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动态公交:真趋势还是伪需求?
原创 潮水岩 公交都市 2020年09月25日 08:09
https://mp.weixin.qq.com/s/_e8I39B0FOCOm86ApjF35A动态公交的五大矛盾是什么?
⚪动态公交服务区域越小,潜在的乘客需求就越少。
以动态公交在A市的服务范围为例,需要起终点均在固定的不规则区域内。对乘客来说,很容易出现出发地或目的地只有一边在可服务区域内的情况,导致放弃这种服务模式。
⚪动态公交服务区域越大,车辆绕远可能性就越大。
那扩大服务区域呢?势必会导致车辆绕行的可能性增加。别忘了,这是至少10个座位以上的公交服务,一直像网约车一样处在不断的有人上车、有人下车的运营状态,直到车上最后一个人下车,而且需要司机停止接单。而且区域越大,路况的不确定性也随之增加。
⚪乘客希望响应时间越快,需要冗余的运力就越多。
而且,如果服务区域越大,在不增加车辆的情况下,响应时间会因为没有顺路车辆而显著增加。为了保障响应时间,又需要车辆和司机的冗余。与未签订正式劳动合同的网约车司机相比,动态公交的司机多为公交公司正式职工,这与网约车运力过剩靠自然竞争淘汰的情形完全不同。
⚪服务区域道路等级越高,多次掉头的概率就越大。
另外,国内城市规划布局并不太适合这样的模式,高等级道路(如城市快速路、主干道等)经常有中央隔离带,而乘客的上下车站点是确定在路的一边,这样就会出现掉头接乘客的现象。在窄密路网里,可以通过乘客横穿马路上车的方式解决,而在六车道有中央隔离带的道路上,就需要车辆掉头接乘客,这样的乘客多了之后,整个出行体验会急剧下降。
⚪单车想要服务乘客越多,出行时长就越无法确定。
对于一辆动态公交来说,座位往往大于10座,否则用网约车拼车的方式即可解决。而一旦车上同时服务的乘客大于7人,整辆车的路线变得像蝴蝶效应一样不可控制。每个人的上车站和下车站可能不同,在这其中又可能会有新的乘客加入,很多乘客在坐3人拼车时都会对拼车的不确定性感到焦虑,7人,10人,甚至更多人的动态公交,谁有能保证中途没有一两个人故意让司机等待,或者遗忘了下车站与司机扯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