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安问
是不是跟你们学习书上的学问?
李宝瓶答
先讲了三个说法,有点类似夫子讲学的开明宗义,提纲挈领,“我要讲仁义道德,乡俗规矩,王朝律法。” “分别对应君子贤人,市井百姓,违禁坏人。”“君子贤人,读书多了之后,懂了更多道理,但是要切记一点,就像我大哥所说的,道德一物,太高太虚了,终究是不能律人的,只能律己!又故而立身需正,身正则名正,名正则言顺,言顺则事成。”“除此之外,一旦独善其身了,若想兼济天下,教化百姓,大可以将自己的道德学问,像我们先生这样在学塾收弟子、传道授业。”“一般的市井百姓,只需遵守乡俗规矩即可。”“而王朝律法,专门针对违反乱纪,就是用来约束坏人的一条准绳,而且是最低的那根绳子,也是我们儒家礼仪里最低的‘规矩’。”李宝瓶不理睬李槐,继续说道:“各有各的规矩,相安无事,世道清明,天下太平!君王垂拱而治!从而圣人死大道止!”李宝瓶眼神熠熠,大声道:“一法通万法通,天底下最根本的道理,必然是一致的!” 她好像记起了什么,在三人之前缓缓而行,“我在学塾最后一堂课,是先生单独跟我说起‘天经地义’四字,经义是我儒家立教之根本……”
思索:这段话简单来说就是要求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意思。穷能否独善其身,穷为无,做不到可不就要违法乱纪,违法乱纪者有缺需补,然而发现坏人一般是罚与杀(本质上还是利己,坏人利己,好人亦是利己,坏人被约束,则缺口消失,好人不用出利)。小草有缺是穷,小猫有缺是穷,小孩有缺是穷,贫民有缺是穷,皇帝有缺亦是穷,可是补缺所需的资源可是大不相同。达就要兼济天下,达为有,有余而可溢出,富人有余乎?穷人有余乎?好人好像不分贫穷富贵高低贵贱,小草有余溢?小猫有余溢?小孩有余溢?...他们的小小溢出应该兼济不了天下吧!所以总的来说,穷与达都做不到吧
是不是跟你们学习书上的学问?
李宝瓶答
先讲了三个说法,有点类似夫子讲学的开明宗义,提纲挈领,“我要讲仁义道德,乡俗规矩,王朝律法。” “分别对应君子贤人,市井百姓,违禁坏人。”“君子贤人,读书多了之后,懂了更多道理,但是要切记一点,就像我大哥所说的,道德一物,太高太虚了,终究是不能律人的,只能律己!又故而立身需正,身正则名正,名正则言顺,言顺则事成。”“除此之外,一旦独善其身了,若想兼济天下,教化百姓,大可以将自己的道德学问,像我们先生这样在学塾收弟子、传道授业。”“一般的市井百姓,只需遵守乡俗规矩即可。”“而王朝律法,专门针对违反乱纪,就是用来约束坏人的一条准绳,而且是最低的那根绳子,也是我们儒家礼仪里最低的‘规矩’。”李宝瓶不理睬李槐,继续说道:“各有各的规矩,相安无事,世道清明,天下太平!君王垂拱而治!从而圣人死大道止!”李宝瓶眼神熠熠,大声道:“一法通万法通,天底下最根本的道理,必然是一致的!” 她好像记起了什么,在三人之前缓缓而行,“我在学塾最后一堂课,是先生单独跟我说起‘天经地义’四字,经义是我儒家立教之根本……”
思索:这段话简单来说就是要求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意思。穷能否独善其身,穷为无,做不到可不就要违法乱纪,违法乱纪者有缺需补,然而发现坏人一般是罚与杀(本质上还是利己,坏人利己,好人亦是利己,坏人被约束,则缺口消失,好人不用出利)。小草有缺是穷,小猫有缺是穷,小孩有缺是穷,贫民有缺是穷,皇帝有缺亦是穷,可是补缺所需的资源可是大不相同。达就要兼济天下,达为有,有余而可溢出,富人有余乎?穷人有余乎?好人好像不分贫穷富贵高低贵贱,小草有余溢?小猫有余溢?小孩有余溢?...他们的小小溢出应该兼济不了天下吧!所以总的来说,穷与达都做不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