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对房屋维修行业的政策支持已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体系,从顶层设计到地方实践,从资金保障到技术规范,全面推动行业向规范化、绿色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以下结合最新政策动态与地方实践,解析政策支持的核心方向与落地成效:
一、国家战略与顶层设计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加速推进
2024 年全国计划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 5.4 万个,重点围绕基础设施更新(如燃气、供水管道改造)、环境整治(绿化、停车位增设)、适老化设施建设等展开。例如,六安市 2024 年完成 56 个老旧小区改造,投资 2.57 亿元,惠及 7735 户,同步加装电梯 7 台,新增充电桩 1141 个。
政策亮点:
引入专营单位资金(如通信、供排水企业),拓宽融资渠道;
推行 “居民全程参与” 机制,改造前问需于民、改造中问计于民、改造后问效于民。
绿色修缮技术标准体系完善
北京自 2020 年实施《老城保护房屋修缮技术导则》,明确传统建筑修缮需保留历史风貌,优先采用再生建材(如再生骨料混凝土)。2024 年《绿色修缮技术导则》进一步要求新建修缮项目绿色建材使用率不低于 60%,推动行业低碳转型。
案例:北京城市副中心修缮项目中,再生建材使用率达 70%,成本降低 15%,碳排放减少 40%。
金融工具创新赋能行业
REITs(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北大光华研究显示,基础设施 REITs 可盘活存量资产,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修缮项目。广州某商场改造通过资产证券化,将业主自筹比例从 60% 降至 35%。
维修资金管理:全国首个维修资金管理条例 ——《贵阳市房屋专项维修资金管理条例》于 2024 年 5 月施行,明确续筹补建标准(如无电梯房屋 50 元 /㎡),并建立应急使用机制,解决资金 “使用难” 问题。
二、地方实践与特色政策
贵州省:政策创新与精准施策
农村危房改造:针对农村低收入群体(如低保户、脱贫不稳定户),C 级危房补助 1.5 万元 / 户,D 级危房补助 3.5 万元 / 户,同步推进抗震改造。
绿色建材推广:2024 年《贵州省推动建材行业稳增长促转型增效益的实施意见》提出,对绿色建材生产项目给予贷款贴息,并鼓励企业参与 “绿色建材下乡” 活动,降低农户使用成本。
维修资金管理:贵阳明确维修资金续筹标准(有电梯房屋 120 元 /㎡),并建立 “业主自管 + 政府监管” 模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其他地区典型经验
上海松江区:2024 年计划投资 3.1 亿元改造 60 万平方米旧住房,推行 “修缮 + 运营” 模式,提升资产回报率(如老旧办公楼改造后租金回报率从 2.5% 跃至 8%)。
包头市:要求维修资金账面余额不足 30% 的小区必须续筹,未续筹的后续维修费用由业主现金分摊,倒逼资金归集。
三、技术升级与产业协同
智能化技术应用
无人机巡检:20 分钟完成 33 层住宅外墙检测,精准定位 0.5mm 级裂缝;
BIM 建模:修缮方案试错成本降低 60%,施工效率提升 3 倍;
建筑机器人:误差控制在 0.3mm 内,材料损耗率从 20% 降至 8%。
产业链协同创新
企业与高校合作:如贵州居帮帮与建筑院校联合攻关复杂修缮技术,参与多项经典工程(如结构加固、外墙清洗);
材料厂商赋能:东方雨虹 “修缮云” 平台实现施工节点在线管控,推动行业标准化。
四、未来趋势与政策展望
政策深化方向
立法保障:更多省份或将出台维修资金管理条例,规范资金使用;
绿色金融:扩大 REITs 试点范围,探索 “修缮 + 保险” 模式;
乡村振兴:农村危房改造与传统村落保护结合,推动 “修缮 + 文旅” 融合。
行业发展机遇
市场规模:全国存量建筑超 900 亿平方米,年均修缮需求超 1.2 万亿元,年增长率 15%;
技术红利:智能监测、低碳材料、建筑机器人等技术渗透率将持续提升;
国际拓展:中国修缮技术有望在 “一带一路” 国家推广,如东南亚老旧建筑改造。
五、政策支持下的企业实践
以贵州居帮帮为例,其业务模式深度契合政策导向:
全链条服务:整合咨询、勘察、设计、施工、售后,响应 “一站式修缮” 政策要求;
技术合作:与全球材料厂商、国内院校合作,提升修缮专业性;
绿色转型:采用再生建材、低碳技术,符合《绿色修缮技术导则》;
参与民生工程:承接老旧小区改造、农村危房修缮,享受财政补贴与税收优惠。
结语
