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医不是科学,而是一种文化
中医的理论基础是阴阳五行理论,中医的诊断方法望闻问切,中医的理论宝典是几千年前的《黄帝内经》。最关键的是这些上千年都没变化过。
要么你认为今人不如老祖宗,或者中医根本就是外星人传授的,否则怎么可能千年不变?
2004年,为了加强对植物药的安全使用和监管,欧盟出台了《传统植物药注册程序指令》,要求所有植物药生产企业必须在2011年4月30日前完成注册,否则不允许在欧盟境内销售和使用。实际上,欧盟规定的这一注册程序是一个简化程序,这一程序已经对来自中国或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的传统植物药网开一面了,不要求像其他药物一样进行安全和功效测试,而只需要提供应用年限证明,证明药物对声称可以治疗的疾病有效。同时,该指令还向企业提供了7年过渡期。但即便是这样一个最低的要求,这样一个简化的注册程序,中国企业也没有一个能完成注册。
中医药的支持者最常用的说法就是“我曾经得了XX病,就是看了XX中医吃了XX中药后,才好的”。这和“我吃了黄体酮才保住胎”的说法是一个性质。
这些人都是把“前后关系”和“因果关系”混为一谈。由于中国人向来缺乏逻辑训练,所以即便是一些有高学历或高名望的人都难免掉进这样的逻辑陷阱,更别说普通人了。
真实情况是:许多疾病可以自愈,那苦味的药汤你可能白喝了
以感冒为例,感冒属于“不治之症”,就是说目前没有找到能治愈的办法(有些西药可以缓解症状,但不治病);但是感冒又是典型的可以自愈的疾病,亦即过一到两周这个病就自己好了。在感冒自愈之前,如果你喝了中药板蓝根,等病好后你就会误以为是板蓝根治好了你的感冒。有的人喝了板蓝根后当时就觉得“好多了”,这其实很可能是那一碗热水的作用以及你的自我心理暗示。
大部分疾病像感冒一样可以自愈,那些不能自愈的疾病也不会导致人种灭绝。即便没有中医药,我们的祖先也不会死光光,倒是享受了最好的中医药服务的皇家子孙甚至夭折率比普通人家还高:康熙20个女儿有12个夭折、36个儿子有16个没活到15岁;乾隆皇帝的27名子女平均寿命24.2岁;据溥仪《我的前半生》根据玉牒统计,在道光皇帝时代皇室里“未成年的死亡率是……百分之四十五”。这么高的夭折率可能与滥用中医药的毒副作用有关。
在中国,中医药可以在不做“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的情况下大行其道,但是中医药想要走出国门就没那么容易了。在欧美,一种药想要上市,必须提交包括理化、生物或微生物、药理、毒理、临床试验结果在内的资料。但是如文章一开始介绍的,在2004年,欧美相继对植物药放宽准入门槛,不过美国仍要求必须做“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欧盟则连临床试验都不要求必须做,但要求提供可以与临床试验结果等效的历史应用资料。即便放宽门槛至此,也没有任何一种中医药能成功闯关,中药在欧美只能被当作普通食品出售,不得标榜任何疗效。
面对国际主流医学的不承认,中医药的支持者又拿出了“我们自成体系”的借口。但这是典型的诡辩。你可以说中医药的理论自成体系、中医药的手段自成体系、甚至中国人的身体自成体系,但唯独不能说中医药的疗效也自成体系,疗效只有有效和无效两种可能,你中医药要么有效,要么无效,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用“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检查一下就知道了。
,为了让中医药产业冲出大陆,实现全球市场的经济效益最大化,中医药厂商和研发机构在2004-2011年已经竭尽所能了。
目前中国有众多中医研究所,中医协会,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全国没有一个独立、纯净以中医医术存在的中医院),应该承担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的责任,而不只是从传统古典哲学中去寻找灵感。
科学是一套方法论,照着做的就是科学的,不照着做的就是不科学的,中医没有照着做,那么说它不科学是非常客观的评价。并不含有贬义。
医学首先是一门技术,在做好了本职工作之后才能谈里面的文化积淀,而不是反过来。谁都没有否定中医里面可能有有用的东西,但是重点是如何把这些有用的东西从大量无用甚至有害的东西里面挑出来。
现代医学当然不完美,但是循证医学的研究方法给了它进步的可能,科学的研究方法给了它剔除自己错误的可能。
对比中医,几千年来有什么理论被证明是错误的或者是被剔除出体系么,没有进步能力的学科,有什么本事让人们相信它?
