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吧 关注:401,758贴子:1,727,011

生物老咸鱼的防塌房指南:从中二病到实验室耗材的自我修养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生吧日常:'要不要学生物'的灵魂拷问--来自从小学到高中的科研火种们的花式拷问。印象里高考后会集中的有一波来问专业选择的帖子。这里lz作为一个在职博后的老咸鱼,仅从自己的经历,仅介绍自己对生物科研这条路的浅见。
首先,任意一个阶段,成绩都是最简单,最直白,最高效的标准。初中说到了高中再卷,和高中说到了本科再卷,本科先爽-快考研再卷。就算你到时候真的能卷,也不是好策略。因为不同级别的学校,资源/环境天差地别。通常情况,越好的学校越卷,你只要跟着潮流一般的卷,就不会差。相反,周围人都躺了,自己想鹤立鸡群,要先变成鹤再立起来。lz就是一直跟着潮流一般的卷的,虽然一直不是尖端,但是上游还是有的。
对于高中及以下的小朋友们,对生物感兴趣是好事,可以怀揣科研的梦想,努力卷学习。对于大多数人,高考成绩决定了可以到达的平台高度。高考分数=科研世界VIP等级,氪金改命请趁早。在选择中,院校排名绝大多数情况优于专业排名。只有在同水平院校之间选择时,才会考虑专业问题。
📢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成绩是硬通货!成绩是硬通货!成绩是硬通货!
2L开箱专业选择黑匣子,3L解剖普通科研民工的真实成长轨迹


弄清资质再应聘,加强防范不交钱。
IP属地:美国1楼2025-05-13 23:54回复
    引用一下自己最近回一个高中生的帖子
    “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这句话在整个社会发展的背景下是扯淡的,但是在基础学科的科研的范围内还是有一些道理的。因为传统概念上的物理化学基础很难再有巨大突破,所以很多实验室在贴生物,看看最近的物理和化学诺奖就能看到点这种意味。
    这里的结论是你要有本事上前10,至少是985的物理,这边建议你读物理,以后一样可以转生物,但是过程中如果发现对生物没那么大兴趣,研究生阶段的方向选择会比直接读生物多得多。
    只是普通211的话,生物起步也可以。因为生物门槛低。但是这边仍旧不建议啊。因为你普通211起步资源就少,真想做科研就要往上爬,考研压力就大,科研起步就晚,经验就少,各方面劣势就大。不管怎么说,本科起点非常非常重要,这个应该没人质疑。毕竟你不能拿t2的上限去跟t1的下限比。
    至于要不要选生物这条路,楼下结合lz经历继续谈。


    IP属地:美国4楼2025-05-14 00:04
    收起回复
      2025-07-16 23:32:28
      广告
      如上文所述lz就是一直跟着潮流一般的卷的,虽然一直不是尖端,但是上游还是有的。
      大一卷基础课,学分占比大,卷一卷,最后决定了自己上游的GPA。大二大三试图进入实验室,但是资源有限,没有正经做什么。大四在保研和出国中选择了出去看看,做了二流美校的交换生(全美~50),算是正式步入科研门槛,成为全日制实验室打工人。这步是有工资的,不多,但是够花,节约点的能把往返机票都省出来。不是所有的学校都有这种项目,也不是所有的项目都有工资,越好的本科院校这样的机会越多(所以你高考还是要好好考)。还有就是自己和国外老板直接联系询问internship的可能性。
      本科毕业直接审博并不容易,但lz幸运的留在了交换的地方(很多老板骨子里都是好的),一般来讲你本科院校越好,科研经历越丰富,审博机会越大,感兴趣的可以去看专门讨论这个的东西,这里不赘述了(更何况我自己没什么好经验)。两个学期后换了个老板,读完了博。这期间是有工资的啊,一般家庭不必说,贫困家庭都请不要望而却步,NIH的最低标准在大多数州都是够花,有些地方节约点,买车甚至存出个首付都不是问题。更不要说某些学校现在工资很高的。USDA的标准低一些,所以想做植物的朋友们要多考虑一下,这个当然也要看具体实验室的。
      博后的话,当然就不看考试成绩了,而看你在实验室有多卷了。最后lz在申请了7-8个实验室后,拿到了3个半面试,3个offer。去了一个对口的学阀实验室。博后的工资一般要比公司低一点,但是单身的话生活完全没什么需要忧虑的。有挥金如土的习惯的话,那一定也看不上这点工资吧。有孩子还是要操心一下💰怎么分配的。
      下面会在不定期更新lz具体做过些啥,生物科研在实验室都干些啥。下下面会更新本科毕业时国内or外,硕or博选择的一些个人看法。下下下面会说说博士毕业时国内or外,学术or公司。


