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东方吧 关注:32,150贴子:912,686

回复:分级不可避?——读《区判》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你这很难不涉及到鉴证。那我举比较通俗一点的例子:去年期末考最后一道题用一套公式解得答案为C ,但今年题型变了,你不可能再套用去年的公式还写个C上去。以及两个事物看似相关但实际上不一定具有联系。例如游泳馆门口有间冰铺,然后你发现来游泳馆的人多得时候,冰激淋也卖得多,但你不能说人们想吃冰激是因为要去游泳凌,这里面忽略天气等其他因素。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18楼2024-12-22 18:37
收起回复
    lz已经有些脱离原帖的“观众”视角了,感觉这本书(lz发出的部分,看这种大量哲学名词的书太折磨理科生了)着重论述的部分在于艺术的倾向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24-12-22 18:46
    回复
      2025-07-25 03:34:5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艺术的倾向,即作者创作时的倾向,也是对读者与作者的双向选择。就像原帖明显是想召集“高端”人士,而对那些没有“资格”(或心智)的人口诛笔伐,然而因为水平太次被群起而攻之了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24-12-22 18:49
      收起回复
        书中也提到以前艺术属于贵族,创作时当然就偏向贵族(从一些写前三十年的书中也能看出这种倾向),再然后艺术普及到了无产阶级,那么此时就有了一种分化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24-12-22 18:54
        回复
          艺术的各种流派,实际上也与这种倾向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个人认为,原帖中认为“看到xx就自卑”,实际上表达了帖主在创作那段文字时的一种倾向,它究竟是面向大众的?面向车万爱好者的?还是面向“高端人士的”,很容易就能看出来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24-12-22 18:58
          回复
            借用巴赫慕托娃的话“我们走遍国土,我们和听众会面——这是长久以来形成的良好传统。为什么那是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呢?我想,同那些我们为之奉献艺术的人们密切交往,可促进相互之间充实。这一过程是双方的。可以十分明确地说:不仅作曲家的音乐、创作造成了听众,而且在不小的程度上是听众——劳动者和创造者——促成了新型作曲家的形成。”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3楼2024-12-22 18:59
            回复
              收藏了,有空慢慢看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4楼2024-12-22 19:07
              回复
                只有谁掌握标准的区别,谁拥有了制定标准的权利,标准就是按照它想要的方式发展


                IP属地:广西25楼2024-12-22 19:20
                回复
                  2025-07-25 03:28:5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布尔迪厄,,,结构主义的老论调了,,,


                  IP属地:贵州来自Android客户端26楼2024-12-22 21:13
                  收起回复
                    我的评价是你要是觉得这书写的有道理,可以拿东方社群里的现象结合着书里的理论分析,而不是在这放几个书里的理论然后含沙射影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7楼2024-12-23 00:23
                    收起回复
                      我只知道好的985不比大专差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28楼2024-12-23 00:54
                      收起回复
                        大家的取向不一样,观众是否接受该“艺术”取决于它是否能够为观众提供观众想要的价值,比如当我觉得甲的音乐好听,那么“好听”给我带来的愉悦就是我所需要的价值,这种浅层的感觉与学历无关,更深层的比如说对文化内涵的追求就会与受教育程度相关,但是不只受受教育程度影响,而甲产出的音乐全部或者大多数可以给我带来这样的感觉,那么在我产生厌烦心理前(可能永远不会产生,亦或是很快就产生),我会对他感兴趣甚至成为他的追随者,跟我同样追随他的人在一起交流就形成了以甲为中心的团体,“甲的追随者”这个身份有了,那么关于这个身份就会有是和不是的区别,这种矛盾的对抗随着人数的增加越来越明显,而甲的追随者这个团体中绝大多数同样受教育程度的人就成为了甲产出音乐的主要受众,但是如果从其他角度来看又是另一个情况,单看受教育程度现在看来其实并没有什么意义,因为矛盾不是单一的,你从不同的角度看是不同的样子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29楼2024-12-24 19:08
                        收起回复
                          建议先读读西方文论和美学理论。看了你的评论我不认为你有能力读明白这种富有哲理性的书。 车万既不是文学作品也不是电影,你还能找着往上面套,真有点难绷,尤其是第三楼提出的问题。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30楼2024-12-24 23:49
                          收起回复
                            你要发这种东西建议去其他地方,而不是隔吧,想拉着吧友陪你看这种论调而强行勾搭上东方真挺无语的。这里不需要莫名其妙的身份认同。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31楼2024-12-25 07:49
                            收起回复
                              2025-07-25 03:22:5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来看客观事实 @狗夏溪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32楼2024-12-25 08:3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