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 大同城的整体规模 以及城内公共楼阁的规模(钟鼓楼) 其实 与九边重镇 塞外富庶之地是有一点 不相称的 更别说 身处其中一隅的代王府 不过 代王府 从建筑越制上 已经弥补了 规模不足的问题····代王 还是 很心宽的·······
说到城市 规模问题 我觉得 当时 还是从 边塞重镇为出发点 考虑的
第一 作为 大明疆土的最前沿 战争是不可避免的 城市太大 城墙太长 防御的战线也就长 不利于守城士兵 集中兵力 规模的缩小 必然限制了 王府的规模
第二 大同城是边抗击 北元残余势力 边集中人力 物力 财力 修建起来的 当时城防建筑材料缺乏的很 以至于城内居民 捐出了自家的 拴马桩 石磨等 物件 这在 这次修复城墙的 时候 城基挖出了 很多相关 材料 加以了证明(其中还发现了粗壮的竹子)
连 钟鼓楼 都没有台基 而是四柱直垂与地面 可想而知 材料都用去城防了
代王府在这种情况下 不可能规模太大 否则 天下初定 不利于安定 民心 有奢靡之嫌
当然 等 北部平定 国力上升 大同虽没有 非常浩大扩建运动 但是代王的生活还是很奢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