      IP属地:美国5楼2025-05-14 00:44
      收起回复
        有些小朋友喜欢什么小动物,lz本鱼也是小时候喜欢看动物世界,喜欢那一套《恐龙》杂志,想当考古学家,后续想当科学家。然后20多年过去了,现在应该可以被分类为scientist了吧。
        现在仍旧有人在做动植物分类学相关研究,野外生态观测什么的,但是不是生命科学(biology)的主流。即便是分类学,也不是形态分类学,而是基于基因组的分类学。几个主流概念包括但不限于,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神经生物学,进化发育生物学,生物物理学。。。
        生物实验室现在大体上用下面几大方面的实验,欢迎补充:
        1.养细菌细胞动物植物。2.生化分子(把结晶,做文库也算上)。3.制片成像。4.生信。5.行为。
        以上分类,相当笼统,具体的技术通常需要常年累月的积累,所以不同实验室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常用技术。
        1.养东西
        有些实验室就是研究细菌的,比如发现CRISPR那实验室。大多数实验室养细菌是用来分子克隆的,其中一部分用细菌来表达蛋白。
        除了少部分实验室养细胞表达蛋白。大部分养细胞是作为实验材料,养模式动物植物同理,作为直接的实验材料。还有现在很火的organoid。
        遗传杂交也算进去,因为本质就是就是混着养。lz是做果蝇的,杂交就是把a种雌蝇和b种雄蝇,放在一个管子里,恭喜,你完成了一个杂交实验。
        2.广义上的生化分子
        只要是用移液枪把东西混来混去,加来加去,扔来扔去的实验都可以算进去。花式用枪,用柱子(层析柱也是柱),用珠子,用离心机。。。上qPCR仪(守序邪恶),测序仪(中立邪恶),质谱仪(混乱邪恶),本质都是生化实验,是大多数实验室的中心技术(不一定是核心技术)。简单到分子克隆,准备转基因材料;麻烦到两三天流程的测序文库建立;乃至制作蛋白结晶解结构,都是玩枪的把式。有些实验是直接有产出的比如上述‘三仪’,有些实验是生产下一步实验的材料,比如转基因用质粒。
        3.成像
        看分子级结构的有电镜。常用的有共聚焦。当然还有什么双光子,花式共聚焦什么的。这些都需要你把材料用或不用生化手段处理后,放在合适的容器/玻璃片子上,放在显微镜下(当然也有不用显微镜的,比如一些明显的植物性状),拍照片/视频。
        4.生物信息学
        使用信(写)息(代)学(码)技术分析组学(基因组,转录组,蛋白组。。。。)数据,分析预测分子结构,分析/模型化图像信息。。。。。。。。。。
        5.行为学
        觅食行为,求偶行为等。可能应该放在广义的成像一栏。因为对量化结果的要求越来越高,标准化的视频及其分析才能得到普遍认可。
        还有很多,比如显微注射什么的其他技术,不在上述大类。
        lz自己用的技术会再开楼,作为一个“体系”的例子。


