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吧 关注:54,349贴子:1,458,083
  • 8回复贴,共1

哈尔滨1952年成立联合会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952年哈尔滨市武术馆联合会成立,会长李天骥。不久,李天骥调国家体委,由吉万山<br />接任会长。共设14所武术馆:<br />  第一武术馆,马家沟人和街,拳师孙亮亭,传授八极拳。<br />  第二武术馆,道外区南三道街,拳师许承麟与侯孝贤,传授山西形意拳。<br />  第三武术馆,道里区西十二道街,拳师刘岷山,传授太祖长拳。<br />  第四武术馆,道里区西四道街,拳师杨永尉,传授山西形意拳。<br />  第五武术馆,道外区北七道街,拳师刘英玉,传授河北形意拳。<br />  第六武术馆,道外区五柳街,拳师刘俊岭,传授弹腿门拳。<br />  第七武术馆,道里区西十四道街,拳师曹德坤,传授梅花太极螳螂拳。<br />  第八武术馆,道里区抚顺街,拳师于寿学,传授太祖长拳。<br />  第九武术馆,道外区承德街,拳师曲寿增,传授鸳鸯拳。<br />  第十武术馆,道里区炮队街(通江街),拳师吉万山,传授绵掌拳。<br />  第十一武术馆,道里区顾乡,拳师王元章,传授少林拳。<br />  第十二武术馆,道外区南九道街,拳师王玉,传授山西形意拳。<br />  第十三武术馆,道外区天一街,拳师李玉琳,传授太极拳。<br />  第十四武术馆,太平区太平大街,拳师王连城,传授唐拳。
pipimomoLv.3
2010-5-3 16:41:55
资料可真拳啊,在哈埠的这些流派,我沾边三家,最后是山西形意拳。
太极拳Lv.3
2010-5-3 16:46:56
好帖!顶!!!!!!!!!
天天向上Lv.3
2010-5-3 16:51:57
如何练力<br />&nbsp; &nbsp;打拳离不开力量练习,传统的方法练器械不错,抖大杆子,可是今天生活在城市里拿个大杆子实在不方便。回到家从楼道拿进自家恐怕很难。师父对于大杆子是非常喜欢,他说大杆子起码四米,根那头最好不能我满把,这样起码六七公分。后来我经过实践和研究知道这样的杆子已经不是一根木头,而是一个人,是一个接近人体力学特性的杆子。抖他就是在抖人,你抖它,它也在抖你。你给他一个劲,他反过来给你一个劲,你要抓住他这个劲,化解这个劲。这和与人相搏是比较接近的。这是我所喜欢的而不可实现的练力方法之一。<br />&nbsp; &nbsp;现代健身器械,这个我不太喜欢因为这样练出的劲与武术所需要的不全部相符,而且相对来说成本较高。<br />&nbsp; &nbsp;我们传习在实践中用的最多的是拿人练力。我认为是最科学。<br />&nbsp; &nbsp;人的力量是靠训练支撑的,有什么样的训练就会得到什么样的力量。空练时间久了,力量增长到一定程度就不会再增长了。