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明环吧 关注:3,683贴子:126,230
  • 9回复贴,共1

天地明环卷二十四 第十章 铁扫八败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第十章 铁扫八败
季连和其父陆终可是三皇五帝时期的人物,龙鹰和二女咂舌,那岂不是相隔了两三千年之遥?这是百千代的数量,距现今太过遥远,就算证明了季连和连时应有血脉关系,,也推理不出更多有用的信息和线索。
司马贞自顾自说道:“多年前发生了一件值得一提的事,唐上元年间,经唐高宗李治批准,大司徒桓庭昌改为姜姓,恒庭昌祖先为东汉桓荣。”
花简宁儿皱眉道:“东汉也距现今都五百多年了,按三十年一代算,那都是百代之前的久远之事,他们之前为何改姓呢?”
采薇抢道:“难道也为避祸吗?”
司马贞点头道:“正是。据记载,春秋时,齐国国君齐襄公的弟弟有一个儿子叫小白,在齐襄公被杀害以后,他从莒国进入齐国,成为齐国的君主,后来他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死后得到谥号为‘桓’,历史上称为齐桓公。他的这一支子孙于是以桓作为自己的姓氏,称先祖为姜小白或吕小白。”
采薇露出恍然神色,却抿嘴不语。
花简宁儿好奇道:“野史《武王伐纣演义》里,有个齐伯候叫姜恒楚的人,此人是不是真实存在的?
司马贞摆手不屑道:“九侯、鄂侯、崇伯等三公出自太史公的《史记》。在野史中被改成了姜桓楚、鄂崇禹、崇侯虎等子虚乌有的名字,更把各种事件张冠李戴,神话夸张。史书中的九侯,亦称媿侯,是商朝的三公之一,有媿姓或姜姓和吕姓,或就是被后人称为姜太公的吕尚。吕尚与当时的西伯侯姬昌和鄂侯并称为商朝的三公,商时为诸侯之首,周灭商后吕尚后嗣分支就成了申候。姬昌在关中、媿侯在陕北洛水流域,鄂侯在晋西,三人都是商人西边的大族。”
花简宁儿道:“原来红衣鬼和白衣媿阖好,并非起于吴越春秋战国,而是在殷商时期就初露端倪,难怪从元祖姜姓分支后的吕姓,兼并了二者聪慧与狠辣的特点。同是融合,为何吕姓和万俟姓处世风格迥异呢?该是另有隐情。”
司马贞沉声道:“商周历史诡怪的点太多了,例如史书上记载武丁继位时他父亲小乙还活着,武丁儿子祖庚和祖甲在甲骨文卜辞中还记录了武丁有个叫王戊的哥哥,并为王戊铸造过‘父戊鼎’。最离谱的是史书上明明记载祖己是武丁的长子,但卜辞中却被武丁两个儿子祖甲祖庚祭为武丁的父辈,简直是乱套。”
龙鹰道:“周朝在覆灭商朝而取得中原统的治权之前,通常将商朝称为‘大邦’,而将自己称为‘小邑’,就如当今西域昭武九姓对大唐之称谓。由此可知,‘邑’很可能就是‘周’宗族人对自己的称谓。”
花简宁儿道:“‘邑’难道不可以周文王嫡长子伯邑考的封地吗?古人以封地为姓也是常事。”
司马贞道:“不对。伯邑考死得很早,并没有封地,并且身份低微,只是纣王的御者,也就是赶马车的。”
龙鹰奇道:“怎么会只是个车夫?确凿吗?按道理九侯吕尚该不会将自己宝贝的女儿,嫁给个身份太低微的仆者。”
司马贞肯定的道:“《太公金匮》中有记,周文王问太公曰:「天下失道,忠谏者死。予子伯邑考为王仆御,无故烹之;囚予于羑里以其羹歠予。」”
龙鹰摇头叹道:“伯邑考这名字也很古怪,考字似乎罕见于人名。”
司马贞眼中光芒一凝,道:“《礼记》中说‘生曰父,死曰考’。‘考’就是对父辈或更高辈分的死者谥称,因此伯邑考肯定不是他活着是的名字,而是死后的谥号。周文王子嗣常规的名字,应该是伯邑、仲发、叔鲜、叔旦、叔度、等等。”
龙鹰道:”难道是吕尚之女先嫁伯邑考,伯邑考死后再嫁姬发?”