        IP属地:美国6楼2025-05-14 21:45
        回复
          上点干货
          lz是用果蝇做转录调控的。技术有:
          果蝇的产前产后护理,分子克隆,各种测序文库,各种标记成像。
          一般流程:
          设计并用分子克隆手段(PCR,酶切,酶连,Gibson assembly,转化,菌P,中小提质粒,全质粒测序),构建转基因用的质粒。比如CRISPR Cas9用的sgRNA表达载体和做出切口后,同源介导重组用的donor DNA。用来敲除或改变目的基因组区段。lz的生化分子战斗区域(局部)。

          显微注射上述质粒到特定的果蝇卵里(比如CRISPR要用已经构建好的表达Cas9的转基因果蝇)。通过杂交和标记筛选获得,养果蝇的管子们是长这样的,让果蝇晕在上面的CO2板子是长那样的,可见标记的例子是红色荧光的镭射眼(图仅作为p3-dsRed例子)。



          Lin, Nianwei, et al. "A barrier-only boundary element delimits the formation of facultative heterochromatin in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and vertebrates." Molecular and cellular biology 31.13 (2011): 2729-2741.
          有了想要的果蝇就可以做实验了,比如剖了脑子做片子

          这个脑子是自己带标签的,固定完直接封片了。有的脑子还需要染蛋白(IF),染RNA(sm-FISH,HCR-FISH)(在EP管里一顿洗)之后封片。
          有些脑子会经过各种酶的洗礼之后做成测序文库。
          成了片子的脑子会用共聚焦之类的显微镜拍照。

          文库测出来的序列,就需要敲几行代码。很多方向都是多多少少带组学的,自己会一点,至少能跑个pipeline还是比求人方便(自家的都请不动的)。


          IP属地:美国7楼2025-05-15 06:03
          收起回复
            上面已经描述了走学术科研路是个什么样子,那么这是不是你想要的人生方向呢?只要一般卷,就比较稳,但是收入一般,在霉的话,博后在中位数偏上,助理到副教授再往上20-30%。我现在老板是20多个一年,国内的学阀好像拿的更多,前提是你要成为学阀,就需要多卷一些了。
            挣大钱是很难的,路子也是有的,基本上是找对老板,做的项目有很高的转化潜力-》毕业的时候被老板拉进公司成为start up成员-〉做出点东西-》被大公司收购/上市。这个路子野的很,风险大,不是你拼命卷就能一定能卷的出来的。而且不太能指望老板运营能力强,自己要有比较好的运营能力。当然你也可以自己是启动这个start up的实验室的老板。
            还有收入和风险介于两者之间的,就是进入大企业或者已经成型的小企业做标准打工人。现在的企业嘛,基本都是不稳定的工作。
            以上是读生物做生物的大概几条思路。读生物不做生物当然可以,我有本科同学毕业做补习班,教的还是数学,混的风生水起(虽然不能被招安了)。也有博士同学考了CFA,毕业进了投行。你要问他们是否推荐你读生物?
            ------------------------------------------------------------
            考虑来考虑去,还是想以后做生物,怎么选专业?
            4L提到了,如果能去好学校的物理专业,或者数学专业,可以从那里起步,这些专业毕业你会有更多的选择,特别是你觉得听到这两个专业觉得自己手到擒来的情况下。虽然lz的大物成绩还是不错的,但是再让我学下去,我可能会吐,所以lz本鱼不适合读物理,这种可能也是从生物直接起步,会舒服一些。重点是你想不想,能不能给自己留后路。不想(生物一筋)或是不能(其他专业搞不动),就选生物呗。
            为什么推荐物理呢,除了后路外,物理可以锻炼量化,模型化的思维方式,这在从事理科研究工作很有帮助。当然这会导致思维方式和直接学生物的人有出入,甚至我身边就有极端的例子。但大体上因为生物门槛低,后续捡起来的难度比反过来,要小得多。
            不仅本科可以选物理以后做生物,博士接着读物理做生物也是很正常的,我后面坐着的就是个在读的物理系博士生。
            当然物理本科转生物博士肯定没有生升生自然顺利。
            想做生物,选其它专业,我觉得就没什么意思了,比如化学,基本上和生物是平行的了。


