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吧 关注:3,145,658贴子:12,818,565
  • 6回复贴,共1

艺术摄影的创作方式能给普通人带来什么启发?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上一个帖子反响还行,所以我再继续写一个。本贴主要分享一些我认为很有意思的摄影创作手段,关于摄影师本人的艺术理念以及借由这些手段拍摄出来的作品具备什么样的艺术价值等等,我只能做一些基于自我知识架构的推测,也许与摄影师本意有所背离。这主要是为了激发更多人对艺术创作手段的感知,我们一开始可以从这些摄影师所使用的器材道具去思考拍摄手段的创新路径,但更重要的是理解其“行为艺术”的本质。





IP属地:广东1楼2025-05-24 15:51回复
    如果你观看后产生了“这么拍有什么意义”之类的疑问,可以先去看我之前写的这个艺术摄影发展史的帖子。
    https://tieba.baidu.com/p/9660868655?pid=151993963173&cid=0#


    IP属地:广东3楼2025-05-24 15:54
    回复
      2025-07-26 00:33:3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1.索尔雷特:利用长焦镜头对抽象画作构图和笔触的模仿

      索尔雷特:被认为是“新彩色摄影”流派出现之前最重要的三位彩色摄影师之一,和另外两人擅长使用色彩给观众带来情绪引导的创作理念不同的是,他只是在用摄影的方式创作自己的抽象画作。他毕业于艺术院校,热爱抽象主义对绘画本质(点线面、色彩)的探讨,生活中长期基于爱好绘制该类型作品。



      索尔雷特主要在自己居所附近的街道进行街头摄影,和大部分使用35mm、50mm镜头拍摄的街头摄影师不同,他通常使用100mm以上的长焦拍摄,在这里他利用了长焦的画面压缩特性,使图片更加扁平化、接近于当时已经脱离注重透视、技法的现代主义绘画,他的照片通过拍摄雨滴、玻璃、阴影形成大片虚焦、反射、模糊,意在模仿油画笔触。长焦摄影因为视角极窄,通常很难拍摄出主体-背景之外的第三个以及更多平面,但他的很多作品都突破了这一点。


      IP属地:广东4楼2025-05-24 15:56
      回复
        2.都筑响一:通过朋友的朋友,朋友的朋友的朋友……寻找拍摄对象

        都筑响一是一名以图书编辑为主业的当代摄影师,代表影集有《Tokyo Style》(拍摄普通人的住宅内部真实状况)、《珍日本纪行》(拍摄不为人知的小众文化景色)、《IDOL Style》(分别拍摄、对照诸多地下偶像与她们粉丝的居所),拍摄《Tokyo Style》的缘由是他认为大部分人不会真的居住在生活杂志中那种整洁精致的房间里,意在减轻观众对生活的焦虑和自卑感。立项后他首先找了自己的朋友,去朋友家拍摄,再经过朋友的介绍,去朋友的朋友家拍摄,这样链式传播下去,最终拍摄了一百户以上陌生人的房间。




        IP属地:广东5楼2025-05-24 15:57
        回复
          3.托马斯·迪曼德:根据照片搭建模型,拍完即毁

          托马斯·迪曼德并不直接拍现实世界,他既是摄影师也是装置艺术家,他的流程是:收集一张现实世界中存在的重要照片或图像(常是新闻照片、政治事件现场、公共空间),用纸张和卡纸,1:1 手工搭建出这个场景的三维模型,然后拍摄这个纸模型,使其看上去像“真的场景”。
          拍摄结束后模型也会被毁灭——留下的只有照片。通过这样的表现方式,他质疑了图像的真实性,同时也在暗示人对历史的记忆,其实是被空间和图像塑造的。




          IP属地:广东6楼2025-05-24 15:59
          回复
            4.杰夫沃尔:对油画的解构与再构成
            杰夫沃尔是使用大画幅相机拍摄、追求极致画质的著名摄影师之一,这些用大画幅拍摄出来的作品通常都会被打印成边长超过1米的巨幅陈列在博物馆中,照片中的人物有时候甚至和看展观众身高等同,为了更好的光影效果,他还把照片做成灯箱,所以从网络和画册很难感受到照片实际的效果。我们很难复刻这一流程,但使用投影仪播放底片或者高画质数码照片、切实感受自己作品的魅力也许是能做到的,如果模仿托马斯·迪曼德,还可以把投影的效果再度翻拍下来。

            比起器材设备,杰夫沃尔对名画的解构、重构可能更值得学习。他的这张《女人像》模仿了画家马奈的名画《女神游乐厅的吧台》,后者在主角-对比角色-背后镜中群像的构图位置上超凡脱俗,完全不同于大部分古典名画,绘画者不存在于镜像中的用意也引人深思,而杰夫沃尔的照片在模仿的基础上做了非常巧妙的调整,挪动了各个角色的位置、引入了拍摄使用的相机和摄影师本人,而观众的视角又是相机的视角,形成了极具违和感的悖论画面,产生了一种心理压迫与沉浸感。


            下面这张《失眠》也非常有趣,但我尚未能够完全解读该照片,仅仅是从标题和画面感受到一种心理困顿、现实抽离和存在焦虑,照片中角色为何要睡在厨房地面而不是床上,是否表达了一种被排离原有社会位置的状况?干净的厨房与失眠的人是否表达了当代人无法从循规蹈矩的生活中找到存在意义?杰夫沃尔在访谈中则提到,这幅图像反映的是:都市中产阶级的空虚、生活空间中的“异化感”、夜晚带来的孤独与不安全感、人类无法逃离意识的囚笼。


            IP属地:广东7楼2025-05-24 16:04
            回复
              后面还有几个摄影师的稿子没写,之后再发


              IP属地:广东8楼2025-05-24 16: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