国家政策正通过资金支持、技术规范、金融创新等多维手段,为房屋维修行业注入强劲动力。企业需把握政策红利,聚焦绿色化、智能化、规模化发展,同时关注地方特色政策(如贵州的农村危房改造、上海的 REITs 试点),在存量市场中抢占先机。未来,行业将逐步从 “被动维修” 转向 “主动维护”,成为城市更新与乡村振兴的核心力量。









一、国家战略与顶层设计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加速推进
2024 年全国计划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 5.4 万个,重点围绕基础设施更新(如燃气、供水管道改造)、环境整治(绿化、停车位增设)、适老化设施建设等展开。例如,六安市 2024 年完成 56 个老旧小区改造,投资 2.57 亿元,惠及 7735 户,同步加装电梯 7 台,新增充电桩 1141 个。
政策亮点:
引入专营单位资金(如通信、供排水企业),拓宽融资渠道;
推行 “居民全程参与” 机制,改造前问需于民、改造中问计于民、改造后问效于民。
绿色修缮技术标准体系完善
北京自 2020 年实施《老城保护房屋修缮技术导则》,明确传统建筑修缮需保留历史风貌,优先采用再生建材(如再生骨料混凝土)。2024 年《绿色修缮技术导则》进一步要求新建修缮项目绿色建材使用率不低于 60%,推动行业低碳转型。
案例:北京城市副中心修缮项目中,再生建材使用率达 70%,成本降低 15%,碳排放减少 40%。
金融工具创新赋能行业
REITs(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北大光华研究显示,基础设施 REITs 可盘活存量资产,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修缮项目。广州某商场改造通过资产证券化,将业主自筹比例从 60% 降至 35%。
维修资金管理:全国首个维修资金管理条例 ——《贵阳市房屋专项维修资金管理条例》于 2024 年 5 月施行,明确续筹补建标准(如无电梯房屋 50 元 /㎡),并建立应急使用机制,解决资金 “使用难” 问题。
二、地方实践与特色政策
贵州省:政策创新与精准施策
农村危房改造:针对农村低收入群体(如低保户、脱贫不稳定户),C 级危房补助 1.5 万元 / 户,D 级危房补助 3.5 万元 / 户,同步推进抗震改造。
绿色建材推广:2024 年《贵州省推动建材行业稳增长促转型增效益的实施意见》提出,对绿色建材生产项目给予贷款贴息,并鼓励企业参与 “绿色建材下乡” 活动,降低农户使用成本。
维修资金管理:贵阳明确维修资金续筹标准(有电梯房屋 120 元 /㎡),并建立 “业主自管 + 政府监管” 模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其他地区典型经验
上海松江区:2024 年计划投资 3.1 亿元改造 60 万平方米旧住房,推行 “修缮 + 运营” 模式,提升资产回报率(如老旧办公楼改造后租金回报率从 2.5% 跃至 8%)。
包头市:要求维修资金账面余额不足 30% 的小区必须续筹,未续筹的后续维修费用由业主现金分摊,倒逼资金归集。
三、技术升级与产业协同
智能化技术应用
无人机巡检:20 分钟完成 33 层住宅外墙检测,精准定位 0.5mm 级裂缝;
BIM 建模:修缮方案试错成本降低 60%,施工效率提升 3 倍;
建筑机器人:误差控制在 0.3mm 内,材料损耗率从 20% 降至 8%。
产业链协同创新
企业与高校合作:如贵州居帮帮与建筑院校联合攻关复杂修缮技术,参与多项经典工程(如结构加固、外墙清洗);
材料厂商赋能:东方雨虹 “修缮云” 平台实现施工节点在线管控,推动行业标准化。
四、未来趋势与政策展望
政策深化方向
立法保障:更多省份或将出台维修资金管理条例,规范资金使用;
绿色金融:扩大 REITs 试点范围,探索 “修缮 + 保险” 模式;
乡村振兴:农村危房改造与传统村落保护结合,推动 “修缮 + 文旅” 融合。
行业发展机遇
市场规模:全国存量建筑超 900 亿平方米,年均修缮需求超 1.2 万亿元,年增长率 15%;
技术红利:智能监测、低碳材料、建筑机器人等技术渗透率将持续提升;
国际拓展:中国修缮技术有望在 “一带一路” 国家推广,如东南亚老旧建筑改造。
五、政策支持下的企业实践
以贵州居帮帮为例,其业务模式深度契合政策导向:
全链条服务:整合咨询、勘察、设计、施工、售后,响应 “一站式修缮” 政策要求;
技术合作:与全球材料厂商、国内院校合作,提升修缮专业性;
绿色转型:采用再生建材、低碳技术,符合《绿色修缮技术导则》;
参与民生工程:承接老旧小区改造、农村危房修缮,享受财政补贴与税收优惠。
结语
国家政策正通过资金支持、技术规范、金融创新等多维手段,为房屋维修行业注入强劲动力。企业需把握政策红利,聚焦绿色化、智能化、规模化发展,同时关注地方特色政策(如贵州的农村危房改造、上海的 REITs 试点),在存量市场中抢占先机。未来,行业将逐步从 “被动维修” 转向 “主动维护”,成为城市更新与乡村振兴的核心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