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部吧 关注:38,723贴子:3,267,154

混沌奥义,我无知也。一贴讲完【九流三教,诸子百家】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视频来自:百度贴吧


IP属地:广东1楼2025-05-29 08:45回复
    ❶,
    ?,O,域/场/界,门,纲,目,科,属,种。
    ❷,
    有文字之前,是没有文字。
    有符号之前,是没有符号。
    在有人类之前,是没有人类。
    在象帝之先,之先的之先呢?在之前的之前呢?
    之前的阶段,我暂且用问号【?】来形容。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深度探索,极限究竟,
    逆向寻根溯源,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❸,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不其然乎!
    朴未散而器象一致,朴既散而器象万殊。
    有方有圆,俄成形于梓匠,
    无小无大,咸得意于羲图。
    于以见制器之方,于以见尚象之义。
    必审有益之象,岂陈虚设之器。
    故曰,圣人立成器,以为天下利!
    所以说,聖人创建名相/文字符号,用来体现【物,名】,并赋予其读音。
    于是乎,就有了形、义、音,也即是【字形,所指之物,读音】。
    ❹,
    混沌态,是朴态,是究竟圆满态⭕,就像一块未经切割的原木,又像一个完整的、尚未切开的西瓜。
    人之初,混沌鸿蒙,
    如未经雕琢的玉璞,如未经切割的原木。
    尚未雕琢,尚未切割的时候,它就蕴含着各种各样的可能性、无限种的可能性!
    ❺,
    复归于婴儿,复归于人之初。
    复归于太极,无极,真空,混沌,无限种可能性。
    ❻,
    大道不器,大德不官。
    真空妙有,无中生有。
    升维至朴态,无为态/原始态,无限种可能性!
    降维至器态,有为态/人为态,变现为局限性!
    ❼,
    【?,O】这是个什么态?
    你觉得是什么态,它就是什么态。
    不同人,不同觉悟,不同看法,不同结果。
    但是,它超越了【一真法界,真空,无,道,终极母体,终极本源.....】等等概念和名相的禁锢。
    ❽,
    【?,O】包罗万象,无所不包。
    九流三教,诸子百家,
    各种学科,具在其中!
    其积极意义就在于〖超越一直以来固有的概念,定义,名相〗,从而从各种各样中,超越+解脱出来。
    ❾,
    继续再更上一层楼,复归于【混沌,我無知也】。
    我的能知能觉的功能,能识别,能概念,能定义,能命名,能说会道.....等等的功能,都是由〖?,O〗它赋予我的。
    它让我知,我才能知。
    它让我知多少,我才能知多少。
    它让我没了,我也就没了!
    ❿,
    明知不可奈何,而安然若素!
    混沌O经,我無知也。
    心无挂碍,自在逍遥。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5-05-29 09:21
    收起回复
      2025-07-25 15:50:3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混沌O经,百家归O】
      ——弘O师弟——
      儒门释户道相通,
      诸子寻根一祖宗。
      树大开枝还散叶,
      百家奥义是⭕同。

      无论是一家之言,
      还是百家之言,还是千万家之言,
      归根究底,寻根溯源,
      终究还是复归到【终极母体,公有老家】。
      复归于O,复归于?,复归于未知。
      如果,用数学公式来做表达的话,就是:
      终极统一场⭕=可知ⁿ+不可知ⁿ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5-05-29 09:27
      收起回复
        【O】学,它究竟是个什么学?
        你觉得它是什么学,它就是什么学。
        海纳,地藏,天包,道容,O生。