司马贞点头道:“古代这是很正常的现象,甚至春秋战国时期还沿袭这种风气。例如春秋时期秦穆公的女儿嫁给了晋怀公,后来晋怀公死了,重耳流落到秦国,秦穆公又将寡居的女儿许配给了重耳。秦穆公的这个女儿叫{怀嬴},为什么叫{怀嬴}呢?因为她继了晋怀公的“怀”字。
花简宁儿托腮问道:“伯邑考好歹也是三公之一西伯侯姬昌的嫡长子,为何却会沦为纣王马夫呢?真奇怪”
司马贞耸耸肩,表示也无可奉告,叹道:“对于此点,史书的记录都讳莫如深,只存只言片语。《古本竹书纪年》上寥寥数字提到‘文丁杀季历’。文丁乃殷商武丁二子祖庚的名字,季厉是当时西伯侯姬昌的父亲名字。似乎是西伯侯季厉出兵合并了西戎二十几个部落,西邑声势大盛,引来祖庚猜疑,遂设局暗杀了西伯侯季厉,以消除隐患。史书记录的时间线非常混乱,从武丁儿子杀姬昌父亲,还有季连娶盘庚(武丁叔)孙女这些《史记》记录来看,发现武丁(祖庚祖甲兄弟)父子、季连(附沮之父,粥熊子之爷)父子、季厉(周文王姬昌之父)父子,竟又是同一时期的人,在同一时期活动。季连这本该存在于夏禹时期的人,出现在了八百年后的殷商时期。《史记》中记录殷商有三十一位君主,武丁为第二十二任,之后尚有九任。但若以武丁为商朝开国君主计算,西周灭殷商只是三代人完成,既然是武丁儿子祖庚杀了西伯侯姬昌之父,周文王姬昌和儿子周武王姬发断不可能去向祖庚的八九代子嗣寻仇。因为祖庚之后殷商是父死子继制,八九代定是百年计的悠长岁月,姬昌和姬发哪能活那么久?”
采薇似有深意的一笑道:“能从竹书纪年短短数字之中推出诸多线索,小司马脑筋也算聪明了。看来是真不受{七针制神}影响。”
龙鹰等三人听出采薇话里有话,皆侧目望去。
采薇吸一口气,道:“这一切都得从粥熊子的布局说起,粥熊子就是季连,亦是武丁之相傅说,此人是个与石之轩性格相似的天纵奇才。”
从采薇的叙述中几人才得知,季连与盘庚之女结亲后,生子附沮,拿回了梦寐以求的祝融火正位,但实现目标后,并非快乐满足,而是无尽空虚。
因为地位的提升,等若从井底爬上了井沿,眼界自然跟着变化。季连本就异于常人的天人感应再为之一变,他满眼皆是夏朝的衰弱和腐朽,认为夏朝气数将尽,产生了更大胆的想法——取而代之。
智者付诸行动,愚者耽于幻想。
季连没有鲁莽的去行动,而是依托母亲女嬇,以云梦泽的白衣薰粥部族为后盾,贝加尔湖的红衣荤粥为辅助,开始精心布局。
布局并非只着眼于一偶,而是从两处出发。
在季连和白衣薰粥部族的暗中操控下,夏朝的两个姬姓小方国进行了族群迁徙,盘亘东迁安阳(殷都),和公亶父西迁周原(关中)。
这在当时是两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因为夏朝方国小邑有十几个,年年有因灾害迁徙的部族,只要它们都按时给夏帝纳贡和交足税赋就行。若不按时赋税,不管年份收成如何,皆会召来夏朝征讨。
这是殷商和西周脱出夏朝掌控,由小{邑}成为大{邦}的起点。
盘亘和公亶父的后嗣婚配实现了自由,再不由夏帝从自己庶族中指派,白衣薰粥和红衣荤粥散落在外的赤狄和犬戎部族争相来投,甚至东夷和三苗的遗部也相继赶来融入。对外,殷商和西周是以“征讨”为名义吞并羌戎苗蛮各部,这种“征讨”往往兵不血刃,毫无伤损,完全是吸收和壮大。尤其是殷商征讨的昆吾、惠连、篯铿、求言、晏安等夏朝方国,皆是陆终六子之部族,与季连本为一家之亲。五部趁此机会纷纷停止纳贡,季连以火正之名代夏讨之,夏取得表面的威严和声势,商取得实质的资源和领土。
在盘亘处,季连与其孙女有联姻关系,这点更方便他翻云覆雨的手段。
盘亘年迈要传位之时,自己的两个儿子突然暴毙,弟弟小乙又重病在床,小乙嫡长子祖已失踪,只剩弟弟小乙的次子武丁(子昭)这个唯一的选则。
有些奇怪的是,多年不见后,侍奉在弟弟小乙身边的侄子武丁容貌变化很大,还垂眉低首一声不吭。这侄子常年在外和底层百姓一起种田,是个经历得起风雨的人,盘亘由此更欣赏武丁的孝恭淳朴,匆匆交接了王位后辞世。
武丁三年不说一句话,身边的亲人甚至王师甘盘也忘记了他原来的音容。三年后,王师甘盘也死去,武丁从边远的劳役所内找回一个衣衫褴褛名叫傅说的服刑犯,拜其为相。
