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松江府志》:江北地瘠民贫,文风不及江南十一。
归有光(昆山人)《送吴纯甫序》提及江北士子:“淮士朴陋,虽勤勉而难通经义。”
钱泳(无锡人)《履园丛话》(道光初年)“江南赋重而民富,淮北赋轻而民贫……淮民之惰,半由天时,半由人事。”
将贫困归因于“民惰”。
同治《苏州府志》(1877年):“江北流民至苏,多充船夫、轿夫、剃头匠,盖其俗耐劳而贱业。”
同治《苏州府志》(1877年)卷54《风俗》载:“江北佣工,多充贱役,其性悍直,易生事端。”
《吴县潘氏宗谱》(1896年)族规:“佃户雇工,宜择本邑或浙西人,江北佃狡黠不可信。”
《清稗类钞·讥讽类》收录谚语:“江北驴子学马叫”,讽刺江北人模仿江南不得其法。
归有光(昆山人)《送吴纯甫序》提及江北士子:“淮士朴陋,虽勤勉而难通经义。”
钱泳(无锡人)《履园丛话》(道光初年)“江南赋重而民富,淮北赋轻而民贫……淮民之惰,半由天时,半由人事。”
将贫困归因于“民惰”。
同治《苏州府志》(1877年):“江北流民至苏,多充船夫、轿夫、剃头匠,盖其俗耐劳而贱业。”
同治《苏州府志》(1877年)卷54《风俗》载:“江北佣工,多充贱役,其性悍直,易生事端。”
《吴县潘氏宗谱》(1896年)族规:“佃户雇工,宜择本邑或浙西人,江北佃狡黠不可信。”
《清稗类钞·讥讽类》收录谚语:“江北驴子学马叫”,讽刺江北人模仿江南不得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