        如果,你觉得,
        它是大海,它就是大海,海阔任鱼跃;
        它是天空,它就是天空,天空任鸟飞;
        如果,你觉得,它是道/超道,都可以!
        随意随喜,随你开心,怎么都可以!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5-05-29 10:50
        回复
          【地藏菩萨】
          ❶,身份地位:
          佛教四大菩萨之一,梵文名Kṣitigarbha,意为“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
          ❷,核心德业:
          以“大孝”和“大愿”著称,发愿“地狱未空,誓不成佛”,救度一切罪苦众生,尤重地狱众生。
          ❸,主要事迹:
          过去世中多次救度地狱中的母亲,立誓普度六道众生。
          佛经记载其四大本缘,如婆罗门女救母、光目女誓愿等,彰显孝道与悲愿。
          ❹,信仰道场:中国安徽九华山为其应化道场,相传新罗王子金乔觉(地藏比丘)为其化身,肉身不坏,建塔供奉。
          ❺,形象特征:
          常见沙门形(比丘相),左手持宝珠(表智慧),右手执锡杖(表戒行),坐或立于莲花上。
          ❻,经典依据:
          1,《地藏菩萨本愿经》详述其本愿功德;
          2,《地藏十轮经》《占察善恶业报经》等阐扬其救度法门。
          ❼,特殊称号:
          因愿力宏深,被尊为“大愿地藏王菩萨”或“幽冥教主”,主摄地狱救度。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5-05-31 10:22
          收起回复
            关于【大智大慧,文殊菩萨】
            ❶,七大智慧
            文殊菩萨作为佛教四大菩萨之一,被尊为“大智文殊师利菩萨”,其智慧体系以“七大智慧”为核心,涵盖认知、思辨、表达等多维度能力。
            以下是具体阐释:
            1. 广大慧
            指全面理解佛教经典与论义的能力,能无障碍地融会贯通各类教义,适用于广泛的知识领域。
            2. 甚深慧(空性慧)
            洞察万物本质的智慧,即对“空性”的证悟。这种智慧能超越表象,直指宇宙人生的终极真相。
            3. 明辨慧
            能解读经典中隐含的深奥教义,甚至领悟“言外之意”,体现对复杂思想的精准把握。
            4. 敏捷慧
            快速反应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在应对突发疑问或复杂情境时展现高效思维。
            5. 写作慧
            卓越的文字表达能力,包括文章构思、文采展现等,常用于弘扬佛法或著述经典。
            6. 辩论慧
            通过逻辑论证阐明佛理,破除谬误。文殊菩萨在佛教经典中常以辩才无碍著称。
            7. 演讲慧
            以感染力强的语言传播佛法,启发听众。如经中所述,文殊菩萨的演说能令闻者“醍醐灌顶”。
            ❷,象征与表法
            1,智慧剑:斩断无明烦恼,象征智慧的锐利与决断。
            2,青狮坐骑:代表智慧威猛无畏,能降伏一切邪见。
            3,五髻顶冠:部分文献提及象征五种佛智(如法界体性智等),体现智慧的圆满性。
            ❸,实践意义
            文殊菩萨的智慧不仅用于修行,也适用于世俗生活,如学业精进(文殊菩萨与学业)、矛盾化解等,被誉为“三世诸佛智慧的总集”。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5-05-31 10:25
            回复
              真正的圣人,必须具备的几个条件:
              智慧超群,德行高尚,经世济民,利益天下苍生。
              简而言之,就八个字:
              德才兼备,利益众生。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5-05-31 10:32
              回复
                【佛】
                佛,通常指佛陀【释迦牟尼佛】,也泛指觉悟达到涅槃境界者。
                在文化中,佛象征智慧与觉悟,代表着对宇宙真理的深刻理解;
                佛的教义强调慈悲与宽容,教导人们以爱和宽容待人;
                佛也象征解脱与安宁,如阿弥陀佛象征无量光明和寿命,信徒希望通过念佛修行往生极乐世界;
                佛的名号传达着对真理和智慧的向往。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5-05-31 11:14
                回复
                  2025-07-25 15:44:3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一,关于【聖人】,简述版本:
                  圣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指品德高尚、智慧超凡、知行完备、利益众生的至善之人,通常以儒家推崇的孔子为代表,但广义上也涵盖道家、佛教等不同领域中被尊崇的典范人物。
                  ❶圣人的核心定义与特征
                  1,基本内涵
                  ①品德与智慧的极致:圣人需兼具“立德”(道德楷模)、“立功”(功业成就)、“立言”(思想体系)三大标准,即“三不朽”。
                  ②汉字“聖”的构字解析:
                  上“耳”象征闻道通达,上“口”代表教化大众,下“王”体现神通三才天地人,统率万物之德,强调其传播真理与德行实践的能力。
                  ❷,儒家视角下的圣人
                  孔子为公认的“至圣”,孟子为“亚圣”,尧、舜、禹等上古帝王因德行被追认为圣人。
                  儒家强调圣人需通过后天修养(如荀子所言“涂之人皆可为禹”)而非天生神性。
                  ❸,其他领域的圣人分类
                  1,道家:先天圣人(如盘古、女娲)与后天得道者(如老子)。
                  2,佛教:佛、菩萨等证悟者(如“西方三圣”)。
                  3,历史人物:如“诗圣”杜甫、“医圣”张仲景等,指某一领域的顶尖人物。
                  ❹,圣人的社会功能
                  1,道德教化:通过言行典范影响后世,如孔子整理六经、创办私学。
                  2,文化象征:成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杆,如梁启超所称“两个半圣人”(孔子、王阳明、曾国藩)。
                  二,关于【聖人】的详述版本:
                  迟点,我再仔细说。
                  三,上面的简述版,也已经基本,大概,差不多可以了。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5-05-31 16:06
                  收起回复
                    天道酬勤,厚德载物。
                    勤劳致富,耕读传家。
                    艰苦奋斗,丰衣足食,自力更生。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5-06-01 17:37
                    收起回复
                      末法时代,以证入门,以戒为师。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5-06-01 19:11
                      回复
                        起心动念,言行举止,
                        有选择,有分别,
                        有言行举止,就有因果业报!
                        因果业报,没有好坏、是非、对错之分。
                        所以说:
                        祸福无门,唯人自召。
                        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一场游戏一场梦,
                        人生无常,世事难料。
                        因缘际会,因缘和合,
                        缘起缘落如潮水,缘聚缘散如烟云。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5-06-11 11:07
                        收起回复
                          正法,是一。
                          像法,是二。
                          末法,是三。
                          魔法,是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亿.....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5-06-11 11:15
                          收起回复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❶,四恩:天地恩,国土恩,父母恩,师长恩。
                            凡此四者。皆宜回向以报之!
                            ❷,三🈶:有情者,🈶识者,🈶缘者。
                            凡此三者,道则亲之!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5-06-11 12:40
                            回复
                              2025-07-25 15:38:3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❶,
                              正法,是一。
                              像法,是二。
                              末法,是三。
                              魔法,是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亿.....
                              ❷,
                              法运演变:
                              正法时代,没有争论。
                              像法时期,二元分裂。
                              末法阶段,四分五裂。
                              魔法阶段,众说纷纭。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5-06-11 17:0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