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dna吧 关注:506贴子:3,566
  • 5回复贴,共1

斯坦福大学:人类语言的全球视角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2022年1月30日晚间,我翻阅以前写的博客,偶然看到2018年12月30日发表的《人类语言的全球视角》一篇,发现斯坦福大学官网的原始链接http://greenberg-conference.stanford.edu/已经无法打开。这篇短文是斯坦福大学对已故的著名语言学家约瑟夫·H·格林伯格教授的纪念性报告,报告发布时间为2001年5月11日,而格林伯格教授于此报告发布前4天去世。格林伯格教授已去世将近21年了,打开原始链接时出现的“Access forbidden”,让我不禁有一种斯人已逝、人走茶凉的感慨。虽然只是个中译版,但难道我的这篇博客成了格林伯格教授纪念性报告的绝版?次日11:22,我将此文转载至石峁吧,藉以怀念我研究分子人类学的早期时光,并对天才的语言学家约瑟夫·H·格林伯格教授致以崇高的敬意!今将石峁吧此转载帖及其回复贴整体搬迁至本吧,石峁吧原贴将删除。)


约瑟夫·H·格林伯格(Joseph H. Greenberg),社会科学的雷·莱曼·威尔伯(Ray Lyman Wilbur)荣誉教授,也是研究世界语言起源的语言学家,于2001年5月7日在加州斯坦福去世,享年85岁。

格林伯格对语言结构和不同语言之间的相似性的研究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在他职业生涯的第一部分,格林伯格专注于理解语言是如何组织的,在类型学领域做了开创性的工作。格林伯格为这一领域带来了新的视野,出版了一些书籍,如语言共性,特别参考了特性层次结构。福克斯说:“20世纪60年代,他的工作确立了某种语言结构的普遍原则,使全世界为之兴奋”。例如,格林伯格能够证明,每一种包含鼻化元音的语言中,非鼻化元音的数量相等或更多。从那以后,格林伯格与试图拼凑语言组织规则的国际学者建立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联络关系。格林伯格最近努力证明他所谓的“欧亚”语言之间的联系——他声称,从英语到韩语,欧洲和亚洲的大多数语言都有共同的主线。
——摘自斯坦福大学的报告,2001年5月11日
原始出处来自斯坦福大学官网,链接地址:http://greenberg-conference.stanford.edu/


IP属地:江苏1楼2025-04-11 09:02回复
    看官们不用对我将此文发布到石峁吧有太多不解,根据约瑟夫·H·格林伯格教授的研究成果绘制的人类语言的全球视角地图中,中国除西南角外的绝大部分地区都被染成了红色,即汉藏语系被归入到了红色的德内-高加索大语系中。北美的纳-德内语、西伯利亚的叶尼塞语和高加索山脉北侧的北高加索语也都归入到了这一语系中。将石峁文化与Q系高频的奥库涅夫文化、说叶尼塞语的欧亚大陆上Q系最高频的Ket人、说纳-德内语的Q系高频的北美印第安人联系,方可解开德内-高加索大语系何以形成的谜团。
    粉红色的南方(Austric)大语系主要分布于中南半岛、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地区。它的最南端抵达了大洋洲的新西兰岛,最西端抵达了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它们都位于南半球。毫无疑问,南方(Austric)大语系指向的是父系O单倍群。
    ——————石峁吧原贴回复于2022-01-31 17:07——————


    IP属地:江苏2楼2025-04-11 09:05
    回复
      就算我们不要只看精英文化和高级艺术(high art),而将重点转向一般人的世界,还是会发现帝国遗痕在现代文化几乎无所不在。今天大多数人说话、思考和做梦的时候,用的都是过去曾拿刀对着我们祖先的征服者的语言。比如多数东亚人说话和做梦的时候,用的是汉文化的语言。而在南美和北美,不管各地的人民祖先来自何方,从阿拉斯加最北的巴洛半岛,到南美最南的麦哲伦海峡,几乎所有人都讲着以下四种语言之一: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法语和英语。现在的埃及人说阿拉伯语,认为自己是阿拉伯人,也认同阿拉伯帝国;然而,阿拉伯帝国其实是在公元前7世纪征服了埃及,而且多次以铁腕措施镇压了企图反抗的埃及人民。至于在南非,大约有1000万祖鲁人还缅怀着19世纪祖鲁最荣光的年代,但其实大部分祖鲁人祖先的部落都曾经奋死抵抗祖鲁帝国的侵略,最后是在血腥的军事行动下才融为一体。
      ——————摘自中信出版集团,尤瓦尔·赫拉利《人类简史 ——从动物到上帝》2017年第二版第189页,第11章“帝国的愿景”
      ——————石峁吧原贴回复于2023-11-11 23:05——————


      IP属地:江苏3楼2025-04-11 09:06
      回复
        汉藏语系何以与纳-德内语、叶尼塞语和北高加索语同属德内-高加索大语系?思考楼上摘自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 ——从动物到上帝》第11章“帝国的愿景”中的这段话,或许可以为我们寻找到答案。
        现在中国的大部分人说汉语,认为自己是汉人,也认同自己是黄帝的后裔;然而,黄帝其实很可能是在公元前24世纪征服了中原,而且多次以铁腕措施镇压了企图反抗的中原人,并将源自南西伯利亚的原始叶尼塞语系或德内-高加索语系带到了中国,从而建立起了汉藏语系与同样源自南西伯利亚的纳-德内语、叶尼塞语和北高加索语的同源关系。
        ——————石峁吧原贴回复于2023-11-13 11:21——————


        IP属地:江苏4楼2025-04-12 11:32
        收起回复

          1988年,日本拍摄了著名史诗电影《敦煌》。剧中,李元昊在西夏文馆对赵行德说:“弱者必需学习强者的语言,如果西夏征服了宋国,宋国的人都会争先恐后学习西夏语言。”比照尤瓦尔·赫拉利认为今天大多数人用的都是过去曾拿刀对着我们祖先的征服者的语言的观点,李元昊的这段话可谓异曲同工。《敦煌》在日本上映的版本是143分钟片长,在国内上映的版本是99分钟,删减了44分钟,李元昊在西夏文馆与赵行德的这段对话就在被删之列。究其原因,自然这个话题比较敏感,颇有深意。《人类简史 ——从动物到上帝》于2012年首次出版,晚于电影《敦煌》上映24年。泡沫经济时代的日本不仅在电影事业上投资巨大,制作精良,他们的编剧对历史和文化的见解也是超前独到的。
          ——————石峁吧原贴回复于2024-10-19 14:17——————


          IP属地:江苏5楼2025-04-12 11:3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