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ori吧 关注:7,528贴子:37,064
  • 15回复贴,共1

对于这个游戏的一些发现,联想,分析,细究以及探讨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之前的起因是这样的,本人在去年8月的时候发了个讨论向的帖子。探讨这个游戏的内涵,人物伦理动机以及精神分析,最后却因为本人学识不够而不了了之。我实话实说,到了今天我的学识也没有到足够能够进行一套完整的分析的地步。但是对这个游戏我还是抱有很多没有做完的事情的,包括自己对于游戏的一些理解以及发掘出来的一些细微之处。
所以我就想着,干脆开一个不那么紧张的帖子。往这个帖子里面放一些稍微轻松一点的话题,可以夹带着一些分析与探讨,以及一些对其中细微设定的深挖。
镇楼图没有什么意义,请忽略它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6-05 22:31回复
    1.sunny 一家到底是什么族裔?
    .
    hero一家(或者血脉往上)是从墨西哥移民而来的,这一点估计已已经众所周知。但是Sunny一家到底是什么族裔,这一点估计还没有一个定论。有人说是日裔,有人只是模糊的亚裔,还有人说其实就是美国人。这里我就用自己打量到的一点东西做个判断:sunny一家就是日裔。
    .
    这点从何谈起呢?其实最显著的线索游戏中已经再明显不过了,就是omori这个单词的词源本来就是来自于日文おもり(御守り)。而这个恰巧就是他们一家的钢琴牌子。有人会说说不定是钢琴是国际知名品牌呢?就像雅马哈那样。没错,但是另外一个证据就不一样了,那就是姐姐的名字,mari。
    .
    这点应该有些玩游戏的小伙伴都不知道,因为他们可能玩的是汉化版。但是我由于不是很懂steam,是直接看实况追下来的,玛里的名字原文是MARI。可标准的英美名中,玛丽的英文应当是Mary。源自《圣经》中的圣母玛利亚(源自希伯来语名字מִרְיָם,转写为Miriam。而Mari这个词源就不同了,最主要的来源就是日文中的罗马音“Mari”(まり/マリ),是常见女性名,汉字可写作“真理”“茉莉”等。
    .
    所以从这里我们应该就可以下定论了,但是我还有一个锁定的证据。作者omocat本人也是亚裔人,但是我拼尽全力没有搜到她到底来自于哪国。但是没关系,我们所知道的一个线索,那就是游戏中姐姐Mari和sunny的服装全都是根据作者小时候的校服所设计的(具体来源我记不清了,好像是在一次设定集之中,但是我很明确的记得确实有这个设定集。有知道的吧友可以在下面贴出来。)而亚洲还有哪个国家能够有这种校服风格?依旧明显是日本。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5-06-05 22:46
    收起回复
      2025-07-08 13:34:58
      广告
      2.Basil最早的设定形象。
      虽然可能不是最早的,但这确实是我能翻到的最早的了。因为最早的设定稿中好像只说了是个带着花的男孩,这里都已经有了成型的花环和西瓜了。
      图源来自于omocat2013年8月3日画的相关漫画。虽然漫画画风有很大不同,但是从那个时候的漫画来看,那时候的设定人物好像很丰富啊。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5-06-05 22:59
      收起回复
        幽香可爱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5-06-05 23:40
        回复
          3. Dreaming Mary
          .
          当说到Omori的起源时,很多人可能都会说经典的梦日记,IB或者是Earthbound,off等作品(值得一提的是,Mr. neru,没错就是那个著名的P主,也给予了这个游戏帮助,你甚至还可以在自闭线黑色空间空中步道的树屋中看见他的形象一闪而过)。
          然而在我进行了一定的浏览之后,我还发现了一个比较小众的游戏——《Dreaming Mary》,中文名叫梦中的玛丽。我可以毫无疑问的说,这游戏对于omori绝对有非常深的影响。
          该游戏最早发布时间是2014年7月25日,恰好是omori在Kickstarter上发起独立游戏众筹的同年。从时间上来讲,这款游戏也不置可否的对omori提供了灵感以及游戏方向。如果有看过这款游戏的朋友们就知道我在说什么,拥有大量重合的元素,包括梦境世界,幻想朋友,黑色空间,白色空间,解谜,主人公也叫Mari,以及最后与omori类似的“坠入梦中”结局(甚至就连最终结局的结束曲与my time的这种“曲风突变”的风格都是一样的,我真服了)……
          巧的是该游戏的作者也说了自己曾经受梦日记,IB,超级小花,甚至魔法少年小圆的启发(才想起来魔圆的地位也这么高)。不过在我看来,这个游戏的内容其实相对短小,omori作为一个剧情,情感,设定,人设形象都非常完整的游戏,反倒像是梦中的玛丽的发展或者阐述,或者说“比梦中的玛丽更梦中的玛丽”。此时再与另外一个也是主要讲梦的游戏,同作为恐怖像素rpg的鼻祖《梦日记》比较的话,就会发现后面的这两者都是相较于梦日记更加生动化,更加的形象化的表达,或许这也代表了后来这些游戏的趋势。
          感兴趣的可以直接去b站搜一下这款游戏的实况,就知道整个游戏具体是一种怎样的情况,到底有多相似。谜叔曾经玩过。全程只有一个多小时,很简单就能看完。
          (吐槽一句,这个梦世界相对于omori来说就太贫瘠了,只不过色调都是一样晃人眼睛的高饱和。这应该是观看是最大的困难。)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5-06-05 23:41
          收起回复
            可以想想作者,美国生活的亚裔,从很小很小就有着同龄人不理解的爱好,acg,甚至成为了美术科班生依然被看不起,但有着疯狂地创作欲望。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5-06-06 00:14
            收起回复
              4.
