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吧 关注:403,397贴子:1,727,482

回复:浅谈核质病毒 生命的灰色地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丨噬人梦魇 正痘病毒属Orthopoxvirus
这大概是最负盛名的核质病毒之一。含有十三个种,多个分离物已经完全测序,分为个亚支系,欧非正痘病毒与北美正痘病毒。在自然界里,它们的感染范围相对狭窄。大多数的感染是串到全身的,而且可能是致命的。大多数正痘病毒的自然宿主是未知的,但它们在实验上的用途多一些。
病毒颗粒呈砖形,约200×200×250纳米。它们的传染是抗乙醚的。
每当人们提起正痘病毒,就不可避免的提到一个经典ip,天花病毒Variola virus。它们可能起源于古埃及或古印度。它似乎是一个漏洞般的存在,传染力高的同时致死率也非常惊人。通过空气传播。患者一般在染病后的12天内,出现包括发烧、肌肉疼痛、头痛等类似普通感冒的症状。几天后,口咽部分的粘膜会长出红点,身体多处地方会长出皮疹。天花病毒引起的疹子是充满液体(组织物而非脓包)的肿块,中央凹陷,像涟漪一样向外展开。
大约百分之九十的主天花患者(还有一个次天花,死亡率小于等于百分之一)都是上文的典型案例。缓和型天花主要出现在接种过疫苗的人身上,死亡率会降低,以至于很多人把它和水痘搞混。在古代我国,曾经采用过种痘(不是疫苗😡,人痘接种法)的方法治疗天花,死亡率可降到百分之二。
最后就是恶性天花和出血性天花,较为罕见,但死亡率最少百分之九十五!
此外,在二十世纪,天花病毒杀死了三到五亿人,这远远超出因为战争而死的人。
在1796年,爱德华詹纳发现挤牛奶的女工都患有牛痘,而他们都不患有天花。而牛痘的致死率远不如天花,于是他就发明了疫苗,把牛痘注射到人体内,这样来对抗天花。那原因是什么呢?它们是同属的,且还是双链dna病毒,导致变异频率并不大,所以免疫系统就记住了()在现代天花疫苗出现之前,牛痘一直是一种天然的疫苗。爱德华詹纳也被称为免疫学之父。1977年,世卫组织举办了一次全球接种天花疫苗,最终在1980年5月8日,天花病毒被灭绝(并没有全灭绝,由于销毁日期越推越迟,美俄两国坚决反对销毁,最终2002年保存于两国)。


IP属地:黑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20楼2025-06-01 13:53
回复
    补一张天花病毒的图


    IP属地:黑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21楼2025-06-01 13:54
    回复
      2025-07-26 22:51:3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我就是做ASFV的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22楼2025-06-01 21:03
      收起回复
        禽痘病毒属Avipoxvirus
        包裹,砖形病毒,大小约为330x280x200nm。
        线性,dsDNA基因组约300kb。线性基因组两侧是倒端重复(ITR)序列,其末端是共价闭合的。G+C含量百分之二十八到三十一。
        类似痘的疾病已经感染了超过278种鸟类,横跨23个目,实际感染的数量可能远比报道的要多。它们会引起常见的症状,皮肤和呼吸道(肠道)疾病,取决于感染部位。死亡率从低到百分之八十不等。病毒尚未分离,但临床症状的相似性表明了病因的联系。
        在养殖的家禽中,感染会导致生育能力受损,生长速度变慢等。在野生禽类中,感染会导致易于被细菌感染,视力和觅食能力减弱,从而使其易于被掠食者捕食。
        该病毒主要有节肢动物传播,通过直接接触或者气溶胶。
        没有证据表明禽痘病毒属引起的感染是人畜共患病,因为它们在鸟类细胞培养中生长很旺盛。但在哺乳动物细胞(细胞系)中却不尽人意。


        IP属地:黑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23楼2025-06-02 05:47
        回复
          山羊痘病毒属Capripoxvirus
          病毒颗粒成砖状,约300×270×200纳米,对胰蛋白酶和乙醚敏感 dsDNA基因组约为150–154 kbp 编码147–156个基因
          引起家牛 绵羊和山羊的疾病 牛会出现乳汁减少 继发性乳腺炎 流产和不孕不育 死亡率通常小于百分之十 羊羔和小山羊易于被感染 死亡率可达百分之五十 会引起块状皮肤病 可由节肢动物 直接接触或者其他传染媒介 没有证据表明它是人畜共患病


