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图摄影师|洋相王
午子山(观)位于汉中市东部,陕西西乡县堰口镇内,距县城12公里,地处210国道旁边,是海内外游客前来游览、观光、朝拜的圣地。其山势险峻,壑幽林密,二水环流,奇峰独秀。保存立脚点原始生态的世界珍稀纯白皮松2500余亩,同时存有大量的古文化,文物遗产。据碑、碣、志书记载,午子观古建筑群始建于西汉,汉高祖刘邦爱姬戚姬进香焚轮之处。上、中、下三观为陕南道教中心。据史书记载和民间传说大舜谋士善卷,明代建文帝均来午子山隐居,道教重要人物张道陵、张鲁、张三丰来此讲经传教。现存三国蜀将张飞书"飞凤山"等多处摩崖石刻明清碑碣及造像。
《西乡县志》:午子山在县城东南12公里的西镇公路边,自堰口镇渡泾洋河拾级攀登,可见三峰削立,二水环流。主峰午子山独秀,拔地而起,大、小二峡峡水穿越谷壑,注入泾洋河。这里层峦苍翠,景色宜人,素有“陕南小华山”之称,为本县胜景之首。
山上古建午子观,由顶观、腰观、底观及5oo灵官庙组合而成。据现存碑碣记载,南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重建翊圣保德真君殿(即顶观正殿)及药王殿、福寿殿等,并植松柏万株。在殿宇中还有娘娘媛阁,据旧志载,午子山是汉戚姬进香焚轮(祈福)之处(《明一统志》称此山为母子山,指戚姬与其子如意)。明孝宗弘治十年(1497)重建底观之圣水观、玉皇殿、东岳殿及酆都殿,并由底观到顶观,在沿途蜿蜒的小道上铺砌石阶,以利登山。武宗正德七年(1512)增建顶观寝宫、雷神殿、元帝殿、后寨门和紫金城(又称铁城,城周面积1000余平方米)。清雍正十一年至乾隆十年(1733——1745)又对各殿作了翻修。光绪元年(1875)重修娘娘嫒阁,增刻石碑碣13块。民国年间,于山道拐角处增修小土地庙72座。建国后,亦屡有修葺,现存顶观大殿三层及中观、底观殿宇、房舍共6l间,殿内残留壁画多幅,建筑面积共达1854.49平方米,并幸存了明代铸造的坐式铜佛像两尊,一高167公分,宽90公分;另一高154公分,宽90公分。还有明嘉靖铁铸立式佛像(无头)一尊以及清乾隆五十年所铸大铁钟一尊,均属珍贵历史文物。
午子山上还有保持原始生态的稀有林木白皮松2500余亩,姿雄色纯,美不胜收,为名胜区增色不少。午子山左侧,一峰腾空,绝壁万仞,有飞风欲翔之势,石崖上镌有“飞凤山”三个大字,矫健遒劲,相传为三国张飞所书。飞凤山侧有“虎头崖”三字,今仍依稀可辨,因无款识,不知何人所书。
每当朝阳欲出之时,彩霞布空,峰峦彤红,山天辉映,无比壮丽,人称“午子朝霞”。现存明万历时碑碣一方,上书“汉南胜景”,可见此山扬名遐迩,由来已久。此外,后山有热风洞多处,山侧大、小峡有鹁鸽洞,风洞,鱼洞,均深不可测,并有龙泉溢水,随潮起伏,潮起则水浊,潮息则水清。整个午子山峦青水碧,林秀壑幽,组成了一处耐人观赏的风景胜地。每年新春佳节、清明盛会、三月三、九月九,游山者不绝于途。1984年成立了山文管所,筹集资金3万余元,重修了药王殿、朝圣门,并新建凤憩亭,为胜迹倍添光彩。

午子山(观)位于汉中市东部,陕西西乡县堰口镇内,距县城12公里,地处210国道旁边,是海内外游客前来游览、观光、朝拜的圣地。其山势险峻,壑幽林密,二水环流,奇峰独秀。保存立脚点原始生态的世界珍稀纯白皮松2500余亩,同时存有大量的古文化,文物遗产。据碑、碣、志书记载,午子观古建筑群始建于西汉,汉高祖刘邦爱姬戚姬进香焚轮之处。上、中、下三观为陕南道教中心。据史书记载和民间传说大舜谋士善卷,明代建文帝均来午子山隐居,道教重要人物张道陵、张鲁、张三丰来此讲经传教。现存三国蜀将张飞书"飞凤山"等多处摩崖石刻明清碑碣及造像。
《西乡县志》:午子山在县城东南12公里的西镇公路边,自堰口镇渡泾洋河拾级攀登,可见三峰削立,二水环流。主峰午子山独秀,拔地而起,大、小二峡峡水穿越谷壑,注入泾洋河。这里层峦苍翠,景色宜人,素有“陕南小华山”之称,为本县胜景之首。
山上古建午子观,由顶观、腰观、底观及5oo灵官庙组合而成。据现存碑碣记载,南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重建翊圣保德真君殿(即顶观正殿)及药王殿、福寿殿等,并植松柏万株。在殿宇中还有娘娘媛阁,据旧志载,午子山是汉戚姬进香焚轮(祈福)之处(《明一统志》称此山为母子山,指戚姬与其子如意)。明孝宗弘治十年(1497)重建底观之圣水观、玉皇殿、东岳殿及酆都殿,并由底观到顶观,在沿途蜿蜒的小道上铺砌石阶,以利登山。武宗正德七年(1512)增建顶观寝宫、雷神殿、元帝殿、后寨门和紫金城(又称铁城,城周面积1000余平方米)。清雍正十一年至乾隆十年(1733——1745)又对各殿作了翻修。光绪元年(1875)重修娘娘嫒阁,增刻石碑碣13块。民国年间,于山道拐角处增修小土地庙72座。建国后,亦屡有修葺,现存顶观大殿三层及中观、底观殿宇、房舍共6l间,殿内残留壁画多幅,建筑面积共达1854.49平方米,并幸存了明代铸造的坐式铜佛像两尊,一高167公分,宽90公分;另一高154公分,宽90公分。还有明嘉靖铁铸立式佛像(无头)一尊以及清乾隆五十年所铸大铁钟一尊,均属珍贵历史文物。
午子山上还有保持原始生态的稀有林木白皮松2500余亩,姿雄色纯,美不胜收,为名胜区增色不少。午子山左侧,一峰腾空,绝壁万仞,有飞风欲翔之势,石崖上镌有“飞凤山”三个大字,矫健遒劲,相传为三国张飞所书。飞凤山侧有“虎头崖”三字,今仍依稀可辨,因无款识,不知何人所书。
每当朝阳欲出之时,彩霞布空,峰峦彤红,山天辉映,无比壮丽,人称“午子朝霞”。现存明万历时碑碣一方,上书“汉南胜景”,可见此山扬名遐迩,由来已久。此外,后山有热风洞多处,山侧大、小峡有鹁鸽洞,风洞,鱼洞,均深不可测,并有龙泉溢水,随潮起伏,潮起则水浊,潮息则水清。整个午子山峦青水碧,林秀壑幽,组成了一处耐人观赏的风景胜地。每年新春佳节、清明盛会、三月三、九月九,游山者不绝于途。1984年成立了山文管所,筹集资金3万余元,重修了药王殿、朝圣门,并新建凤憩亭,为胜迹倍添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