空练就像内燃机、电动机空转一样没有负荷,在训练负荷不增加的情况下,力量就不会继续增长,即使增加训练时间也无济于事。当代体育科学给出了力量增长最快的训练方法,既最佳负荷八次训练法。人体或局部负荷训练八次而不能继续这个负荷是最佳负荷。但是不太适应形意拳全身之力均衡增长的需要。<br />&nbsp; &nbsp; 拿人练也可以说是我们这支传系的新特点之一。这也符合需要什么练什么的逻辑,但是也很奢侈,找一个或几个能让我们拿来练习的人不多。其实师兄弟是最佳搭档,可是师兄弟也没几个,有也很难凑齐。<br />&nbsp; &nbsp; 我们练习的手段就是传统对练套路,对练可以练出很多东西,甚至超过我们的认知,之所以在此提出练力是因为分开说比较容易而已,以后说别的还是通过对练套路。<br />&nbsp; &nbsp; 初练习以五行炮为好,五花炮虽简单,但是手法密集一步五拳难于掌握。上手(就是进攻的一方)以单练规矩为准绳,按套路规定动作劈崩钻炮横五拳皆以长劲施为不使冷手。下手(退守的一方)比较重要。既不要顶也不要逃,用自己的拳势接主对方的劲力,利用对方的力量后退。对方给多少劲用多少劲,既不顶抗也不逃脱,把对方的劲力转化成自己的运动的动能。这样练习上手的力量得以锻炼和增长是数量的增长,而质量取决于对规矩的遵守,形意拳的规矩遵守的越多质量越好。而下手则练习了消耗对方劲力的功夫,这个功夫是我们传系形意拳能打人的基本条件之一。<br />&nbsp; &nbsp;说着简单作着难,一个不顶不逃够我们普通练习者终生练习的,几年纯功也难尽善尽美。这和太极拳所说的人刚我柔谓之走意思是一样的。<br />&nbsp; &nbsp;我们常常听到高挑、低压、平扒拉。我师父刘熙茂老先生则说高挑、低压、平推刺。这些在打斗中的原则需要辩证的对待,不可机械套用。<br />&nbsp; &nbsp;此时练功阶段不易使用这个原则。对方一来手,高了我们就把他挑走,低了就压下去,平来就扒拉走了。这样我们是练习了对抗,可是对方失去负荷得不到劲力的增长,我方也无法锻炼接受对方的劲力的能力。没有实质上功力的增长,就是闹个手熟,长此以往就会沦为滑拳。<br />&nbsp; &nbsp;接受对方的劲力不使挨打具体拳势有具体的接法,限于篇幅我们无法在此详细介绍。对于初学者形意拳的对练在这方面不如太极拳的退守容易操作,因为的拳势紧凑没有多大的肢体动作。如果有条件学学推手会容易些。<br />&nbsp; &nbsp;这是我们传系最基本的东西,这个关过不了是动不了手的。
wangwei
2010-5-3 16:56:59
兄台写得好,希望写下去。<br />追求高深的技艺,生活是件麻烦。<br />法侣财地啊
renxiuLv.3
2010-5-3 17:02:00
好贴!顶起!希望继续写下去!
碧海蓝天Lv.3
2010-5-3 17:07:00
好东西,顶!!!
游客
更多精彩扫描并关注微信公众号“纳速健身”!
加载更多
我也说一句
回复
39
收藏
1


