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对三个问题进行分析:
何为“孝子”?
二游圈有哪几种“孝子”?
“孝子”与消费者有什么不同?
————————————————————————————
1.何为“孝子”?
一言以蔽之,一个人之所以会成为“孝子”,是因为自身主体性的缺失。
现实中的习得性无助导致了他们将主体意识绑定到一个客体的“大他者”上的倾向。他们以客体的胜利作为自身胜利的代偿,以求最终能满足自身“赢”的需求。
————————————————————————————
2.二游圈有哪几种“孝子”?
我会把如今二游社区里的主要“孝子”群体分成三种:社区孝子、厂商孝子和游戏孝子。
2.1,社区孝子的本质与表现
社区孝子,既将社区作为那个“大他者”的群体。他们依附于虚拟社区地位,注重社区内的话语权,会把自己绑定到主流群体上,通过符号权力来获取情绪价值。
2.2,厂商孝子的本质与表现
厂商孝子,既将某个公司、工作室作为那个“大他者”的群体。他们把自己的输赢绑定到企业的品牌形象上,靠企业财报和kol的大本营战报实现赢学共振,进而通过群体归属获取情绪价值。
2.3,游戏孝子的本质与表现
游戏孝子,既将某个游戏作为那个“大他者”的人。他们依附于产品的符号价值,根据进一步发展可以细分成两种人:
混淆现实型,接受了游戏所体现的符号价值体系,所以会觉得游戏好玩,说出一些分不清游戏与现实的话。
代入游戏型,替代游戏接受了大众评价这一真正大他者的凝视,就像人会害怕自己的穿着不得体一样,产生了游戏性焦虑,所以会认为游戏应当更好玩,并且应当扫清一切可能导致游戏质量下降的障碍。其共同点是以游戏的知名度、前景和大众评价层面的可玩性来决定自己的输赢。
2.4,三者的区别
上述三种群体的区别可以用一个小笑话来展示——厂商孝子、游戏孝子、社区孝子在一起聊天 厂商孝子:最幸福的事情就是晚上下班回家,看着游戏财报里的流水蒸蒸日上。 游戏孝子:你们厂商孝子就是古板,最幸福的事情是和我抽到的角色亲热,享受她的个人剧情,然后等待游戏更新出的新角色。 社区孝子: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半夜有吧友私信说:xxx,你被挂了。 而我说:你弄错了,那是和我昵称差不多的另一个人。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三种身份并不是互斥的,一个具体的人完全可以是其中的多种。不过单看在具体事件上的表现的话,三者也会因为实现“赢”的路径而有所不同。
————————————————————————————
3.“孝子”与消费者有什么不同?
不论是哪种,他们本质上都脱离了消费者立场,放弃了作为消费者的主体性,做了消费者需要做的事之外的事情。
“孝子”群体的行为动机本质上是一种符号拜物教,其购买行为不再是消费者的使用价值交换,转而成为了身份认同的献祭仪式。
回归到消费者视角,我们需要做的事情只有这几个:进行消费、提出诉求、用脚投票、退坑回踩。
何为“孝子”?
二游圈有哪几种“孝子”?
“孝子”与消费者有什么不同?
————————————————————————————
1.何为“孝子”?
一言以蔽之,一个人之所以会成为“孝子”,是因为自身主体性的缺失。
现实中的习得性无助导致了他们将主体意识绑定到一个客体的“大他者”上的倾向。他们以客体的胜利作为自身胜利的代偿,以求最终能满足自身“赢”的需求。
————————————————————————————
2.二游圈有哪几种“孝子”?
我会把如今二游社区里的主要“孝子”群体分成三种:社区孝子、厂商孝子和游戏孝子。
2.1,社区孝子的本质与表现
社区孝子,既将社区作为那个“大他者”的群体。他们依附于虚拟社区地位,注重社区内的话语权,会把自己绑定到主流群体上,通过符号权力来获取情绪价值。
2.2,厂商孝子的本质与表现
厂商孝子,既将某个公司、工作室作为那个“大他者”的群体。他们把自己的输赢绑定到企业的品牌形象上,靠企业财报和kol的大本营战报实现赢学共振,进而通过群体归属获取情绪价值。
2.3,游戏孝子的本质与表现
游戏孝子,既将某个游戏作为那个“大他者”的人。他们依附于产品的符号价值,根据进一步发展可以细分成两种人:
混淆现实型,接受了游戏所体现的符号价值体系,所以会觉得游戏好玩,说出一些分不清游戏与现实的话。
代入游戏型,替代游戏接受了大众评价这一真正大他者的凝视,就像人会害怕自己的穿着不得体一样,产生了游戏性焦虑,所以会认为游戏应当更好玩,并且应当扫清一切可能导致游戏质量下降的障碍。其共同点是以游戏的知名度、前景和大众评价层面的可玩性来决定自己的输赢。
2.4,三者的区别
上述三种群体的区别可以用一个小笑话来展示——厂商孝子、游戏孝子、社区孝子在一起聊天 厂商孝子:最幸福的事情就是晚上下班回家,看着游戏财报里的流水蒸蒸日上。 游戏孝子:你们厂商孝子就是古板,最幸福的事情是和我抽到的角色亲热,享受她的个人剧情,然后等待游戏更新出的新角色。 社区孝子: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半夜有吧友私信说:xxx,你被挂了。 而我说:你弄错了,那是和我昵称差不多的另一个人。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三种身份并不是互斥的,一个具体的人完全可以是其中的多种。不过单看在具体事件上的表现的话,三者也会因为实现“赢”的路径而有所不同。
————————————————————————————
3.“孝子”与消费者有什么不同?
不论是哪种,他们本质上都脱离了消费者立场,放弃了作为消费者的主体性,做了消费者需要做的事之外的事情。
“孝子”群体的行为动机本质上是一种符号拜物教,其购买行为不再是消费者的使用价值交换,转而成为了身份认同的献祭仪式。
回归到消费者视角,我们需要做的事情只有这几个:进行消费、提出诉求、用脚投票、退坑回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