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已晓吧 关注:77贴子:5,192
  • 1回复贴,共1

怎样才算是正确的读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物理科学一直在前进中,新的发现和发明层出不穷,对于这些新的现象进行科学的解释,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为了认识事物比较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虽然现在已经很少使用最原始的比较法,即把两个不同的物体放在一起的直接比较,但其原理始终没有变。间接的比较就是首先各自与比较基准相比,然后再把测量结果相比。所以 比较是人们认识自然界的基础方法。测量的过程就是不断重复使用比较基准的过程。不同的参照系使用同一个比较基准 ,是互相交流的需要。
自从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创立“狭义相对论”以来,在微观世界领域出现了一种错误思潮。在认识物质世界的方法方面,从未停止过争论;在人与仪器的关系方面也有糊涂认识。学术争论是科学发展的必经之路。相对论把比较基准相对化,就是对物理学的基础的破坏。
本不应该涉及政治,可是政治偏见往往扼杀正确的 观点,许多科学家为坚持真理而献出了生命。他们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有些科学家由于不懂得辩证法,也走上了歧途。至于对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应该进行怎样的评价,那不是本文的范围,但我确信,他的“狭义相对论”,使物理学走上了歧途。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对真理的追求要比对真理的占有更为可贵”。伟大导师列宁说:“怎样去寻找真理呢?怎样去弄清互相矛盾的意见和论断呢?”“每有头脑的人都知道,如果某个问题引起了激烈的斗争,那么为了确定真理,就不要只看争论双方的声明,而要审查事实和元件,自行考察,看看有无证人的证词以及这些证词是否确实”。----引自《列宁选集》中文版第457-458页。
著名美籍中国血统物理学家丁肇中教授教导青年人说:“我认为,比考试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对某一门课程有比较深刻的了解,不是死背,而是独立思考,在物理、数学、化学、生物学等领域里认真的想一想,每个自然现象发生的原因,设法解释各种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我们不但掌握已知的科学成果,而且可能发现新的问题”。------引自1979年10月13日的《中国青年报》的《什么叫优秀生》一文。
“狭义相对论”创立至今已经90多年了。据说有许多事件和实验已经证明了“狭义相对论”的正确性,但我仔细分析这些证据,恰恰相反,这些证据并不能证明“狭义相对论”是正确的,对这些证据的解释并不是唯一的。对一个问题可以有几种不同的解释,而这些解释又是互相矛盾的。张元仲同志著的《“狭义相对论”实验基础》一书的所谓证据都是如此。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6-27 08:06回复
    中学以前的教育方式,几乎都是填鸭式的教育方式。教科书上说的都是真理。照着书上说的进行答题,就能获得满分。在大学以后,就要转换为研究型的学习方式了。丁肇中给我们指出来了一个学习方法。不过需要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了。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5-07-15 16:18
    回复