IP属地:克罗地亚来自手机贴吧1楼2025-04-10 12:51回复
    一个河北形意拳武馆,两个山西形意拳武馆。


    IP属地:克罗地亚来自手机贴吧2楼2025-04-10 17:23
    回复
      2025-05-18 18:01:49
      广告
      抖大杆子 抛沙袋 马步推砖 坛子搬家 掉搅辘轳 搅摇旗 五行对劈 基础也是练法 针对不同 但是确实很涨功力和技术 可惜现在都丢没有了
      对啦 还有石锁 石担 以前老前辈都玩的非常利落磂搜。


      IP属地:河北3楼2025-04-14 13:19
      回复
        如何练力<br />&nbsp; &nbsp;打拳离不开力量练习,传统的方法练器械不错,抖大杆子,可是今天生活在城市里拿个大杆子实在不方便。回到家从楼道拿进自家恐怕很难。师父对于大杆子是非常喜欢,他说大杆子起码四米,根那头最好不能我满把,这样起码六七公分。后来我经过实践和研究知道这样的杆子已经不是一根木头,而是一个人,是一个接近人体力学特性的杆子。抖他就是在抖人,你抖它,它也在抖你。你给他一个劲,他反过来给你一个劲,你要抓住他这个劲,化解这个劲。这和与人相搏是比较接近的。这是我所喜欢的而不可实现的练力方法之一。<br />&nbsp; &nbsp;现代健身器械,这个我不太喜欢因为这样练出的劲与武术所需要的不全部相符,而且相对来说成本较高。<br />&nbsp; &nbsp;我们传习在实践中用的最多的是拿人练力。我认为是最科学。<br />&nbsp; &nbsp;人的力量是靠训练支撑的,有什么样的训练就会得到什么样的力量。空练时间久了,力量增长到一定程度就不会再增长了。空练就像内燃机、电动机空转一样没有负荷,在训练负荷不增加的情况下,力量就不会继续增长,即使增加训练时间也无济于事。当代体育科学给出了力量增长最快的训练方法,既最佳负荷八次训练法。人体或局部负荷训练八次而不能继续这个负荷是最佳负荷。但是不太适应形意拳全身之力均衡增长的需要。<br />&nbsp; &nbsp; 拿人练也可以说是我们这支传系的新特点之一。这也符合需要什么练什么的逻辑,但是也很奢侈,找一个或几个能让我们拿来练习的人不多。其实师兄弟是最佳搭档,可是师兄弟也没几个,有也很难凑齐。<br />&nbsp; &nbsp; 我们练习的手段就是传统对练套路,对练可以练出很多东西,甚至超过我们的认知,之所以在此提出练力是因为分开说比较容易而已,以后说别的还是通过对练套路。<br />&nbsp; &nbsp; 初练习以五行炮为好,五花炮虽简单,但是手法密集一步五拳难于掌握。上手(就是进攻的一方)以单练规矩为准绳,按套路规定动作劈崩钻炮横五拳皆以长劲施为不使冷手。下手(退守的一方)比较重要。既不要顶也不要逃,用自己的拳势接主对方的劲力,利用对方的力量后退。对方给多少劲用多少劲,既不顶抗也不逃脱,把对方的劲力转化成自己的运动的动能。这样练习上手的力量得以锻炼和增长是数量的增长,而质量取决于对规矩的遵守,形意拳的规矩遵守的越多质量越好。而下手则练习了消耗对方劲力的功夫,这个功夫是我们传系形意拳能打人的基本条件之一。<br />&nbsp; &nbsp;说着简单作着难,一个不顶不逃够我们普通练习者终生练习的,几年纯功也难尽善尽美。这和太极拳所说的人刚我柔谓之走意思是一样的。<br />&nbsp; &nbsp;我们常常听到高挑、低压、平扒拉。我师父刘熙茂老先生则说高挑、低压、平推刺。这些在打斗中的原则需要辩证的对待,不可机械套用。<br />&nbsp; &nbsp;此时练功阶段不易使用这个原则。对方一来手,高了我们就把他挑走,低了就压下去,平来就扒拉走了。这样我们是练习了对抗,可是对方失去负荷得不到劲力的增长,我方也无法锻炼接受对方的劲力的能力。没有实质上功力的增长,就是闹个手熟,长此以往就会沦为滑拳。<br />&nbsp; &nbsp;接受对方的劲力不使挨打具体拳势有具体的接法,限于篇幅我们无法在此详细介绍。对于初学者形意拳的对练在这方面不如太极拳的退守容易操作,因为的拳势紧凑没有多大的肢体动作。如果有条件学学推手会容易些。<br />&nbsp; &nbsp;这是我们传系最基本的东西,这个关过不了是动不了手的。


        IP属地:河北4楼2025-04-14 13:20
        回复
          看了几行觉得很熟悉,后来越看越熟悉了


          IP属地:克罗地亚来自手机贴吧5楼2025-04-14 18:32
          回复
            主贴说李天翼是武术联合会会长有误。
            李天骥是武术联合会的联络员。
            会长是其父李玉林。


            IP属地:克罗地亚来自手机贴吧6楼2025-04-14 23:58
            回复
              在当时的哈尔滨李天骥是小字辈,那些开馆的老拳师都是响当当的人物。


              IP属地:克罗地亚来自手机贴吧7楼2025-04-14 23:59
              回复
                那个年代练拳凑在一起比武切磋是家常便饭一样。


                IP属地:克罗地亚来自手机贴吧8楼2025-04-15 00:00
                回复
                  2025-05-18 17:55:49
                  广告
                  第二武术馆许成麟形意拳,第四武术馆杨永蔚形意拳,第七武术馆曹德坤梅花太极螳螂拳,第八武术馆于寿学少林太祖长拳。
                  这四家武术馆的拳我都练过。
                  哈尔滨最老的武术馆十大武术馆我学了四家,差不多一半了。


                  IP属地:克罗地亚来自手机贴吧9楼2025-04-15 00: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