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走向世界和美国战后30年的辉煌有着必然联系,可是没有全球化的大背景和拉丁语系国家的集体衰落,英语依然不会是主流国际语言。只能说美国人的文化输出帮助英语走出去,并不能说美国的强大造成英语普及。
今天英音在世界上都并不流行,大约只有在美国才特别受到推崇,原因之一在于美国人其实羞于自己国家历史的浅薄喜欢英国的历史,而世界上的其他国家,普遍拥有源源长于美利坚民族的历史积淀和文化积累,不需要寻求类似的文化认同感。对于非英语母语国家的人来说(加拿大、澳大利亚,甚至包括东南亚等早年不列颠殖民地也很推崇英音),美音既便利上口,又有助于工作和商业行为,再加上美国主流文化的竭力输出,自然倾向于美音甚至美语。
试问:日不落帝国鼎盛之时,也曾经一国占据世界50-60%的GDP,也曾经拥有不输给美国今天的深蓝威慑力,那一样都不必美国差,为什么还是到了一战之后,欧洲国家普遍开始衰落之后,才得以在凡尔赛华盛顿会议中成为法语之外的另一个官方语言呢?
另外英音有9调,美音只有4调,和中文一样,所以中国普遍学美音更快也更像,自然说起来更自然更地道也会更好听。但是不可以忽略的是,和音乐一样,一个语言的美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语言的调有多少。调多的语言,在表述上的弹性更大,自然更容易有美感和音乐质地。这就是为什么今天西方音乐的动听程度大于中国古乐的原因,因为西方音乐在一个音调基准下的所谓的“调”是7个,而古乐只有5个,表述的弹性自然是中国古月更少一些。
并不否认西方交响乐(和中国古乐在历史上的地位其实是一摸一样的,顺带略鄙视某波,把交响乐当作高雅,古乐当不高雅)在乐器表述层次感的优势,但是单纯作为乐谱来说,古乐的复杂性及其带来的情感表述的丰富性是超越古乐的。所以说,单纯就张嘴说出来的美感而言,本质上来说英音是超越美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