          IP属地:黑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24楼2025-06-02 08:08
          回复
            顶顶顶顶顶顶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25楼2025-06-02 08:46
            收起回复
              属Centapoxvirus
              它们是典型的痘病毒 卵圆形 核心为哑铃型 它们的大小约为150 x 250 nm 乙醚敏感性尚未可知 它们明显与正痘病毒相似 但没有与痘苗病毒或风疹病毒的血清学交叉反应报告 dsDNA基因组范围约为175 kbp(YKPV)至204 kbp(MMPV),编码约186或206个基因;G+C含量为25–30%
              包括两种病毒 YKPV与MMPV YKPV是从中非共和国收集的蚊子中分离出来的,但尽管是从昆虫中分离出来的病毒,它并不把虫子作为最终宿主 在感染实验中 YKPV在脑内接种的新生小鼠中,摩尔曼斯克痘病毒导致了100%的死亡率,尽管最终宿主仍然未知
              没有证据表明它们是人畜共患病 但第三种相关的未分类病毒NY_014已从一名人类肾移植患者中分离出来


              IP属地:黑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26楼2025-06-02 13:28
              回复
                鹿痘病毒属Cervidpoxvirus
                砖状病毒,大小约为250-292 × 179-187 nm。关于感染的乙醚敏感性尚不清楚。双链dna基因组约166~177kbp,编码169~170个基因,G + C 含量约为 27%。
                已确认与美国自由放养的驼鹿的感染有关
                疾病的特征是角膜结膜炎,可能涉及角膜溃疡,以及面部、鼻子、口腔和冠状带周围的硬皮皮肤病变。伴随生殖器损伤及嗜睡症。疾病在野外的意义尚不清楚,但已经注意到与感染相关的死亡率,其中小鹿可能最容易受到感染。在北美的驯鹿中也报告了类似的感染,但没有分离出病毒。


                IP属地:黑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27楼2025-06-05 18:18
                回复
                  2025-07-26 22:45:3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Crocodylidpoxvirus鳄痘病毒属
                  病毒颗粒呈砖状,大小与正痘病毒相似,为160 × 200 × 230 nm,但有圆角,并有一个哑铃形的核心,有两个侧体。然而,表面形态更像副痘病毒。关于感染的乙醚敏感性尚不清楚。
                  双链dna基因组大约190 kbp,编码约173个基因;G+C含量为62%。基因组的中心部分在很大程度上与正痘病毒的基因组一致,但也包含14个功能未知的基因,这些基因破坏了这种一致性。两个末端区域包含48个功能未知的基因,其中大多数在其他痘病毒属中没有可识别的对应物。
                  第一个物种在津巴布韦的尼罗鳄中被分离出来,在全球范围内的鳄鱼也有类似的报道,特别是在南美,澳洲和非洲南部。这些病毒只感染人工养殖的鳄鱼,并不感染野生个体。主要影响幼崽。症状为皮肤病变和表皮囊肿,有些还报告了口腔、眼睛和鼻孔周围的溃疡。发病率高死亡率低,但某些疫情中死亡率高达百分之三十。
                  没找到图抱歉 找到了会发在下面


                  IP属地:黑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28楼2025-06-05 18:29
                  回复
                    痘病毒属Leporipoxvirus
                    病毒粒子为砖状,大小约286 × 230 × 275 纳米,通常与正痘病毒无法区分以至于他们一开始被归入正痘病毒属。对乙醚敏感。双链dna基因组的长度约为160 kbp和162 kbp,编码约165–171个基因。
                    它们的宿主是啮齿类动物(包括兔形类),它们在细胞培养上的宿主很广。
                    这些病毒很可能与它们在美洲的自然宿主共同进化,因为在这些大陆上,疾病通常表现为局部的皮肤纤维瘤,持续数周后自发
                    然而在欧洲的兔子中,它们导致种全身皮肤病变、眼睑结膜炎伴有眼部和鼻腔分泌物,淋巴组织、肺部和睾丸受累的全身性疾病,这些通常是致命的。
                    在上世纪中叶,它们被用作生物控制的手段来克制澳大利亚的兔子。自那时以来,病毒与欧洲兔宿主的共同进化导致病毒毒性降低,兔子恢复力增强,因此兔子种群逐渐恢复。
                    也没找到图


