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里的地理文化端的是博大精深,细扒一下对王庆篇的研究,纯文学研究贴、内容过于生冷,对本内容无趣者勿扰
图片来自@囧族酋长 ,已得授权、感谢酋长
《水浒志传评林》等《水浒传》简本插增的“征王庆”故事,在故事开始阶段仍试图将故事安排在“淮西”地域,随着故事的展开,因故事编写者的智识不足、其地理描述出现矛盾。杨定见等文士改写简本故事,插入繁本成为《水浒全传》,其“征王庆”故事将故事的发生地置换为宋时的“京西路”“荆湖路”等地,完全撇开“淮西”。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及其众多功臣均出身淮西,将王庆造反故事置于淮西描述,易于引起影射之嫌,置换原因在于政治上的避讳。《水浒全传》描述的王庆造反地域,与明代成化年间荆襄流民大起义范围大致相同,可能说明小说加工过程中吸收此次起义的历史作为素材。
《水浒传》百回本的第七十二回“柴进簪花入禁院”里,写柴进混入皇宫、在睿思殿看到宋徽宗书房素白屏风上御书四大寇姓名:山东宋江,淮西王庆,河北田虎,江南方腊”。
闽地简本《水浒志传评林》等据此附会并增插“征田虎”、“征王庆”故事,杨定见等复据简本插增的故事,加以改造,将其纳入百回繁本系统,成为百二十回本《忠义水浒全传》(下文采用通行简称《水浒全传》)。时至今日,《水浒全传》这两个故事仍然常常被视为赘疣,它们从简本向着繁本艺术水平提升的成果也受到忽略。本文试就其中征王庆故事中的地理描述,揭示《水浒全传》改造简本时的艺术用心。
《水浒志传评林》“征王庆”故事的地理描述水浒故事与宋元以来流行的说三分、五代史故事不同。说三分、五代史属于“讲史”,可以改造成为后来的历史演义;水浒故事则不然,它的主要人物“三十六天罡”中,仅有寥寥数人可以在历史中找到原型,绝大多数故事出于虚构,它的性质接近“历史小说”而不是“历史演义”。历史小说要以虚构的故事带给读者较强的历史真实感,必须将故事置于历史的时空中,对时与地做出相对精准的交代,是提供“真实感”的必要前提。“征王庆”的故事,在时间问题上受益于其他水浒故事,无须格外留心,但地理问题却需要另行设置。
“淮西”究竟在哪里?由于《水浒传》所叙为北宋之事,成书过程涉及宋、元、明三代,因为需要对三个朝代的“淮西”做统一梳理。宋代实际以“路”为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区划。在宋代、淮西指的是淮南西路。《宋史》卷八十五《地理志一》称:至道三年,分天下为十五路,天圣析为十八,元丰又析为二十三:曰京东东、西,曰京西南、北,日河北东、西,日永兴,曰秦凤,曰河东,曰淮南东、西,日两浙,曰江南东、西,日荆湖南、北,曰成都梓、利、夔,曰福建,曰广南东、西。


图片来自@囧族酋长 ,已得授权、感谢酋长
《水浒志传评林》等《水浒传》简本插增的“征王庆”故事,在故事开始阶段仍试图将故事安排在“淮西”地域,随着故事的展开,因故事编写者的智识不足、其地理描述出现矛盾。杨定见等文士改写简本故事,插入繁本成为《水浒全传》,其“征王庆”故事将故事的发生地置换为宋时的“京西路”“荆湖路”等地,完全撇开“淮西”。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及其众多功臣均出身淮西,将王庆造反故事置于淮西描述,易于引起影射之嫌,置换原因在于政治上的避讳。《水浒全传》描述的王庆造反地域,与明代成化年间荆襄流民大起义范围大致相同,可能说明小说加工过程中吸收此次起义的历史作为素材。
《水浒传》百回本的第七十二回“柴进簪花入禁院”里,写柴进混入皇宫、在睿思殿看到宋徽宗书房素白屏风上御书四大寇姓名:山东宋江,淮西王庆,河北田虎,江南方腊”。
闽地简本《水浒志传评林》等据此附会并增插“征田虎”、“征王庆”故事,杨定见等复据简本插增的故事,加以改造,将其纳入百回繁本系统,成为百二十回本《忠义水浒全传》(下文采用通行简称《水浒全传》)。时至今日,《水浒全传》这两个故事仍然常常被视为赘疣,它们从简本向着繁本艺术水平提升的成果也受到忽略。本文试就其中征王庆故事中的地理描述,揭示《水浒全传》改造简本时的艺术用心。
《水浒志传评林》“征王庆”故事的地理描述水浒故事与宋元以来流行的说三分、五代史故事不同。说三分、五代史属于“讲史”,可以改造成为后来的历史演义;水浒故事则不然,它的主要人物“三十六天罡”中,仅有寥寥数人可以在历史中找到原型,绝大多数故事出于虚构,它的性质接近“历史小说”而不是“历史演义”。历史小说要以虚构的故事带给读者较强的历史真实感,必须将故事置于历史的时空中,对时与地做出相对精准的交代,是提供“真实感”的必要前提。“征王庆”的故事,在时间问题上受益于其他水浒故事,无须格外留心,但地理问题却需要另行设置。
“淮西”究竟在哪里?由于《水浒传》所叙为北宋之事,成书过程涉及宋、元、明三代,因为需要对三个朝代的“淮西”做统一梳理。宋代实际以“路”为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区划。在宋代、淮西指的是淮南西路。《宋史》卷八十五《地理志一》称:至道三年,分天下为十五路,天圣析为十八,元丰又析为二十三:曰京东东、西,曰京西南、北,日河北东、西,日永兴,曰秦凤,曰河东,曰淮南东、西,日两浙,曰江南东、西,日荆湖南、北,曰成都梓、利、夔,曰福建,曰广南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