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德里安吧 关注:130,745贴子:3,448,275

说说二战德苏美坦克和自行火炮生产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先列举一下二战德苏美坦克和自行火炮产量。
德,39-45,4.7万辆。
苏,41-45年,10.2万辆。
美,41-45年,10.4万。


IP属地:河北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5-04-24 16:57回复
    看起来德三坦克和自行火炮生产不到美苏的一半,给人印象似乎德三坦克工业产能只有美苏的一半,美苏相当,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IP属地:河北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5-04-24 17:06
    回复
      首先是德三,基本上可以确定历史上的产量并非德三的坦克自行火炮产能上限。
      因为德三1939-42年军工基本上处于梦游状态,完全没有爆发出真正的产能。
      而43-45年本土又受到战略轰炸,因此产能一样受到了影响。


      IP属地:河北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5-04-24 17:08
      回复
        那么德三能达到的真正产量是多少呢?
        以1944年产量作为估计基础,同年产量1.9万,按照施佩尔的说法,战略轰炸至少导致德国军工减产30%,实际上也确实如此,3突,黑豹,虎的生产厂家都受到了战略空袭的沉重打击。
        我们就按照施佩尔的说法,没有战略轰炸,德三坦克自行火炮产量增加数量,以1.9万为70%,得出来30%大约是8000,不受影响的44年产量是2.7万。
        这样算下来,41-45年德三坦克自行火炮的总产量也是能达到10万左右的,39-45年则可能达到11-12万。


        IP属地:河北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5-04-24 17:14
        回复
          接着是红毛与许多人认为的相反,二战红毛产量实际上是高于他的真正的工业产能的、因为美英援助,他可以不及血本的削减了大量重工业产品生产,例如汽车拖拉机生产,还有火车和车厢生产。
          所以历史上红毛坦克自行火炮产量,应该是达到了甚至超出了自己的生产极限了。
          考虑到44年相比42-43年产量增加确实不多,从2.47万,2.4万,增进到2.9万,可以认为这个结论是没有问题的。
          也就是说,红毛即使靠外援,坦克自行火炮年产量极限就是3万左右,和德三差不多。


          IP属地:河北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5-04-24 17:18
          回复
            真正被低估的除了德三,还有美的,因为美的坦克自行火炮的战时生产高峰并没有达到。
            和德苏不同,44年产量并不是美的最高产量,最高产量是43年,44年包括坦克自行火炮在内的陆军武器产量都有衰减,说明44年明显因为战争局势发展,陆军武器产量踩刹车了。


            IP属地:河北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5-04-24 17:21
            回复
              那么美的最高年产量能达到多少呢?参考飞机产量43-44年增幅,44年坦克自行火炮产量应该能到4.5-5万。
              如果参考42年到43年坦克自行火炮产量增幅,44年坦克自行火炮能到6万辆。
              也就是说,二战美的真正的坦克自行火炮最高年产量,能达到苏德的1.5-2倍。


              IP属地:河北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25-04-24 17:25
              回复
                最后是结论,二战德苏美三国国坦克自行火炮产能,和能达到的最高年产量,德苏两国是差不多的,都是3万辆/年。
                而美的明显比德苏高一个档次,可以达到德苏最高年产量的1.5-2倍,也就是4.5-6万辆/年。


                IP属地:河北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25-04-24 17:28
                回复
                  库尔斯克德军损失1500坦克,苏军6000,这还是一大半战斗机在西线没法拿到制空权的情况。没有英美的话感觉德国就算打消耗战也消耗的过苏联,消耗不过的是美英苏加起来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25-04-24 18:56
                  收起回复
                    我觉得是这样,战争前两年,苏德的第一年,德军在主战场的技术装备数量的危机感并没有那么凸显,打法国波兰,一开始的巴巴罗萨,德军在不少情况下都是兵力和装备数量占优势的一方,战役中装甲部队的使用还是没那么捉襟见肘的,也顺利完成了白俄,维亚济马,基辅的围歼,蓝色最开始在顿河,哈尔科夫也屡屡得手,能真正打醒打痛德三的,恐怕只有等到天王星这个节点,冬季风暴,高加索的僵局把兵力,装备问题彻底暴露了出来,之前德军恐怕不会觉得自己在这方面多吃亏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5-04-24 22:44
                    收起回复
                      生产再多没有油也就是废铁。德国最大问题没有油 就这点坦克最后由于缺油扔掉的也很多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5-04-25 08:23
                      收起回复
                        三德子的坦克和自行火炮,在作战效能上42前的算1,42年后的基本要算5~7。
                        以与典型的t34交战,有苏德的历史记录,进行对比:
                        II号、III号、IV号早期型,交换比大约0.3甚至更低;
                        IV中、后期大约0.7~0.8;
                        V、VI、VI2交换比>3.7。
                        与苏is作战就不要说了,II号、III号、IV号都是送。
                        所以,二战武器不能只看产量。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5-04-25 09:27
                        回复
                          德三43后苦力功不可没呀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5-04-25 14:38
                          收起回复
                            战斗后谁掌握战场,就可以把坏坦克拖回去修,德国转入收缩后吃大亏,坏坦克几十吨,你怎么快速运走,德国人要求前线兵补炮,打中一辆,有条件再补几炮,怕对方修。
                            只要战线后退,就是对方越打越多,因为你不能积累,对方能积累二次修复的。


                            IP属地:北京16楼2025-04-25 15:56
                            回复
                              有说法苏联坦克自行火炮没有那么高产量,返厂大修完成也算产量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5-04-26 18: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