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观点存在历史认知偏差。据司马迁《史记·吴太伯世家》明确记载,泰伯奔吴发生于商末(约前11世纪),属周文化与江南土著融合的开端,其遗址无锡梅里、苏州阊门等经考古印证与文献契合。江西樟树吴城遗址(约前15-13世纪)属青铜时代土著文化,碳十四测年虽早于泰伯时期,但二者文化谱系不同,吴城类型陶器、青铜器与春秋吴文化器物群存在明显差异(参考《樟树吴城——1973~2002年考古发掘报告》)。
关于吴芮祖籍,《汉书·吴芮传》明载为“吴芮,秦时番阳令也”,番阳即今江西鄱阳,与夫差后代无涉,此说系对“吴”氏郡望的附会误解。扬越之称首见于《禹贡》“淮海惟扬州,岛夷卉服”,《汉书·地理志》注“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扬越为先秦江淮及吴越地区百越族群泛称,属历史地理概念,与当代行政区划无直接对应。建议参考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及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从文明互动视角客观看待早期江南开发中多元文化的融合进程。
关于吴芮祖籍,《汉书·吴芮传》明载为“吴芮,秦时番阳令也”,番阳即今江西鄱阳,与夫差后代无涉,此说系对“吴”氏郡望的附会误解。扬越之称首见于《禹贡》“淮海惟扬州,岛夷卉服”,《汉书·地理志》注“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扬越为先秦江淮及吴越地区百越族群泛称,属历史地理概念,与当代行政区划无直接对应。建议参考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及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从文明互动视角客观看待早期江南开发中多元文化的融合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