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的美术教育确实贫乏,义务教育美术音乐课万年不上,就跟没有一样。艺考应试美术能让你在见到它的第一眼就对其丧失全部兴趣。什么新媒体就更别说了,屑中之屑,除了背知识点和写一些啥也塞不进去的应试小短文之外就没有其他实际的,唯一有用的可能是阅片量的增长吧。

这些东西都已经是老生常谈的东西了。
但是把这些硬跟同人扯上来就没必要了。
第一,国外他其实也是这个屌样,日本那边的美术教育别看他们现在怎么怎么样,他们艺考也是我们学的差不多的东西。也是狗c的应试素描一类的玩意。
第二,比起什么什么教育啊,体制问题之类的东西,对一个国家的人对作品的倾向于更多的在于环境。日本pixiv,nikoniko,从手冢治虫就开始的漫画传统。中国的武侠小说,琼瑶派到今天的网文,抖音短剧,这些东西的影响才是重中之重。
我就不信各位了解东方不是在b站贴吧上而是在教科书上?
第三,用感官刺激来描述一个作品的好坏确实不是应该那。要不然什么莎士比亚啊,什么黑泽明什么都可以丢进垃圾桶了,直接给人化学刺激,上冰才是最好的艺术。但这玩意不是什么中国人的通病,而是“人类”这个种族的倾向,只要想走大众化路线,就必然会往基本的欲望刺激上去。而且最伟大的艺术大师,同时也是能够兼顾最底层和那些对孤高人的欲望的人。
《七武士》讲阶级,讲历史,讲人的生命,这听起来很艺术不是不?
但同时也是一个人连砍好几个人的无双剑戟片,刀光剑影的战争片,甚至还有爱情内容嘞。
只能说廉价娱乐这种东西肯定会有人去批判,但拿着艺术大棒天天挥就没必要了,食色性也是人的需要,偶尔“我是谁我在哪我要到哪里去”也是人的需要,上升到国民性就是扯淡了。
因为世界人民完全就是一个dio样,没啥好批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