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时都知道二氧化锰和浓盐酸能制取氯气,
MnO₂ +2Cl⁻ +4H⁺ ===Mn²⁺ +2H₂O +Cl₂↑
但是二氧化锰(1.23V)的标准电极电势小于氯气(1.3583V),即电动势E标= -0.1283V <0 并不利于反应正向进行。
非标准状况下电动势E与反应物H⁺,Cl⁻,产物Mn²⁺浓度有关,如下图等式关系。要使反应正向进行,即E>0,则反应物浓度要尽可能的大,产物浓度尽可能要小。
但是进过计算H⁺ 浓度要非常大(理论来说现有浓盐酸再浓也不可能达到)反应才可能正向进行,且反应常数K还很小,然而实际反应比较明显。
那么该反应的驱动力是什么,是因为加热能使平衡常数K增大反应速率加快么,还是说加热能使热力学或动力学有利吗,还是因为加热能使氢离子活性增强或二氧化锰氧化性增强?

MnO₂ +2Cl⁻ +4H⁺ ===Mn²⁺ +2H₂O +Cl₂↑
但是二氧化锰(1.23V)的标准电极电势小于氯气(1.3583V),即电动势E标= -0.1283V <0 并不利于反应正向进行。
非标准状况下电动势E与反应物H⁺,Cl⁻,产物Mn²⁺浓度有关,如下图等式关系。要使反应正向进行,即E>0,则反应物浓度要尽可能的大,产物浓度尽可能要小。
但是进过计算H⁺ 浓度要非常大(理论来说现有浓盐酸再浓也不可能达到)反应才可能正向进行,且反应常数K还很小,然而实际反应比较明显。
那么该反应的驱动力是什么,是因为加热能使平衡常数K增大反应速率加快么,还是说加热能使热力学或动力学有利吗,还是因为加热能使氢离子活性增强或二氧化锰氧化性增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