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格-1.44的尺寸与重量
机长:19米
翼展:15米
机高:4.5米
主翼面积:78.8平方米
鸭翼面积:5.6平方米
空重:18200千克(设计上16500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35000千克
米格-1.44的动力系统(实测数据)
采用两台AL-41F失量发动机,单台推力为176千牛,军用推力为98千牛,关键技术在于三级风扇+单晶涡轮叶片
最大速度:2880Km/h(高空无挂载状态)
超音速巡航:1.6马赫(无加力持续18分钟)
实用升限:18000米
最大行程:2500公里(亚音速)
作战半径:800公里
米格-1.44的武器系统
米格-1.44采用的是机腹串联双弹仓(前舱+后舱),总容量4枚导弹,前弹舱2枚R-77M中距弹,后弹舱2枚R-73M格斗弹/1枚KAB-1500L激光制导炸弹,图纸上隐身是通过弹舱门锯齿边缘设计,关闭后RCS增量≤0.1平方米;可现实情况是弹舱结构仅完成了框架完工,舱门驱动和密封系统未安装,导致了原型机为凹陷半埋挂点;其实是可以外挂武器的,但是会导致RCS暴增、速度受限、航程衰减。
原型机的航电系统安装的是N-019雷达(无功能的,因为当时N-014雷达未研制成功);14个可动翼的复杂飞控要大迎角机动时需要人工干预。
1991年8月,苏联把军费给停了,导致已经组装了70%的MFI项目停滞了;1991年12月26日,因苏联解体后因资金链断裂而暂停,米高扬设计局只能自筹资金,终于在1994年完成静态测试机组装,首架可以飞的原型机在1999年完工
米格-1.44的首飞与终止
2000年2月29日,米格-1.44在茹科夫斯基象征性的飞了18分钟,首次飞行爬升了2000米高度,并在1500米的高度完成了基础机动测试,同年4月,第2次飞行飞了22分钟,这两次飞行验证了该飞机的飞行控制与与机动性,但没有测试武器系统与矢量推力,后来,俄罗斯选择了PAK FA(Su-57)作为5代机发展方向,米格-1.44因技术落后、隐身不好和米高扬财政问题,于2002年正式终止,原型机长期露天在茹科夫斯基的格罗莫夫飞行研究所,但在2015年的KS 2015 航展上展示过,未来准备交给博物馆。




机长:19米
翼展:15米
机高:4.5米
主翼面积:78.8平方米
鸭翼面积:5.6平方米
空重:18200千克(设计上16500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35000千克
米格-1.44的动力系统(实测数据)
采用两台AL-41F失量发动机,单台推力为176千牛,军用推力为98千牛,关键技术在于三级风扇+单晶涡轮叶片
最大速度:2880Km/h(高空无挂载状态)
超音速巡航:1.6马赫(无加力持续18分钟)
实用升限:18000米
最大行程:2500公里(亚音速)
作战半径:800公里
米格-1.44的武器系统
米格-1.44采用的是机腹串联双弹仓(前舱+后舱),总容量4枚导弹,前弹舱2枚R-77M中距弹,后弹舱2枚R-73M格斗弹/1枚KAB-1500L激光制导炸弹,图纸上隐身是通过弹舱门锯齿边缘设计,关闭后RCS增量≤0.1平方米;可现实情况是弹舱结构仅完成了框架完工,舱门驱动和密封系统未安装,导致了原型机为凹陷半埋挂点;其实是可以外挂武器的,但是会导致RCS暴增、速度受限、航程衰减。
原型机的航电系统安装的是N-019雷达(无功能的,因为当时N-014雷达未研制成功);14个可动翼的复杂飞控要大迎角机动时需要人工干预。
1991年8月,苏联把军费给停了,导致已经组装了70%的MFI项目停滞了;1991年12月26日,因苏联解体后因资金链断裂而暂停,米高扬设计局只能自筹资金,终于在1994年完成静态测试机组装,首架可以飞的原型机在1999年完工
米格-1.44的首飞与终止
2000年2月29日,米格-1.44在茹科夫斯基象征性的飞了18分钟,首次飞行爬升了2000米高度,并在1500米的高度完成了基础机动测试,同年4月,第2次飞行飞了22分钟,这两次飞行验证了该飞机的飞行控制与与机动性,但没有测试武器系统与矢量推力,后来,俄罗斯选择了PAK FA(Su-57)作为5代机发展方向,米格-1.44因技术落后、隐身不好和米高扬财政问题,于2002年正式终止,原型机长期露天在茹科夫斯基的格罗莫夫飞行研究所,但在2015年的KS 2015 航展上展示过,未来准备交给博物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