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jica目前的各种争论,很多部分还是大喵和大祥为何要争吵相关的,其实换用比方就比较明显了:
(背景)
1.祥嫂家道中落,找了麦婶(若麦,大喵)、睦婶、华姐、海姨合伙养猪
2.睦婶是村长亲戚,家里也有供销社渠道,猪蓬也是用的睦婶的;华姐自家还有其他产业
(到了第一话live)
3.这栏猪已经基本到200斤了,祥嫂和麦婶对经营方向有争执,麦婶认为都200斤了(上武道馆了),差不多该宰来卖了(摘面具变现流量),而祥嫂则认为这猪再养养到300斤再宰更赚钱(继续蒙面积攒人气,积攒越多,到时候摘面具后的加成越大)
母鸡卡动画节奏非常快,虽然明说了已经武道馆了,意味着之前已经有很多live经历,但是给人的感觉却像是初live一样,让人感觉麦婶急功近利到想直接把乳猪宰来卖,但其实并不是。能登武道馆,一般眼光而言也算是挺成功了,猪长到200斤宰也算正常,当然长到300斤再宰也正常,两者没有本质的对错之分(但宰乳猪肯定是错误的,剧情节奏也容易让人产生这种错觉)
4.虽然我本人挺喜欢大喵的,但是摘面具这个行为还是过于抽象了,对应于:
麦婶一看祥嫂不肯宰猪就急了,自己家里比较紧,自己还赶着变现补贴家里呢,200斤宰和300斤宰有本质区别吗?不如早点变现早点投入新一轮养殖周期,等你这栏到300斤,我新一栏都又200斤了。于是麦婶灵机一动,半夜拿着杀猪刀跑到猪蓬偷偷杀猪去了。生产队的另外4位大姐半夜听到猪叫,赶来猪蓬,发现麦婶已经把猪给嘎了。死猪不能复生,还能咋的,解了卖肉呗
(二话之后的剧情)
5.二话之后,生产队的主要矛盾已经变了,从之前的“200斤宰还是300斤再宰”,变成了“是专精养猪,还是发展点其他产业”,
祥嫂由于个人之前的经历,对养猪(乐队和音乐)比较执着,而麦婶则觉得依靠养猪,弄点高附加值的副业(综艺、演艺圈)更好啊,比如猪肉做成腊肉香肠,单位成本的卖价肯定更高,之前睦婶露一手做的香肠不就挺好吃的吗?
此后,内部关于到底是只养猪,还是养猪的同时做点深加工制成品成了内部争论的主要矛盾,直到散伙
(背景)
1.祥嫂家道中落,找了麦婶(若麦,大喵)、睦婶、华姐、海姨合伙养猪
2.睦婶是村长亲戚,家里也有供销社渠道,猪蓬也是用的睦婶的;华姐自家还有其他产业
(到了第一话live)
3.这栏猪已经基本到200斤了,祥嫂和麦婶对经营方向有争执,麦婶认为都200斤了(上武道馆了),差不多该宰来卖了(摘面具变现流量),而祥嫂则认为这猪再养养到300斤再宰更赚钱(继续蒙面积攒人气,积攒越多,到时候摘面具后的加成越大)
母鸡卡动画节奏非常快,虽然明说了已经武道馆了,意味着之前已经有很多live经历,但是给人的感觉却像是初live一样,让人感觉麦婶急功近利到想直接把乳猪宰来卖,但其实并不是。能登武道馆,一般眼光而言也算是挺成功了,猪长到200斤宰也算正常,当然长到300斤再宰也正常,两者没有本质的对错之分(但宰乳猪肯定是错误的,剧情节奏也容易让人产生这种错觉)
4.虽然我本人挺喜欢大喵的,但是摘面具这个行为还是过于抽象了,对应于:
麦婶一看祥嫂不肯宰猪就急了,自己家里比较紧,自己还赶着变现补贴家里呢,200斤宰和300斤宰有本质区别吗?不如早点变现早点投入新一轮养殖周期,等你这栏到300斤,我新一栏都又200斤了。于是麦婶灵机一动,半夜拿着杀猪刀跑到猪蓬偷偷杀猪去了。生产队的另外4位大姐半夜听到猪叫,赶来猪蓬,发现麦婶已经把猪给嘎了。死猪不能复生,还能咋的,解了卖肉呗
(二话之后的剧情)
5.二话之后,生产队的主要矛盾已经变了,从之前的“200斤宰还是300斤再宰”,变成了“是专精养猪,还是发展点其他产业”,
祥嫂由于个人之前的经历,对养猪(乐队和音乐)比较执着,而麦婶则觉得依靠养猪,弄点高附加值的副业(综艺、演艺圈)更好啊,比如猪肉做成腊肉香肠,单位成本的卖价肯定更高,之前睦婶露一手做的香肠不就挺好吃的吗?
此后,内部关于到底是只养猪,还是养猪的同时做点深加工制成品成了内部争论的主要矛盾,直到散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