              一个,或者可以说是一些非常让我惊叹的小细节。体现出制作者对于这个游戏到底注入了多大的心思啊,也确实只有这样能够制作出有生命的游戏。
              .
              这是一个你在最后度假村中可以遇到的NPC,就处在于通往鲨赞先生办公室,走廊尽头你可以遇见接待奥布里的那条走廊上。在汉化版中,他的名字叫做思古巴,然而这是我在无意之间查到的单词——这个单词在英文中念scuba,有着水肺的意思。其实这个角色还比较算是简单的,不少角色甚至在名字终究玩了不少人能够会心一笑的梗。
              虽然吧直接从现实材质中取名字也确实比较方便,但这也真的作为一个很让我惊讶的点:在这个游戏中无论是什么样的角色,哪怕是最细小的NPC,名字都是有意义的,其实它只有一句对话——许多游戏中的NPC甚至都根本不给你对话,也不会去设置这么多丰富的NPC。即使这个作者是团队创作,但我也要说,真的是一个注入了心血的游戏。
              .
              我看到楼里面还有人探讨作者小时候经历的问题,其实我要说作者在创作中所遭遇的远远不止这么点问题。omori是一个筹划了十几年的游戏,它最开始是以公众网络集资的方式进行筹集创作资金的。而这个游戏中途集资到成品的时间实在太长,长到不少人对于这个作品发起了质疑,炎上作者,甚至质疑这个作品本身就是个骗局,具体的创作历程可以上b站上面搜,真正的老粉,比如说从几十年前就开始关注这个游戏的,应该更能体会到这一点。但是最后好歹我们没有失望 ,因为我们得来了这么一个丰富的游戏。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5-06-07 22:05
              回复
                5. Everything is going to be okay
                相信omori玩家都会对这句话不陌生,但其实我今天要说的不是这句话。而是一个同名的游戏。
                是我在查资料的时候偶然看见的一个奇异的游戏,由Nathalie Lawhead制作的一款页面冒险游戏。游戏的内容非常具有实验性,充满了迷幻美学,黑色幽默和超现实主义。这种游戏的风格有个官方名字叫做weirdcore,也是核类艺术的一种。游戏的内容是内部有大量的网页让你去点开,每一个网页都会呈现出来不同的内容,有些网页还会互相串通。是非常典型的超媒体超文本网络艺术,这种艺术的共同点是去中心化的结构,碎片化的媒体,超现实主题,低技术的画面。传达的是混乱,迷失,疏离,怀旧及情绪化的感觉。其风格会让人想起梦日记,牙龈,无尽虚空,破碎的现实以及一系列较为著名的迷幻游戏(对不起,本人的rpg阅历确实有点少)。其风格有点像早年的互动网页博物馆,独立实验游戏等等。如果你喜欢这样的游戏,可以直接去网页链接 这一独立游戏发布平台上观看,有大量类似的独立实验游戏。
                游戏开发者就曾经说过,如果你喜欢一件作品,请务必告诉他的开发者,告诉他们这些作品对你意味着什么……我想这句话也适用于所有的独立游戏开发者。鉴于我前面有部分都是对于这个游戏开发历程的联想与感叹,我觉得这个游戏作为一个标本是有范例价值的。
                游戏的作者也曾经跟omocat一样被集火过,导致必须要被绑在自己的游戏下写下无数篇博文自证观点。其中比较著名的言论就是作者曾经对那些嘲讽迷幻游戏,说这些不过是把一团垃圾拼在一起的人的反驳:“你所认为杂乱无章,抽象的东西,实际上都是耗费了游戏开发者大量的心血的。”这句话实际上不仅在omori,也在很多的rpg,包括最近评价两极分化的三角符文中都有过体现。
                我为何会将这个游戏放在这里讲述呢?除了这个游戏也是独立游戏,算是omori的前辈之外,这个游戏也与omori有很多共同点。两者都是一款关于创伤,支离破碎的梦境,以及最终直面结果的游戏。游戏中的人会不断的对你进行类似精神病患者所体验的互动,就像游戏开发者本人说的,这是夹在可怕幸存与难以启齿之间的艺术。相较于omori要疯狂的多,解离感要大的多,是去中心化,层级化的后现代性游戏。形似德勒兹哲学上的块茎式游戏。
                值得一提的是,这款游戏的主角是一堆外表可爱,实际上过分神经大条的没有手没有脚的圆滚滚的兔子,与omori中最普遍的兔兔敌人一模一样。
                这让我想起了个双关笑话:这玩意儿完全也就是个兔子洞,像这种超现实文本游戏虽然大部分都是青草和土块,但是直不准你就会挖到个宝藏让你扎进去,半天出不来。而兔子洞这一行为本身就符合实验游戏的宗旨——无目的的探索,尝试走在时代前锋。我本人最近也在看scp,其中提到说这样大型的网络创作本身就是一种先锋文学——或者其他先锋表现形式的实验场。游戏算是更古老的传统了。
                这款游戏如今已经登陆steam了,想要体验的可以直接去steam上面购买。我也会把之前所提到的那个独立游戏发布网站放在这里,也可以直接从这个网站上下载。但是要当心,这个网站还有游戏本体都带来非常强烈的光敏癫痫效果,点进去之前可要做好心理准备:网页链接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5-06-19 01:18
