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我发了一个帖子,是老1951届华师学子陈汉的毕业证,今日整理毕业证里夹的资料,又发现一张收据和一封家信。
收据为图一下面那张“现金支出证明单”,摘要“收陈汉捐苗芳大楼”,金额为100元,时间1987年11月5日。
家信为图二图三,内容大意是感谢1951届华师学子陈汉,在1987年为家乡新兴县太平镇下沙村捐款100元,支助家乡建设苗芳大楼,结合信中内容来看,个人猜测这个苗芳大楼应该是家乡的小学教学楼,信中多次提到感谢华师学子陈汉帮助及指导家乡事业发展。
我查了一下,陈汉在1987年捐的100元,当时市场上的油条是3分钱一根,100元可以购买3333根油条。按照1天一根算,可以吃9年多。
教育的目的在此刻意义非凡,教育不是让他离开了贫困的家乡,而是他让家乡摆脱贫困。



收据为图一下面那张“现金支出证明单”,摘要“收陈汉捐苗芳大楼”,金额为100元,时间1987年11月5日。
家信为图二图三,内容大意是感谢1951届华师学子陈汉,在1987年为家乡新兴县太平镇下沙村捐款100元,支助家乡建设苗芳大楼,结合信中内容来看,个人猜测这个苗芳大楼应该是家乡的小学教学楼,信中多次提到感谢华师学子陈汉帮助及指导家乡事业发展。
我查了一下,陈汉在1987年捐的100元,当时市场上的油条是3分钱一根,100元可以购买3333根油条。按照1天一根算,可以吃9年多。
教育的目的在此刻意义非凡,教育不是让他离开了贫困的家乡,而是他让家乡摆脱贫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