                    IP属地:黑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29楼2025-06-05 18:41
                    收起回复
                      补图 感谢@抗体鸡尾酒 的搜集
                      图一 兔痘病毒 图二 鳄痘病毒


                      IP属地:黑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30楼2025-06-05 19:45
                      回复
                        袋鼠痘病毒属Macropopoxvirus(这应该是最短的介绍了)
                        含包膜的病毒颗粒,砖状,大小约为273 × 186 纳米。关于感染的乙醚敏感性尚不清楚。双链dna基因组167-170 kbp编码162–165个基因;G+C含量约为54%。
                        在澳大利亚有两种袋鼠中分离出来了这种病毒,症状为是面部、脚和尾巴周围的单个或多个疣状皮肤病变;这些病变通常是自限性的,并被认为会在几个月内自发消退。其他几种病毒已报告表现出临床上类似的病变。没有证据表明大痘病毒是人畜共患的。


                        IP属地:黑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31楼2025-06-07 11:06
                        回复
                          软痘病毒属Molluscipoxvirus
                          病毒颗粒为砖状,大小约320×250×200纳米。基因组双链dna约为192 kbp,编码约174个基因。G+C含量为64%。基因组中心核心区域的基因通常是保守的,并且与正痘病毒的基因一致,但基因组两端的基因表现出广泛的差异。
                          只有一种,且只会感染人类。虽然在马、驴和黑猩猩身上也发现了类似的病理症状,并且可能是由其他相关病毒引起的。症状为健康个体的小型良性皮肤肿瘤,肿瘤一般表现为自限性的,在几个月后会自发消退,但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中也会变得广泛。病灶周围的皮肤很少有炎症反应,对感染只有微弱的全身免疫反应。它们的传播通过破皮的皮肤接触传染。感染可以复发,如果与细菌合并感染,引起的病变可能会不一样。目前尚无公认的体外培养该病毒的通用方法 。


                          IP属地:黑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32楼2025-06-07 11:08
                          回复
                            海獭痘病毒属Mustelpoxvirus
                            此病毒资料较少 没找到图
                            病毒颗粒为砖状,具有典型的哑铃状核心,大小尚未报道,乙醚敏感性尚未可知。
                            只有一种,在美国加州和阿拉斯加州的海獭中被检测到。症状是表皮溃疡,是自限性的。大多数疾病病例出现在在海洋生物救援中心接受康复的幼年动物身上。没有证据表明该种疾病在野外常见。痘痘病毒具有人畜共患的可能性尚不清楚。
                            它们的基因组在脊髓痘病毒亚科中是最小的,双链基因组128kbp编码132个基因。G+C含量约为百分之三十一。


                            IP属地:黑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33楼2025-06-07 11:11
                            回复
                              2025-07-26 22:39:3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科迪病毒属Oryzopoxvirus
                              病毒颗粒呈现砖状,是正痘病毒的典型特征,有一个哑铃般的核心,乙醚敏感性尚未可知。双链dna基因组约 185kbp,编码185个基因;G+C含量约为24%。基因组两端的倒置末端重复序列(ITRs)相对较大,约14 kbp,基因组每端有15个基因重复。这可能是在确定病毒序列之前细胞培养中广泛传递的结果。基因组的中心核心与其他痘病毒的中心核心一致,发现在大多数其他弓形痘病毒中保守的90个基因也存在。
                              它们只有一个物种,1961年在巴西圣保罗的一项虫媒病毒监测计划中,从哨鼠中分离出了其中的成员。次年,在继续进行虫媒病毒监测计划期间,它们再次被分离出来,在圣保罗附近。2014年的基因组测序显示它们是脊髓痘病毒亚科的。它们是通过节肢动物吸血或者从口部传播。它们在体外具有相对广泛的宿主范围。 可以在新生小鼠中传播,但它们的自然宿主仍然不清楚。与痘苗病毒物种成员有相当大的血清学交叉反应性。


                              IP属地:黑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34楼2025-06-07 19:3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