                回复
                  2025-07-08 13:28:58
                  广告
                  以下是刚刚提到的这款游戏的一些截图: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5-06-19 01:28
                  回复
                    对了,我想起来这款游戏像什么了!homestuck!刚刚我在讲这款游戏的时候,这个名字就滴到我嘴边了,就一直说不出来。众所周知,卡在家里这部网页漫画就是最典型的超媒体形式网络创作成果,这部漫画不用我多说,在欧美网络文化中都有着现象级的地位。一部网络漫画,Homestuck其本身形式就极具创新实验性,结合静态图像、动画、互动游戏、Flash动画和超文本链接,打破了传统漫画的框架。这种多媒体叙事方式影响了后来的网络创作(Toby Fox就曾参与《Homestuck》音乐制作,而至于他创作的是哪首曲子直接去网上查吧,就是最知名的那一首。)
                    其本身的同人奇迹以及商业与社群现象也是重量级别的。登上过时代周刊,具有文化运动性质,形成了高度活跃的社群,创造了大量同人作品,几乎成为欧美漫展中的必然项目。其标志性元素(如灰色皮肤、角饰)也成为网络迷因。2012年衍生游戏《Homestuck Adventure Game》通过Kickstarter筹得240万美元,创下当时漫画类项目的众筹纪录。
                    一言以蔽之,Homestuck在那边的地位是undertale都得叫声大爹,但是我不知道为什么,流传到国内后反而undertale有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度,是文化不同导致接受度的不同吗?可能国内观众确实不会接受如此冗长并且繁复臃肿的剧情和设定,并且HS热度也随着2016年的完结逐渐下降了。但是我真的强烈推荐各位去看一遍这部网络创作奇迹,这是那个网络原生叙事时代耀眼的一颗明星,是网络亚文化的一大创举,是粉丝社群潜力的鲜明证明。
                    附上一张我最喜欢的角色jack noir的图片,说来也巧,今天刚好存了这张图,就是看见三角符文里面新出的那个骑士太像这个形象了,就想着发Dr吧里面探讨一下。但是后面没发,没想到在这里派上了用场。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5-06-19 01:50
                    回复
                      先发表了一大通关于超现实游戏的讲解,刚刚又去一个梦日记的视频底下发了一长串关于我对于梦的境性的想法与认知。我现在感觉我就像是刚砍完五条悟的宿傩,精神清明,心情很好,手感极佳。待我明天就去把我之前留下的omori分析的天坑补完!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5-06-19 02:23
                      回复
                        刚刚我打完UT,唉,怎么说呢,感觉这像是一个我从小的夙愿吧,算是我第二款亲手打的像素rpg。在我初中的时候我就一直念叨着我一定要打一遍这个,现在打完了,感觉也算是挺复杂的。有期望中也有不如期望中的地方。
                        呃,我觉得这个感慨好像不太应该在这个吧里说,但是由于有相关的东西,我就继续在这儿发了。
                        UT也是我觉得很优秀的游戏了,当然里面的感情不像omori那样令我感慨(omori在我心里是顶流的像素rpg,四大日恐都比不上),所以我还是很好奇为什么UT能够衍生出如此繁荣的文化圈。
                        呃 又扯远了 真正让我联想到的是下面的这个小怪物
                        ,名字叫做约刷亚。我对这小怪物印象特别***深刻,原因是我在打和平线的时候根本摸不清这个小怪物的饶恕路线,因此几乎每次都是逃跑,死在他手上有不下10次,有几次还是存档点特别远的时候,所以游戏打完的时候我还是记得这个小怪物。然后游戏打完了不是会放所有怪物的参演名单吗,然后这个怪物我就特别留心了一下,一看上面赫然写着:灵感来源于OMOCAT
                        我:?
                        就……就挺怪的。至少能够证明这个时候两人的关系就已经挺好,OMOCAT就已经参加这游戏的制作了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25-07-01 01:4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