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看D指导的看法
关于全画幅和APS-C画幅(残幅)的等效光圈问题,需要从**景深**和**通光量**两个维度分开讨论。以下是关键结论:
---
### 1. **等效景深(虚化效果)**
- **APS-C的f/2.8 ≈ 全画幅的f/4.2**(以1.5倍换算为例)
APS-C传感器更小,在相同光圈(如f/2.8)和相同构图下,景深会比全画幅更深(虚化更少)。若要让APS-C达到全画幅f/4的虚化效果,需将光圈放大到 **f/2.8 ÷ 1.5 ≈ f/1.9**(但镜头可能无法实现)。
- **你的问题**:APS-C的f/2.8虚化效果弱于全画幅的f/4,因为:
**全画幅f/4的景深** ≈ APS-C的 **f/2.8 × 1.5 = f/4.2**(虚化更明显)。
---
### 2. **等效通光量(噪点表现)**
- **f/2.8的通光量不变**,与画幅无关。
无论是全画幅还是APS-C,f/2.8的进光量相同(单位面积光量一致)。但APS-C传感器更小,总光量更少,因此在相同ISO下噪点更多。
- **高感表现**:
全画幅f/4(如ISO 1600)的噪点表现 ≈ APS-C的f/2.8(ISO 1600),因为两者总光量接近(f/2.8比f/4多1档光,抵消了传感器尺寸差异)。
---
### 3. **总结**
- **虚化**:APS-C的f/2.8虚化效果 **不如** 全画幅f/4(等效f/4.2更浅)。
- **曝光与噪点**:APS-C的f/2.8在相同ISO下噪点与全画幅f/4相当(因通光量补偿了传感器差异)。
- **若要完全等效**:需同时满足 **焦距×1.5** 和 **光圈×1.5**(但光圈无法物理放大,这是理论值)。
---
### 实际应用建议
- 如果追求全画幅f/4的虚化,APS-C需使用更大光圈(如f/1.4)。
- 如果关注暗光表现,APS-C的f/2.8通过提升ISO可接近全画幅f/4的效果(但动态范围可能略逊)。
若有其他疑问,欢迎进一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