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结合半场数据会发现一系列不寻常的现象:首先是半场跑动距离:凶狠的压迫索莫所在的禁区的登贝莱居然连前十名都没进。他的跑动甚至少于跑了5.42公里,低于全队平均跑动的k77,相比而言,恰尔汗奥卢以6.66千米的跑动领先全场,高过第二名法比安鲁伊斯110米。而平均跑动距离,国际米兰也有5.73公里。但结合另一个数据:即相比于巴黎334脚传球成功307脚成功率92%,我们只进行了200次传递成功162次成功率81%。而巴黎和我们的赛季传球成功率分别为90%和87%,在如此低的传球数和传球成功率下,我们的跑动看起来十分盲目且无效,我们甚至是意甲过人数倒数第一的球队,球队的运作依靠的就是整体的传球,阵型变化以及人员调度。只论上半场而言,巴黎保持了他们一贯的传球精度,而我们则在传球数更少的情况下成功率相比赛季平均下降了6%。绝大多数球迷在看球时会觉得巴黎的前场紧逼密不透风,他们具体压迫的,比起持球空间和控球球员,更像是在压缩我们的传球线路和常用选择。就像迪马尔科中场前接球登贝莱第一时间切断他最熟悉的那条传球线路一样。从后场倒脚到前场传中,整场比赛国际米兰球员们的传球看上去都显得十分仓促急躁,包括在无人压缩传球空间时,已跑出空位时,甚至一部分定位球中。

第二个现象,同时也是最致命最令人痛苦的问题就是我们的回防。巴黎的球员快,体能好,球商高,但我们的防守阵型同样也出了大问题:第一个失球,在不涉及球员快速回防的情况下,向前推进的K77将球交给法比安鲁伊斯之后,后者身边居然出现了三名防守相似区域的球员,而接回传球的维蒂尼亚身前视野顺畅无比,直到他将球传出,离他最近的居然还是回追的劳塔罗。在这次失球中,我们的大禁区线完全放空。盯防深入小禁区的K77的阿切尔比分身乏术,无法在电光火石之间做出抉择:是放弃盯人全力封堵传球,还是放球给队友处理,试图跟上他负责的K77。当他回头寻找K77位置的时候球已经传了出来,杜埃斜线杀出成功接球并瞬间形成3打1,阿切尔比连带三名中场球员全部被甩在身后。由于持球人和球位置的变化,巴斯托尼则需要盯防离杜埃更近的K77,迪马尔科则做出了弃守超跑,封堵杜埃射门路线的决定。面对杜埃传球,超跑急停跑位接应并成功得分的结果,迪马尔科也成为了观众眼里那个“失位“漏人的罪人。而纵观全过程,真正的威胁是来自于维蒂尼亚传球的那一刻,在大禁区线这样一个关键的位置,他的视野居然畅通无阻。而那脚精准的直塞,与其说打穿了整个赛季被各路人马诟病的”3-5-2的命门肋部“,不如说在这种集中人力包围禁区内的人而放空大禁区线的防守面前,无论在哪里的直塞球都会洞穿防线,只不过这次出现在了”肋部“罢了。
虽然比分落后,数据难看,虽然没打出配合,失误频发,但是上半场我们至少还是完成了一定程度的比赛,相比于下半场的混乱无序茫然无措,上半场的比赛哪怕在已经很不像自己的情况下,还能找到以前那只国米的影子。但是下半场比赛的开始,将我深夜看直播时对比赛结果抱有的一丝希望也杀死了。就像我看见半决赛阿切尔比露出翅膀时,生出的“今天我们一定会赢“这种想法,当看到下半场球员的表现时,我的内心闪过了一个可怕的念头:”今天的比赛可能会以一种非常不光彩的方式刻在每一个球迷的心头“。当时的我还不知道这个想法将会以何种令人不愉快的方式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