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5月份我工作太忙,没有在石峁吧完成《百度贴吧吧主制度》第八章第五十七条考核任务,即每30天内在本吧发贴或回贴一次或使用吧主管理工具,导致百度贴吧官方撤销了我在石峁吧的吧主管理权限。后来,我两次申请吧主都被百度贴吧官方拒绝。鉴于石峁吧已成为一些低水平的网络暴民和群氓相互攻讦的污秽阵地,今后我将逐渐转载我在石峁吧发表的一些重要帖子至本吧,并删除石峁吧原帖。)
《山海经 · 海内北经》载:“昆仑虚南所,有泛林方三百里。从极之渊深三百仞,维冰夷恒都焉,冰夷人面,乘两龙。一曰忠极之渊。”既然我们已经知道昆仑之墟在考古学上对应的是石峁遗址,那么,“冰夷恒都”在考古学上对应的是哪个遗址?在此,我结合文献学与考古学两方面的材料,试着做一点史地考证。
《穆天子传》载:“戊寅,天子西征,鹜行至于阳纡之山,河伯无夷之所都居,是惟河宗氏。”此处“无夷”,东晋学者郭璞注曰:“无夷,冯夷也。《山海经》云冰夷”,即楼上《山海经 · 海内北经》中记载的“冰夷”。郭璞何以知《穆天子传》中的“无夷”即《山海经 · 海内北经》中的“冰夷”?《山海经 · 海内北经》“一曰忠极之渊”后的文本为“阳污之山,河出其中,凌门之山,河出其中”。显然,郭璞看出了《山海经 · 海内北经》的“阳污之山”即《穆天子传》的“阳纡之山”。
2006年12月8日,北京大学的李零先生在《中国文物报》上发表了文章《冯伯和毕姬——山西绛县横水西周墓M2和M1的墓主》。通读山西绛县横水西周墓地出土铜器的铭文后,李零先生初步判断:倗伯即冯伯,冯伯是媿姓。关于河宗氏,李零先生提出:“河伯无夷,原来是沿黄河南下的鬼方之酋,后来,在民间信仰中变成黄河之神。《水经注·洛水注》引《竹书纪年》就有洛伯与河伯斗的传说。河伯之名,《庄子·大宗师》、《楚辞·九歌》、《山海经·海内北经》等书,也作冰夷、冯夷、冯迟,冰与冯,夷与迟,都是通假字,这里值得注意的是,这个部族首领是以冯为氏”。他还认为,河宗氏、冯氏和崩阝氏,说是三支,其实是同一来源。
《山海经 · 海内北经》载:“昆仑虚南所,有泛林方三百里。从极之渊深三百仞,维冰夷恒都焉,冰夷人面,乘两龙。一曰忠极之渊。”既然我们已经知道昆仑之墟在考古学上对应的是石峁遗址,那么,“冰夷恒都”在考古学上对应的是哪个遗址?在此,我结合文献学与考古学两方面的材料,试着做一点史地考证。
《穆天子传》载:“戊寅,天子西征,鹜行至于阳纡之山,河伯无夷之所都居,是惟河宗氏。”此处“无夷”,东晋学者郭璞注曰:“无夷,冯夷也。《山海经》云冰夷”,即楼上《山海经 · 海内北经》中记载的“冰夷”。郭璞何以知《穆天子传》中的“无夷”即《山海经 · 海内北经》中的“冰夷”?《山海经 · 海内北经》“一曰忠极之渊”后的文本为“阳污之山,河出其中,凌门之山,河出其中”。显然,郭璞看出了《山海经 · 海内北经》的“阳污之山”即《穆天子传》的“阳纡之山”。
2006年12月8日,北京大学的李零先生在《中国文物报》上发表了文章《冯伯和毕姬——山西绛县横水西周墓M2和M1的墓主》。通读山西绛县横水西周墓地出土铜器的铭文后,李零先生初步判断:倗伯即冯伯,冯伯是媿姓。关于河宗氏,李零先生提出:“河伯无夷,原来是沿黄河南下的鬼方之酋,后来,在民间信仰中变成黄河之神。《水经注·洛水注》引《竹书纪年》就有洛伯与河伯斗的传说。河伯之名,《庄子·大宗师》、《楚辞·九歌》、《山海经·海内北经》等书,也作冰夷、冯夷、冯迟,冰与冯,夷与迟,都是通假字,这里值得注意的是,这个部族首领是以冯为氏”。他还认为,河宗氏、冯氏和崩阝氏,说是三支,其实是同一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