自此,季连化身为傅说,季连之子附沮扮回武丁,武丁恢复了说话的能力,并娶母族中美女为后。为避免闲言碎语,季连对外宣称是征伐井方时期,降国送来的公主,名为妇妌。
井方姜氏本就是季连亲族,因此异口同声,不虞消息外漏。
在公亶父处,季连毫无根基班底,没有速成之法,只好采取长远之计,也与红衣媿展开利益为目的浅层合作。
季连在西周化名粥熊子,成为西伯侯姬昌帝师,在殷商化名傅说,亦是武丁帝师。更与红衣媿暗中合作,染指的是这个时期唯一的一座东夷古铜矿,铜矿在江南西道九江之西长江之畔,被称为瑞昌铜岭铜矿,而红衣媿掌握着当时最先进的青铜冶炼技术。红衣媿和季连利益交换,用冶炼术取得了季连大计的西周部分参与资格。
只有掌握了铜矿和先进的冶炼技术,季连才能大肆的武装商周,组建出更胜过夏朝的精锐之师,与红衣的合作虽有背叛白衣之嫌,确也是必为之举。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因为合作的关系,红衣很快对往来于周原于安阳地区的季连产生了怀疑,还派出了族女妇葵(癸为北方阴水)与武丁联姻。
武丁的商族其时东征西讨,已成大邦,武丁更是拥有了六十多位妃嫔,自然不能拒绝妇葵的潜伏。
妇葵暗侦的对象只有一个,就是妇妌身份是否白衣薰粥,若让红衣证实妇妌白衣薰粥身份,季连的整个计划就会出现超出掌控的变数。
红衣媿生性狡猾,若让她们窥探到季连大计的轮廓,很可能以此要挟获取更大利益。
于是妇妌薨,那在卜辞祭祀中的“小王祖已戊”亦被解释成妇妌嫡长子祖已(子高),且早已被流放,死去。妇葵查无所得,乖乖为扮作武丁的附沮诞下祖庚。
对祖庚的天资愚鲁,史书多有记载,武丁死后接皇位的是弟弟祖甲,祖甲死后传位哥哥祖庚。(注意,从祖庚开始,殷商皇帝变为红衣媿之后)。
因皇后妇妌先薨,武丁拒绝立后,妇葵只能为侧妃。很快,武丁又娶了族中同姓美女妇帚(妇好、妇子)为侧妃,妇子即是妇妌,重回东宫后以侧妃身份母仪天下。
妇子终于生子祖甲,祖甲是殷商一代仁祖,因此哥哥祖甲得以幸存。
武丁长兄祖已成为季连计划的牺牲品,他深知季连手段狠辣,再不敢以重返家国,只能化身“风媒”改以高姓,游侠在江湖之外。(后代有南北朝时期的边荒集高彦,和北齐高欢,皆以风媒为职)
妇子是中原有史以来第一个带兵出征的女统帅,她身型高大,手持青铜双钺,一副单钺有二十余斤,骑象而征。
妇子又名妇辛,或妇帚。莘为通天地之人的意思,八字命理之中,“铁扫”为八字神煞之一,俗称“扫帚星”,亦称“铁扫八败”。 生在上午的人,命犯铁扫帚是把家财向外面扫,越扫越穷,才是真正的不吉。然而生在下午及晚上的人,命犯铁扫帚,是把外财向家里扫,对外横扫六合,越扫越富。附沮显然是下午和晚上。
古人将帚放在屏风之内,是作为一种招待尊贵客人的礼仪工具,敝帚自珍由此而来。
五帝时期东夷被灭,附属东夷的赤狄逃至北方后,在西域沙漠勾结了大批白皮肤蓝眼睛的雅里安人,共商进侵中原。
武丁和妇子终于发动了商灭夏的大规模军事行动,中原动荡,战火纷飞,西域的雅里安人认为此是千载难逢的良机,率数万大军南下,意图浑水摸鱼。
武丁继续带兵攻夏,妇子分兵率数千象兵,迎头痛击了这支雅里安人部队,将其全歼,俘虏全部押回国内作为牲祭。
此役规模不大,双方只投入了不超五万军员,但影响不逊卫青与霍去病北驱匈奴之功。
上古有五大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希腊文明,古埃及文明,中华文明,其中两支文明是被雅里安人直接摧毁,另外两支文明的湮灭亦和雅里安人有间接关系,唯有中华文明未遭其害,还杀得他们再不敢轻犯。(之后曾在五胡乱华中臭名远扬的羯族人,即是雅里安人)
季连乃枭雄本色,眼看大计快要成功,更不允自己的计划泄密,因此红衣妇葵和妇葵之子祖庚成为了他眼中钉,肉中刺,欲杀之而后快。
出于上古亲族的血脉之情,妇子亲自出手阻止季连的暗杀行为,但没有成功,最终妇葵被季连捏喉而死。
妇葵之死,让妇子和季连反目成怨,二者甚至因此生死相搏,天魔大法尚未修炼至大圆满的妇子终究不是季连对手,交手之后身负重伤。
一个是父亲,一个是挚爱妻子,化身武丁的附沮虽也是一代雄主,却于此刻陷入两难之境,只能在卜辞中为妻祈福,屡次卜辞求妇子旧伤痊愈。