            IP属地:美国8楼2025-05-20 22:46
            收起回复
              读生物要不要出国?且不说国内不少职位一般有至少3年海外经历的要求,就只说对于个人阅历,只道听途说,不自己亲身出来看看,我觉得是比较遗憾的。另外,目前生物科研的整体实力,和配套产业的完整性,还是霉高一点。别的国家地区,以我狭隘的眼光看来,不值一提。(虽然后面还是会提)
              那么就以终究会在简历上写一点海外经历为前提,什么时候出。一般而言,出得越早,越容易早的进入尖端学府。直接读霉高,或者读国际高,或者读国际班,或者普通高中自己准备申霉本的人现在都很多。这些都需要家庭财力支持,而且虽然没有高考那么卷,但是也是比较卷的。
              此外就是不花钱的,反而很可能挣钱的博和博后了。到这里就是真正做科研的阶段了。
              从整体上看两边学术圈子差不多,都要看文章,都要看基金,都要看人际。但是细节上实际上是有区别的。比如文章,国内评审招聘是有硬指标的,根据作者位置,杂志影响因子,根据公式算出分数。国外当然也看杂志够不够强,但很少有量化指标。比如人际,都是学阀的天下,但是国内学阀的实质性权力更集中,霉的学阀更多靠的是影响力而不是直接的权力,大小学阀势力分散。国内讲究抱紧大腿,国外多有一些点头之交会很有帮助。
              博后结束是选择回国或者留洋发展的相对自由的时间节点。这个时间节点上只要文章足够多,老板足够牛,国内外高校选择也是自由的,而如果文章不够强,国内选择会受更大的限制,毕竟好一些的同级别院校还是霉多一些,而且上面也说了,国内有的地方是算分数的。
              现在看来如果想博后结束后回国发展,那博士在国内读可以尽早抱上大腿,甚至把自己博后结束后的位置都谈好。当然即便如此,博后期间也不能躺平,毕竟越多文章回来越多帽子,大腿也抱得越稳。如果博士就在国外的话,回国没有现成大腿,学术上会相对自由,但是压力会非常大,容错率较低。
              留洋发展的话肯定是越早出来越好,两边的学术文化有差异,比如对演讲写作的训练什么的,越早出来越容易适应。博后也更容易找到大学阀。
              这里补充一下为什么默认博后在国外做,除了这层开始提到的两点外,目前国内对博后的政策不是很友好。虽然薪资一般很好,但是听到很多是两年之后没有文章或是没有项目基金,很难留下来继续做。生物的话,两年之内发文章是很难的,两年之后换地方就要从头开始,然而大多数项目需要多年积累。
              至于现在生物研究的环境,⏰霉都不理想。哪个更好,我完全无法断言,甚至没有倾向。对于双边的优势和劣势,楼下会继续说。当然这都仅限于现状,对于小朋友们,3/5年,甚至10年后是什么样是完全不可预期的。


