佛经封存,是完全可能而合乎情理之举。”施萍亭把藏经洞的封闭与道真关联起来,可谓先得我心;但她又把具体原因归结于某种外来“威胁”,当是受了“避难说”的影响,则未必符合实情。
最后,还要说明的是,藏经洞作为“故经处”,虽然保存的大多是“古坏经文”,但因其来源于“诸家函藏”,搜采对象不但包括敦煌各个寺庙,也包括道观、学校甚至官府衙门,从而使其具有了图书馆或百科全书的性质,其价值也就超越了三界寺和佛教本身,而有了更广泛、更普遍的意义,并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近代学术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
------------------
《敦煌藏经洞之谜发覆》认为:
“藏经洞”是三界寺僧人道真修复佛经的“故经处”。
但是,俺认为:
1、“藏经洞”收藏的,固然有三界寺僧人道真修复佛经的“故经”,但也有莫高窟的“造窟资料”。
2、“藏经洞”的前身是前辈高僧洪辩僧统的禅堂。洪辩死后,禅堂应该成了隐蔽的埋葬真身的瘗窟。把前辈的禅堂瘗窟改为“故经处”,这是一种冒犯,除非是处于危急的势态而不得不为之。所以,“藏经洞”的封闭原因是要紧急避难。
3、由于紧急避难,三界寺僧人道真修复佛经的“故经”隐藏为“藏经洞”。同理,三界寺的“藏经”就必然隐藏为“第二藏经洞”!!!
4、“藏经”远比“故经”重要,所以,“第二藏经洞”的隐蔽性必然高于“藏经洞”!
下一帖接着写:
谁建了“第二藏经洞”?
--------
附:
《莫高窟藏经洞的秘密》目录
1、莫高窟藏经洞的秘密1:解读壁画
2、莫高窟藏经洞的秘密2:寻找藏经洞的“洞中洞”
3、莫高窟藏经洞的秘密3:核爆----未被发现的“第二藏经洞”
4、莫高窟藏经洞的秘密4:“第二藏经洞”最可能的地点
5、莫高窟藏经洞的秘密5:谁隐藏“第二藏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