在上古时代,牙齿代表人的道德品质,品行不端者称为{龌龌龊龊},高尚圣洁者如曹植洛神赋中形容为{明眸皓齿}。武丁在卜辞中问贞“妇好齿还疼否?望祖先保佑”,实充满无奈与痛苦。
《史记》中记录妇子芳年早逝,三十余岁就旧伤发作而死。妇子死后武丁(附沮)悲痛万分,率部灭亡了夏朝最后的祭祀,因已经先修好皇后陵的缘故,只好再为妇子修一祭陵,铸司母幸鼎藏祭陵之中。
至妇子之子祖甲继位,再铸体型更魁伟的司母戊鼎悼念其母。司为祭司之意,也为后字的倒写,亦称后母戊鼎。因妇子出身于白衣,因此殷商国色为白,祭司穿白衣。妇子、妇癸死后也被武丁追谥为后。
(武丁和妇妌的皇陵已被盗,大量文物遗失损毁。而妇子的祭陵却完好无损,但棺椁中无尸骨,却发现两件特别的祭品,是玉熊配饰和司兔巧女癸青铜尊,那该是她破碎前对丈夫和姐妹的最后眷念。《史记》中提到武丁曾为妇子举办过几次冥婚,似当她与武曌那般成仙破碎而去,结合这位女战神生平的传说记录,更为千古之谜,增添一抹幽色。)
祖庚继位后,季连的大计功亏一篑,殷商帝位落入红衣媿手里。
季连儿子附沮和儿媳妇子发誓只与他黄泉相见,孙子祖甲亦不愿见他。季连如石之轩般功法和心法皆出现巨大破绽,愤而化名太师闻仲,讨伐贝加尔湖的红衣媿,曰伐北海。
季连在殷商的布局被红衣所破,但他和白衣薰粥部族在西周的多年布局,却已蔚然成型。
几十年后,白衣已成为周室三母太姜,太任,太姒。
公亶父的正妃,周文王的祖母为太姜,诸侯之首九侯吕尚见到她都要喊声姑奶奶。
《史记中》说齐许申吕由太姜,就是指西周伐纣后这些诸侯公国的国君,都是她儿孙。
公亶父与太姜生少子季历,季历娶太任,太任为上古有仍国少昊后裔,出自姜姓的有邰氏,亦是此时已立国的殷商王族,地位尊崇。姬昌出生时,传说有一红色小鸟飞来报喜,有圣瑞。公亶父大喜:“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取名姬昌。文王昌因母而显贵。文王虽小却擅有“圣”号,与他出身有关,因他是“大邑”商族的外孙。
季历在世时锋芒太显,屡“征讨”西戎,迅速壮大了西周,招来商王祖庚(红衣媿之后)妒恨,骗入宫杀之。
之后又祖庚又要求姬昌入宫侍奉,姬昌嫡长子伯邑考代父受过,成为商王车仆。
太任另有分支嫁夏车正挚仲氏之后,与西域高车国关系紧密。
太姒来自有辛国,太姒祖先为夏禹母亲女喜。太姒与姬昌生伯邑、仲发,就是伯邑考和周武王姬发。
采薇说到这里,几人已经对季连的布局脉络了然于胸。不禁感慨“先王聘后于异姓”这种制度本来是防止同族同姓的后宫夺权,却从武丁这里开始被掀开一个缺口,又从伯邑考和姬发的武姜皇后这里缺口被撕扯扩大,最终走漏了武曌这尾锦鲤,再创大周天下。
谁说天道茫然难测?这分明就是命运的轮回,龙鹰脑中再次响起台勒虚云那时光如命运之浪花的话语,再是贴合不过。
司马贞仍在茫然嘀咕:“《尚书·中候》写{文王废伯邑考,立发为太子。},或许伯邑考根本不是被纣王所杀,杜武库杜预在《春秋经传集解》中注解:{邑姜,晋之妣也}。原来他早推出此点。”
龙鹰总结道:“春秋无义战。周灭商明面上是波澜壮阔的国争,暗中却是波诡云谲的夺嫡之战。姬发和吕尚夺的是伯邑考之宗嫡也,其中背义悖伦之微妙,与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情节类同,甚至更甚,因此前人改史篡史。夏商时期前中土文化是男女平等,至周武王姬发后提出了‘男尊女卑’的口号,且背叛了吕尚和武姜,废长立幼另立新君,因此伐纣三年后被毒死。武姜一妻侍奉二夫之宿命,更在武曌身上再现,巧合至此,令人瞠目难言矣。”


IP属地:广西1楼2025-03-10 20:55回复



    妇子墓中有很多动物的玉器,但玉凤唯独这一只。造型非常独特、英气。


    IP属地:广西2楼2025-03-10 21:48
    回复
      2025-07-17 12:01:05
      广告
      翘首以盼!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5-03-11 01:28
      回复


        IP属地:辽宁4楼2025-03-11 01:28
        回复
