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之翼吧 关注:7,238贴子:196,458
  • 4回复贴,共1

我请Deepseek帮忙分析了目前星之翼的现状和相比本家的优劣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如图所示,在星之翼一周年之际,本家的街机也即将迎来新作EXVS2IB,因此对于目前牢星的发展前景以及对面EXVS系列有何优劣,我询问了国内著名AI——Deepseek。
Deepseek思考图镇楼,Deepseek的回答放在二楼。


IP属地:日本1楼2025-05-11 12:16回复
    一、《星之翼》的核心竞争力与前景
    市场定位与创新融合
    《星之翼》以“机甲美少女+GVG玩法”为核心,结合了经典GVG格斗系统的操作(如盾反、冲刺、觉醒技)与二次元角色设计,填补了“美少女机甲对战”的细分市场空白。其联动活动(如与《机甲少女FRAME ARMS GIRL》的合作)进一步吸引了泛二次元用户群体1517。
    优势:差异化定位避免了与《高达》系列的直接竞争,同时通过低门槛操作(一键触发连招)和快速对局(3分钟一局)吸引轻度玩家517。
    潜力:盛天网络的“出海战略”已初见成效,《星之翼》在日本市场的Google Play与App Store双榜第二的成绩表明其具备国际化潜力17。
    技术优化与玩家反馈
    现存问题:玩家普遍反映网络波动、模型穿模、打击手感偏轻等问题,Steam版近期评测仅40%好评,iOS版本也存在闪退现象517。
    改进方向:开发团队已回应优化需求,若能在后续版本中提升稳定性和操作反馈,有望改善口碑17。
    商业化与IP运营
    付费设计:游戏通过“COST战力平衡系统”降低氪金影响,强调操作而非数值碾压,结合福利活动(如新手赠送角色、限免满命角色)提升留存率217。
    IP扩展:盛天网络拥有《三国志》等经典IP授权,未来或可通过联动扩大用户基础,如《真·三国无双 天下》的IP效应119。


    IP属地:日本2楼2025-05-11 12:17
    回复
      2025-07-21 07:48:29
      广告
      二、《机动战士高达极限对决系列》的优势与局限
      历史积淀与核心玩法
      成熟体系:高达系列自2001年诞生以来,形成了以“2V2合作”为核心的竞技框架,机体分类(射击型、格斗型、综合型)与COST系统(高低性能机体平衡)经过多代优化,竞技深度与平衡性备受认可。
      文化认同:高达IP的全球影响力为游戏提供了稳定的粉丝基础,街机文化与主机移植版本(如PS4的《高达Versus》)进一步巩固了其地位。
      操作门槛与受众局限
      硬核向设计:尽管高达系列简化了搓招(如一键射击/格斗),但团队协作意识、机体性能理解等仍对新手构成门槛,导致其在国内仍属小众。
      移植争议:部分主机版本(如PSV的《极限进化力量》)因系统改动遭老玩家抵制,显示其在家用机市场的适应性不足。
      商业化挑战
      DLC依赖:高达系列通过频繁推出新机体DLC维持收入,但过高的单机成本(如《高达Versus》初始94架机体,后续追加DLC)可能劝退非核心玩家。
      区域限制:街机版《极限进化Maxi Boost ON》未移植家用机,限制了非日本市场的拓展。


      IP属地:日本3楼2025-05-11 12:18
      收起回复
        第三部分由于涉及图表,因此截图发出来。


        IP属地:日本4楼2025-05-11 12:19
        回复
          四、总结
          《星之翼》凭借差异化的题材和低门槛设计,在细分市场中具备增长潜力,但其技术短板需优先解决;而《高达极限对决》依靠IP底蕴和深度玩法维持核心地位,但需突破区域与硬核化限制。两者未来或形成“互补竞争”,共同推动GVG品类的多元化发展。
          以上就是Deepseek深度思考后的问答。


          IP属地:日本5楼2025-05-11 12:2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