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毕业,但是由于自己的专业不好,所以没有找到工作。过年后就在家备考公务员考试了。由于第一次准备,自己什么都不懂,胡乱在网上找一些资料进行复习,同时也不够自律,每天都是在家吃喝玩乐,真正学习的时间比较少的。也怪自己不够努力,第一次公考考了117点多,无缘面试。
接下来开始准备事业单位,准备得很充分,事业单位考了190多分,但是由于自己报的是市区的岗位,竞争压力比较大,最终距离进面分相差0.7分,又无缘面试,两次考试都失败了,这个时候家里人建议我去考特岗教师,因为自己在学校也考了教师证,虽然不是师范类专业,但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努力准备了一周时间,也许老天眷顾,以面试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特岗教师。
考上以后,还是想考公,每年也参加公考,但天不遂人愿。从18年开始一直考到21年连面试大门都没摸到。
也许是上天眷顾,皇天不负有心人,2022年国考意外入围了面试。 当时我记得是2022年1月10日知道自己进面,开始先在网上找视频课,找了某笔看了几天我发现某笔的答题太专业太全面了我根本不可能答得出来。后面报了本地小机构花了快7000元的7天6夜班,老师教我们套模板,但是我发现模板那些话术放到所有题目里都可以缺乏针对性,跟题目无关,但是我学到了形式,坐姿,手势,眼神表情等也算有点用吧,内容我还是找不到自己的节奏。培训回来原本3月份面试疫情影响推迟,后面回来自己练我觉得还是得自己总结一套答题框架出来,于是我在网上搜集资料加上自己的理解花了一周终于确定下来框架,接下来是内容,我觉得自己肚子没有墨水,我就开始收集话术,抄了一本话术每天背,背了之后发现自己有话可说了,开始练习真题,不单单是自己系统的,还有省考的,自己练,反复训练,后面水平提升基本是一看到题目马上想到框架,内容也随口而出最后拿了85.2分我打败了第二名接近13分,第二名面试是72.5分。
有几点跟大家分享一下:
①抠形式,形式和内容同样重要,语速适中,抑扬顿挫,表情,手势要练。因为这些影响考官的第一印象②确定自己的答题框架,知道自己要说什么,比如第一步答意义,第二步答问题,第三步怎么解决。不要套用机构的模板,千篇一律模板化。
③框架有了,内容也得积累,那就是看人家怎么答语言怎么组织,积累一本话术。可以从学习强国、历年参考真题历年抄一些话术。
④训练,严格定时,手机录像,表情也要加上,不断模拟,再看看自己哪里还要改进。考前三天找人模拟一下考场,全过程走一遍。





接下来开始准备事业单位,准备得很充分,事业单位考了190多分,但是由于自己报的是市区的岗位,竞争压力比较大,最终距离进面分相差0.7分,又无缘面试,两次考试都失败了,这个时候家里人建议我去考特岗教师,因为自己在学校也考了教师证,虽然不是师范类专业,但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努力准备了一周时间,也许老天眷顾,以面试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特岗教师。
考上以后,还是想考公,每年也参加公考,但天不遂人愿。从18年开始一直考到21年连面试大门都没摸到。
也许是上天眷顾,皇天不负有心人,2022年国考意外入围了面试。 当时我记得是2022年1月10日知道自己进面,开始先在网上找视频课,找了某笔看了几天我发现某笔的答题太专业太全面了我根本不可能答得出来。后面报了本地小机构花了快7000元的7天6夜班,老师教我们套模板,但是我发现模板那些话术放到所有题目里都可以缺乏针对性,跟题目无关,但是我学到了形式,坐姿,手势,眼神表情等也算有点用吧,内容我还是找不到自己的节奏。培训回来原本3月份面试疫情影响推迟,后面回来自己练我觉得还是得自己总结一套答题框架出来,于是我在网上搜集资料加上自己的理解花了一周终于确定下来框架,接下来是内容,我觉得自己肚子没有墨水,我就开始收集话术,抄了一本话术每天背,背了之后发现自己有话可说了,开始练习真题,不单单是自己系统的,还有省考的,自己练,反复训练,后面水平提升基本是一看到题目马上想到框架,内容也随口而出最后拿了85.2分我打败了第二名接近13分,第二名面试是72.5分。
有几点跟大家分享一下:
①抠形式,形式和内容同样重要,语速适中,抑扬顿挫,表情,手势要练。因为这些影响考官的第一印象②确定自己的答题框架,知道自己要说什么,比如第一步答意义,第二步答问题,第三步怎么解决。不要套用机构的模板,千篇一律模板化。
③框架有了,内容也得积累,那就是看人家怎么答语言怎么组织,积累一本话术。可以从学习强国、历年参考真题历年抄一些话术。
④训练,严格定时,手机录像,表情也要加上,不断模拟,再看看自己哪里还要改进。考前三天找人模拟一下考场,全过程走一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