          支持。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5-03-11 10:57
          回复
            楼主加油,看了帖子又找回当年追黄书的感觉了~~支持楼主


            IP属地:天津6楼2025-03-11 11:25
            回复
              真想看黄师再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啊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5-03-11 15:12
              回复
                感謝樓主努力。
                想說一下個人感受。多年前香港武俠小說,大多數用投稿方式到報館,報館按作家名氣或讀者反饋,以字數或每稿件方式作出報酬給作者。所以總編輯有實權對稿件作刪減,以免作者因利益關係而過於冗長。亦帶出了讓故事節奏更緊湊的好處。
                從卷二十三末段至此,整個盛唐故事可說是停滯下來了。每章不停更新主角在上歷史文學課。我在想,要是當年報載時期,必被退回或大量刪減。試想想,當年前賢如用此方法序述故事,那有人用心追看?每天不停閱讀大量文獻資料,跟主線全沾不上,讀者可來時間耐性。這樣那有之後的古、金及黃易等驚世之作?
                再看黃易舊作,那有如此累贅故事序述?說實話,個人正等待故事從新接回主線,那時才會回來追看。
                小小建議。


                IP属地:中国香港8楼2025-03-12 13:21
                回复
                  2025-07-17 11:55:05
                  广告
                  @3xxx3man 多谢指教。坦诚的说,剧情停滞的最大原因,是后续构思情节内有若干环节尚未贯通所至,此贯通非剧情与历史相符之贯通,而是与原著人物背景设计之贯通。所以二十四章后的“历史书”内容确会令很多人感到枯燥乏味,亦在文中以采薇“罗里吧嗦”的中肯指责为自省。
                  贴吧小说毕竟不同于有印数压力的報館读物,难免沾染散漫拖延的毛病,更因为自由发挥的原因,很多时候甚至都还会被质疑夹带私货。
                  我亦有“私货”。
                  如多章内历史的赘述,是对很多人的“唐僧念经”,但对我却是“摒弃和前瞻,烘焙和穷究,从一段段迂回古远的深沉记忆里,搜寻能触动自己的神秘符咒”。
                  小弟实是情不自禁的把这些老黄当年的创作轨迹,分享与众。这就是“私货”。
                  这些私货内容,有些深花了心思,巧妙嫁接原作剧情;有些则省了脑筋,生搬硬套如老儒说教,显出拙劣。
                  续写已经注定了是不可能超越前作的,再妙笔生花也只能是狗尾续貂。
                  但续写的最重要意义在何处?
                  我认为不是文风一致的有个结局而已,就算是金庸写出来的结局,黄易书迷们会认吗?
                  只有真正理解了老黄的创作方向和意图,才能感受到他在大唐系列中深埋的未竟之语。
                  所以“感受”比“结局”更重要。


                  IP属地:广西9楼2025-03-12 18:15
                  回复
                    非常精彩 加油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5-03-14 06:1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