中医的理论基础是阴阳五行理论,中医的诊断方法望闻问切,中医的理论宝典是几千年前的《黄帝内经》。最关键的是这些上千年都没变化过。
要么你认为今人不如老祖宗,或者中医根本就是外星人传授的,否则怎么可能千年不变?
2004年,为了加强对植物药的安全使用和监管,欧盟出台了《传统植物药注册程序指令》,要求所有植物药生产企业必须在2011年4月30日前完成注册,否则不允许在欧盟境内销售和使用。实际上,欧盟规定的这一注册程序是一个简化程序,这一程序已经对来自中国或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的传统植物药网开一面了,不要求像其他药物一样进行安全和功效测试,而只需要提供应用年限证明,证明药物对声称可以治疗的疾病有效。同时,该指令还向企业提供了7年过渡期。但即便是这样一个最低的要求,这样一个简化的注册程序,中国企业也没有一个能完成注册。
中医药的支持者最常用的说法就是“我曾经得了XX病,就是看了XX中医吃了XX中药后,才好的”。这和“我吃了黄体酮才保住胎”的说法是一个性质。
这些人都是把“前后关系”和“因果关系”混为一谈。由于中国人向来缺乏逻辑训练,所以即便是一些有高学历或高名望的人都难免掉进这样的逻辑陷阱,更别说普通人了。
真实情况是:许多疾病可以自愈,那苦味的药汤你可能白喝了
以感冒为例,感冒属于“不治之症”,就是说目前没有找到能治愈的办法(有些西药可以缓解症状,但不治病);但是感冒又是典型的可以自愈的疾病,亦即过一到两周这个病就自己好了。在感冒自愈之前,如果你喝了中药板蓝根,等病好后你就会误以为是板蓝根治好了你的感冒。有的人喝了板蓝根后当时就觉得“好多了”,这其实很可能是那一碗热水的作用以及你的自我心理暗示。
大部分疾病像感冒一样可以自愈,那些不能自愈的疾病也不会导致人种灭绝。即便没有中医药,我们的祖先也不会死光光,倒是享受了最好的中医药服务的皇家子孙甚至夭折率比普通人家还高:康熙20个女儿有12个夭折、36个儿子有16个没活到15岁;乾隆皇帝的27名子女平均寿命24.2岁;据溥仪《我的前半生》根据玉牒统计,在道光皇帝时代皇室里“未成年的死亡率是……百分之四十五”。这么高的夭折率可能与滥用中医药的毒副作用有关。
在中国,中医药可以在不做“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的情况下大行其道,但是中医药想要走出国门就没那么容易了。在欧美,一种药想要上市,必须提交包括理化、生物或微生物、药理、毒理、临床试验结果在内的资料。但是如文章一开始介绍的,在2004年,欧美相继对植物药放宽准入门槛,不过美国仍要求必须做“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欧盟则连临床试验都不要求必须做,但要求提供可以与临床试验结果等效的历史应用资料。即便放宽门槛至此,也没有任何一种中医药能成功闯关,中药在欧美只能被当作普通食品出售,不得标榜任何疗效。
面对国际主流医学的不承认,中医药的支持者又拿出了“我们自成体系”的借口。但这是典型的诡辩。你可以说中医药的理论自成体系、中医药的手段自成体系、甚至中国人的身体自成体系,但唯独不能说中医药的疗效也自成体系,疗效只有有效和无效两种可能,你中医药要么有效,要么无效,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用“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检查一下就知道了。
,为了让中医药产业冲出大陆,实现全球市场的经济效益最大化,中医药厂商和研发机构在2004-2011年已经竭尽所能了。
目前中国有众多中医研究所,中医协会,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全国没有一个独立、纯净以中医医术存在的中医院),应该承担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的责任,而不只是从传统古典哲学中去寻找灵感。
科学是一套方法论,照着做的就是科学的,不照着做的就是不科学的,中医没有照着做,那么说它不科学是非常客观的评价。并不含有贬义。
医学首先是一门技术,在做好了本职工作之后才能谈里面的文化积淀,而不是反过来。谁都没有否定中医里面可能有有用的东西,但是重点是如何把这些有用的东西从大量无用甚至有害的东西里面挑出来。
现代医学当然不完美,但是循证医学的研究方法给了它进步的可能,科学的研究方法给了它剔除自己错误的可能。
对比中医,几千年来有什么理论被证明是错误的或者是被剔除出体系么,没有进步能力的学科,有什么本事让人们相信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