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人类学吧 关注:50,894贴子:2,712,658

回复:大汶口文化因素在全国范围的广泛传播,见证最早的中国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2023年,临淄赵家徐姚遗址(距今大约1.32万年)发现了中国北方最早的陶器,也发现了整个中国地区发现的最早的陶塑,填补了旧新石器阶段考古空白,对研究中国早期陶器起源影响深远。就目前的发现而言,彩陶最早见于距今7000多年前的北辛文化,最初只是在陶钵的口沿处绘红色或黑色、白色的彩带,即所谓的“三彩”陶器,纹饰有窄堆纹、蓖纹、划纹、压划纹等。窄堆纹以数条为一组,组成各种纹饰,颇有特色;蓖纹、划纹、压划纹也有一定的代表性,器形有,金罐、钵、碗、盆、壶、支座等,这为其后我国东方原始文化中出现的彩陶找到了根源,被誉为中国彩陶文化的始祖,为大汶口文化早中期所继承。
.
到大汶口文化早期,彩陶进一步向山东及周边地区呈波状传播,进入其发展的鼎盛时期,具有独特自身风格的彩陶艺术迅速成长壮大并自成传统,彩陶虽不被社会最上层的权贵所专有,但大多数彩陶拥有者的地位应高于一般社会成员。大汶口文化也向西扩张,并对中原河洛地区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大河村彩陶盆 W189:2 在装饰上使用白衣和红、白、黑相间的复彩形式就有可能来自北辛——大汶口文化系统。及至大汶口文化中期后段,彩陶数量开始减少,纹样和图案的种类趋于简单化,最终在大汶口文化晚期后段消失。


《论庙底沟仰韶文化的分期》 作者:严文明,考古学报

山东王因: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
根据考古调查报告,直接得到下面遗址的实际年代。
大汶口文化王因遗址,距今6300-5500年
大汶口文化刘林遗址,距今5300-4700年
庙底沟一期文化,距今5300年至5000年
庙底沟二期文化,距今5000年至4700年
.
不难看出,大汶口文化王因“三彩”陶器(其彩陶纹饰中的叶片纹、花瓣纹和旋纹)的出现时间,比庙底沟一期文化要早近千年。所以,“三彩”陶器显然是起源于海岱地区,传播到中原地区,形成了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
1 花瓣纹彩陶盆(邳县大墩子 M30:8) 2. 花卉纹彩陶钵(邳县大墩子 M30:9) 3. 彩陶钵(邳县大墩子 M33:8)4. 彩陶盆(清水河县白泥窑子 BAF2:2) 5. 花卉纹彩陶盆(商都县章毛勿素 F1:4) 6. 花瓣纹彩陶盆(民和阳洼坡)7. 彩陶罐(黄冈螺蛳山) 8. 花瓣纹彩陶壶(泰安大汶口 M1014:30) 9. 花卉纹彩陶盆(郑州大河村 消防池W189:2 2014)

这类庙底沟风格的“三彩”陶器最早见于大汶口文化早期(王因期),延续至大汶口文化早期晚段(刘林期),并且在邹县野店、泰安大汶口、新沂花厅、邳县大墩子等大汶口遗址或墓地中常见。

庙底沟晚期彩陶的变化体现了大汶口文化对中原地区的影响加强。(《仰韶与龙山之间:公元前3千纪前半叶中原社会的变革》原文刊载于《中原文物》2021年第6期)
.
这张分布图覆盖的范围,向东临近海滨,往南过了长江,向西到达青海东部,往北则抵达塞北。从中可以看出,大汶口文化“三彩”陶器播散至这样大的一个区域,意味着这个区域就是后来中国早期历史演进的最核心区域,标示着中国文明形成过程中的大范围文化认同。彩陶的传播是一种文化趋同的过程,文化趋同的结果,是主体意识形态的成功建构,是我国最早的一次民族大融合。


IP属地:北京19楼2024-12-20 20:3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