              IP属地:美国9楼2025-05-28 21:45
              收起回复
                lz加油更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5-06-20 19:06
                回复
                  2025-07-16 23:26:28
                  广告
                  还不太懂。楼主是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专业吗?生物工程的生物制药会不会好些?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5-06-22 01:32
                  收起回复
                    楼主讲得很好,真的解决了很多疑惑
                    但想问下生物信息学是否比传统生物更有优势?本人今年高考报志愿在纠结生物信息学和生物医学两个专业的选择,个人想研究抗衰老或肿瘤癌症的治疗但不知道用什么专业往这个方向走,感觉生物医学更倾向这个方向但生物信息学的就业更有优势薪资更高,个人还是偏向进大厂,不知道怎么选择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5-06-27 18:10
                    收起回复
                      好厉害呀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5-06-28 00:50
                      回复
                        老咸鱼好像忘了生物方向范围内的专业选择问题。
                        有小盆友看了这么多鼓(劝)励(退)的内容还是一颗红心向生物,那在生物方向这个大坑里怎么找到自己的小窝呢?
                        生物做起来大致只有干实验(dry lab)和湿实验(wet lab)两个大类。具体的技术,6L有讲。干实验一般就是指生物信息学,做码农。湿实验就是其他那些会弄湿你的手(手套)的,搬砖工。
                        在湿实验的大概念下,生命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医学(不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工程,生物药学。。。这些专业在本科阶段几乎没有区别,专业课会有细微区别,但是不会差很多,本质都是围绕6L说到的除生物信息学外的技术的。研究生阶段可能教学方面,工科的重点和理科的重点会有一些不一样,但其实还是由加入的实验室决定的,比如lz现在的实验室放以上哪个专业都说得过去,老板本身隶属于分子生物系和整合基因组学所,两个平行学院,实验室的学生有物理系的,有生物与化学工程系的,有分子生物系的,博后们的学位就更五花八门了。综上,lz个人是不知道你本科选这些专业能学出什么差别来的。而之后要选的是实验室而不是专业,实验室在哪个专业/学系/学院挂靠,你自然就是他们的人了。
                        不太一样的是生物信息学,后面应该会有不少编程课(大概)。纯生信实验室是纯纯的码农农场。
                        本科阶段的话,生信进实验室更容易一些,因为生产资料只要一台电脑,甚至办公位都不是刚需。博士阶段做生信要尽量雨露均沾,就是尽量多的和不同方向的人合作,除了主(老)人(板)的任务,自己也可以找人合作。毕业时想进厂可以有更多选择。
                        但是对于想解决生物学问题,对科研有热情,打算在院所做的同学们,这边建议从湿实验方向直接入手,尽早积累经验,生信对于湿实验玩家来说只是工具。因为纯生信实验室不具有自己生产原始数据的能力,项目的主动权在于合作的湿实验室手中。更不要说湿实验室的人一样可以学生信技术,可以找(工具)人合作,还有D指导和GPT这种强大装甲,lz就已经在电脑前枯坐了一周了。也并不是说只有湿实验室才能独立自主的做科研,毕竟alphafold才拿诺奖,但是这样的实验室毕竟不多。
                        当然,自己动手有局限性,lz枯坐调参数的脚本初稿还是从家里求来的,自己辅以GPT也能完成,就是会慢不少,那些调用的包也不是能信手拈来的。
                        老咸鱼鼓励不管什么专业,尽早进实验室,切身了解这个行当,即使根据自身理解转变学习方向,专业方向,就业方向。单说专业方向,按lz上述科研路线,仍有本科毕业和博士毕业时的大范围重新选择机会(读硕的话可以再加一次)。包括干湿反转,虽然lz只听过湿转干的,还没听说过干转湿的。比如孩他妈就是本科湿,博士轮转3湿1干(国内博士好像没有轮转这种功能?),最后选了唯一的干(还穷的)实验室。大概湿的,大体上还是苦吧。。。


                        IP属地:美国14楼2025-06-28 01:14
                        回复
                          我现在有这么一种心态,大学本科先学生物,然后本科4年足够搞清楚自己到底适不适合了吧,如果真不适合这条路,研究生再换到农学水产动物学兽医之类的宏观生物专业,这种想法可取吗?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5-06-28 19:28
                          收起回复
                            楼主了解大学吗,我感觉吉大生物不错,目前志愿也有可能被中南大学录取,然后中国海洋大学兜底,湖南那边生物咋样?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5-06-29 18:41
                            收起回复
                              2025-07-16 23:20:28
                              广告


                              IP属地:美国来自iPhone客户端17楼2025-07-01 00:0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